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建要闻

“红色物业”打通基层治理和服务“最后一百米”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日益格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内,居住着来自玉树市47个行政村的600户建档立卡贫困“无房”户和128户棚户区改造搬迁移民。

该小区于2018年建成时,还是一片泥泞满地、缺少规划、没有物业的景象,如今,这里却是不少市民心目中“环境最美、设施最全、物业服务最优、居民满意度最高”的居住地。

是什么样的探索和创新激活了小区巨变的“一池春水”?

为了寻找答案,8月26日,记者来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内,看到小区联合党支部书记索南班巴送走一批前来学习的街道和社区干部后,坐在小区便民服务中心的长椅上,喝了一口水解释说:“时间紧张,就怕讲不完。”

“我们小区是全市首个‘红色物业’的试点,各方面都要先试先行,就是为了治理好基层组织,服务好移民群众。”索南班巴介绍,近年来,玉树市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深入实施城市基层党建“红色引擎”工程,选准“物业企业”这个基层治理小杠杆,通过打造“红色物业”试点,进一步提升物业企业服务水平,提高居民群众的幸福感。

被选为试点后,小区联合入驻的玉树市贡德耿吉物业公司成立了“小区联合党支部”,开启“党建+”模式:构建基层党建“红色联盟”,探索建立“楼宇党小组”,构建“1+2+4+N”的“一核多元”红色治理体系,创新党建服务“一三四五六”机制……一系列举措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向街道、社区、小区、楼院、单元、物业企业等基层一线延伸,有效打通了各级组织共抓治理的活络关节。

“现在的小区和住房环境可比我以前住的牦牛帐篷好多了,那会儿一下雨就漏水漏风的,哪像现在的房子这么干净整洁、冬暖夏凉。”住在这里的64岁老人才让扎西说着,言语间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

在才让扎西家的暖气管旁边,党员24小时快修队的队员江永它次正在检查管道的压力和松动情况,“除了住户家里发生的紧急情况,在供暖期结束前后,我们都会一一上门排查,做好提前预防。”

江永它次所在的党员快修服务队,设立于小区联合党支部成立之后。这支快修队每名队员都有自己的“片区”,“随叫随到、技术过硬”是住户给他们的口碑。

除了快修队,还有红袖标服务队、流动党员服务站、矛盾调解站、党群服务中心等便民服务人员和固定场所,还有村民创业室、党建茶吧、红色观影区、共享空间等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参与式、多维度服务,集缴费、物业服务、民生服务、法律咨询、快递代收等功能为一体的小区便民服务中心更是真正将服务做到了居民的“家门口”。

年近40岁的吉阳一年前搬进小区后,就申请了在小区里打扫卫生的工作。“每天走习惯了,不想闲着度日,总想找点事情干!”就这样,吉阳的身影穿梭在各个楼栋间,每走过一处地方,便留下一片洁净。

像她这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人很多。为了让牧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近年来,玉树市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了小区340户人家的就业问题,另有260户仍继续承担着家乡生态管护员的职责,小区居民在融入城市新生活的同时,也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搬出牧区、搬进城市,对于吉阳和其他的搬迁群众来说,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迁移,更是生产生活方式的一次重要转变和生活质量的一次重大提升。为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记者了解到,这些搬迁下来的牧民群众,不仅可以享受子女就近入学入园、卫生医疗等多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而且在原户籍所在村享受的福利政策和产业分红也都会保留。

“小区有一个‘500米幸福生活圈’,这里包含了卫生所、街道、社区、小学、幼儿园和公园,这些基础设施让小区成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一个新家。硬件设施跟得上,才能更好安定大家的心。”玉树市贡德耿吉物业公司副总经理青梅说。

物业服务联系着千家万户,关乎居民群众的安乐幸福。日益格用“红色物业”小杠杆撬动了基层治理的大格局,切实打通了基层治理和服务局面的“最后一百米”。

本报记者 顾植霞 程宦宁

通讯员 青组

来源:青海日报  责任编辑: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