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十四运会 让世界认识一个新西安

1

点亮灯光的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在夜空下绚丽夺目。 (首席记者 王健 摄)

2021年9月27日晚,第十四届全运会在西安盛大闭幕。精彩的赛事将“奥运热”延伸到陕西,延伸到西安,引发举世关注。同样在全运会舞台精彩亮相的,还有作为东道主的陕西及西安等主办城市,特别是经历了多年快速发展的西安,通过本届全运会,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文化与时尚相得益彰的活力之城。

一次盛会·一个奇迹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举办一场大型体育赛事,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陕西和西安交出了一份圆满答卷,堪称一个奇迹。

截至9月26日,在陕西举办的31个大项、358个小项的竞技项目全部完赛,8个大项、82个小项的群众赛事活动于9月25日全部完赛,共有1.2万余名运动员参加决赛阶段赛事。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十四运会组委会副主任高志丹这样评价本届全运会:全体运动员顽强拼搏、勇创佳绩;全体工作人员精益求精、高效工作;十四运会精彩圆满、令人难忘。

本届全运会创造了一批好成绩。射击、举重项目9人1队12次超12项世界纪录;田径项目1队1次创1项亚洲纪录;射击、场地自行车、举重、田径、攀岩、游泳项目13人7队22次创22项全国纪录;举重项目7人10次创10项全国青年纪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虽因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限制了观众观赛人数,但现场累计入场观众仍达到38万人次。

一次盛会·一个机会

近年来,为办好第十四届全运会,西安市不断加强社会、文化、民生、生态、科技、经济等领域建设,以“西安速度”创造了一批令人赞叹的成果。

西安市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西安特色”,出色完成了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和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在十四运会筹备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西安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气质。

2019年年底,西安全面启动了“三改一通一落地”工程,在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打通“断头路”、架空线落地等影响城市形象、事关民生福祉的短板上集中发力,使全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短短两年时间,17条快速路、11座大型互通立交、跨浐灞河5桥2隧建成通车;西安火车站改造工程克服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难题,工期由36个月压缩至18个月提前竣工;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仅用13个月完成;今年6月底西安地铁14号线通车,实现了“7线共建、8线运营”,通车总里程达259公里。

围绕十四运会,西安为相关建设工作总投资约2600亿元,涉及54项重点任务、521个具体项目。重点任务中,特别涉及老旧小区改造、地铁14号线建设、打通“断头路”、口袋公园建设等民生领域。

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在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说:“十四运会,带给陕西,特别是西安,是一场由外而内,从社会到文化,从生态到民生,从科技到经济,从现在到未来,全面而深刻的革新。”

一次盛会·一场洗礼

为筹办十四运会,西安下了一盘大棋。尤其在环保领域,借着举办十四运的东风,让整座城市面貌一新。

今年以来,西安市大力推进全域治水,仅西安市水务局就牵头组织了全域治水和“三河一山”绿道规划建设的重点治水项目33个,总投资469.88亿元。全长293公里的“三河一山”绿道,是一条集骑行、步行、观光、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慢行系统,沿途串联起103个生态节点和42个人文历史遗址,规划建设109个休憩驿站。一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生态长廊,豁然呈现在市民面前。

“幸福林带”项目于2016年启动建设,2021年7月1日全面对外展示运营,成为一张亮丽的全运名片。“幸福林带”全长5.85公里,占地面积1134亩,绿化覆盖率达85%,拥有健身、休闲、文娱设施,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林带工程,现已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地”。

一次盛会·一个舞台

全运会对于西安来说,更是一个展示城市形象的绝佳舞台。

西安人的热情、好客、直爽、诚信是这座城市给游人的第一印象,而要向世界展示西安这座城市,同样需要很多方面。

在西安老城区,无论是古城墙上展示的裸眼3D,还是电视剧《装台》里描述的市井生活,抑或是集体“复活”的皇家园林,一个融合汉唐气质、衔接现代时尚的西安,让人耳目一新。

