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2014年第一个庚日是6月28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8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18日,所以2014年从7月18日开始入伏,注意到了吗?每个庚日之间相差10天哦!中伏为7月28日,末伏8月17日。
-
古代人是如何避暑的?
在清朝,在三伏天里,有人喝冰水,有人煎熬苏叶、藿叶、甘草等汤,称之为暑汤,并在街上出售。
-
古人“高大上”的避暑方法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对清代乾隆年间的掐丝珐琅制品,独具特色。
-
传统+现代,避暑也“穿越”
他们穿着棉麻透气的衣衫,喝着菊花茶、绿豆汤,用扇子、伞遮阳,坐躺在竹席上,去山水边避暑纳凉。
-
从古至今的避暑秘诀
凉席、蒲扇、夏天睡瓷枕、屋檐前面悬挂帘子、搭凉棚从古代开始就是乘凉必备品。
-
60后的记忆:干活,采莲,捞鱼
记得村里晚上常常放映露天电影,这是我们最为开心的时候。为了抢占一个好位置,大家常常刚吃过晚饭就扛着几张小板凳去抢座位。不放电影的日子,我们也有其他保留“节目”,躺在稻草堆里数星星,跑到田里抓萤火虫等等…
-
你的暑假长啥样?70、80后的暑假最幸福
相比而言,郭怡琳认为70后、80后假期最幸福,有与伙伴们共同生活的记忆,还能根据喜好选择兴趣班充电。虽然拥有高科技的电子游戏产品,但90后仍想高呼:我们更喜欢拉上伙伴,贴近自然。
-
从亚麻到棉花话古人夏季着装趣事
西汉时候,先是有非洲棉传进了新疆,到南北朝时,在新疆用非洲棉织布才变成常事,那时也没有棉布的说法…
-
看看欧洲人是怎么避暑的
非洲袭来的热浪“烤”得不少欧洲国家苦不堪言,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均遭遇罕见高温,屡屡刷新气象纪录。
-
入伏热不怕 盘点史上最奇葩的避暑神器
在淘宝上输入关键词“避暑神器”,显示有78983件产品,有号称能“瞬间降温”的便携式小空调,有“舒爽一夏”的多功能冰枕,还有名为“清凉伴侣”的降温冰贴、更有“冰丝防晒”的冰袖套。
-
武汉大学生宿舍搭“游泳池”避暑 盘点奇葩避暑神器
一位同学告诉记者,这个小水池花了几百块钱,里面可以同时躺两个人睡觉,这种避暑神器实用凉爽,但享受一次颇费功夫,从打气到注够水得花一个小时。不过幸亏自己的寝室离公共洗漱间近,注水方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关于我们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828271 88828235 | 丝路中国·中国网运营机构:陕西推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