在保留大唐风貌的大雁塔下,一个现代化的“大唐不夜城”展现着独特魅力。西安以包容的胸襟盘活历史,赋能文化,用科技和内涵重塑城市的发展格局,不仅聚集了西安音乐厅、陕西大剧院、太平洋影城、西安美术馆四大文化场所,还将周边的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等重要景区串联起来。

这几年,西安在做强传统文旅产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产业,大力推进丝路国际创意“梦工场”、丝路文旅小镇等建设,吸引了大批游客光临。

一次盛会·一个窗口

十四运会,让西安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今年八九月,由民间自主发起,得到西安相关部门支持的城市形象宣传视频《西安,不止一面》《来咧》走红网络,阅读量达3000多万人次,点赞量200多万。

视频的制作者们有的是来西安创业的外地人,有的是去外地创业的西安人,当他们得知西安要举办十四运会时,想要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的想法油然而生。

今年9月初,新华社Facebook、Twitter主账号及体育账号聚焦即将在西安开幕的十四运会,发布一条6分钟的专题视频,引发海内外网友热议。视频中文版《古城展新韵 喜迎全运会》也在国内网友中收获大量点赞,视频总播放量54万次,总互动量11.9万次,其中新华社Facebook主账号播放量达25.5万次,海外传播效果十分突出。

视频通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位外籍副教授的叙述,带领海外网友走进西安,感受深厚悠远的历史文化与活力动感的现代体育之间的奇妙融合与碰撞。她介绍道:走进西安,就像是走进了中国历史的博物馆,一座城市简直就是一部流动的历史。

新华社文、图及多媒体报道《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传递活动在西安落幕》《以梦为马 步履不停——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传递活动侧记》被185家媒体采用,仅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就达217.8万。

9月23日,新华社多个平台发布了《唐朝人如果来参加全运会有胜算吗》,以十四运会为切入点,向海内外介绍西安的古代文化与体育运动,微博阅读量达到2000多万次,新华社发布后国内各个客户端转载,阅读量超过8000万次。

当苏炳添中秋之夜百米夺冠时,数百家媒体开启了一场新闻大战。苏炳添赛后说:“我在这里很幸运,感谢西安。”

据不完全统计,关于十四运会赛事的报道,各央媒网站日发稿量经常出现数百篇之多。

一次盛会·一个契机

“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全运会给运动员提供了宽广的竞技舞台,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参与运动健身、激发体育热情的机会。西安以全运会为契机,推动全民健身向更深更广的范围延伸。

热爱体育运动的西安市民有很多,每天清晨或者傍晚,在市区的任何一个公共开放空间里,都能见到正在进行各种体育运动的人。可以说,运动已经成为很多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健康理念的普及与全民健身的倡导,城墙夜跑、全民健身大会、健身技能大赛等体育活动在西安遍地开花,从传统的武术、棋牌到新兴的电子竞技、街头篮球,各类花式体育项目来到人们身边,激发出整个城市的动感与活力。

因为西工大老师欧阳南军参赛,十四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羽毛球比赛受到很多西工大校友关注。比赛中,欧阳南军和队友挺进A组男子双打总决赛,虽然以1∶2惜败北京队,屈居亚军,但仍赢得不少掌声与鼓励。

本届全运会在上届基础上,增加59个小项,群众比赛活动小项达到185个,部分群众比赛活动的决赛放在开幕式后举办,扩大了群众比赛活动在全运会体系中的影响力。随着1100多个口袋公园和绿地广场的落成,广大群众的健身热情更进一步提升。

以十四运会为契机,西安的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全面提升;西安的城市形象和影响力全面提升;西安的民生建设和市民的精神风貌全面提升。十四运会是西安的发展机遇,由此而形成的良性互动已经开始。

西安的明天,会更加精彩;明天的西安,会更有活力。

(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肖海波)

来源:西安日报  责任编辑:石进玉

(原标题:十四运会 让世界认识一个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