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事件

“双减”政策之下 校外培训机构何去何从

“双减”政策落地,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连日来,记者调查了解到,在“双减”政策落地的大背景下,校外培训机构暑期班纷纷停业,进入“过渡期”,那么如何过渡、如何转型,成了当前不少校外培训机构思考的焦点。教育学专家认为,此次政策的落地,其实是给校外培训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将要面临优胜劣汰。建议允许一些师资力量雄厚的培训机构承担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义务,向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方向转型。

家长的焦虑

校外培训被叫停孩子学习怎么办?

“校外培训学校被叫停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家长朱女士说,长期以来,孩子在校外补习成每个寒暑假“必修课”,今年暑假,她给女儿报了封闭式培训学校补习班,再剩4天,就要上完课了,可没想到被叫停了。上补习课有没有提高,暂且不说,重要的是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补习,若自家的孩子不补习就会落后,这使她焦虑不堪。

朱女士说,现在中考基本上有一半的学生上不了高中,这使得每个家长神经紧绷,就怕自己的孩子考不上高中,于是在假期报各种班,平时省吃俭用,但在孩子的学习上从来不会舍不得花钱,就是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得到提高,可谓为了孩子不惜一切代价。可是,目前的培训机构也是良莠不齐,给孩子报的班怎么样,能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只有等到临近中考、高考才知道,此时家长心里也是一笔糊涂账,孩子累不说,钱还花了不少,确实让人很焦虑。“但是,没有办法,为了让孩子的将来,不补不行啊!”朱女士的焦虑,代表了目前很多家长的心理。而此次“双减”政策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停业,并没有让家长们减轻焦虑的情绪。因一部分夫妻双方文化程度都不高,不希望孩子走他们的老路,而夫妻双方文化程度高的,更不希望孩子连高中都考不上。把孩子放在校外培训机构,几乎成了家长们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唯一希望。

私下的应对

家长“组团”请老师继续为孩子找“补”

“双减”新政落地后,记者发现,不少校外培训机构已停业,部分培训机构转为线上业务,并开始考虑新业务布局和转型。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分数指挥棒下,仍然挡不住一些家长和学生的补习热情和少数学科类补习机构隐蔽开班。

“其实,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家长会在私底下聘请老师进行辅导,但是这会造成费用成倍上涨。”某培训机构张老师说,长期以来,孩子在校外培训机构无论是急训还是常规训,在某种程度上,好多家长还是尝到了补习的“甜头”,看到孩子学习进步,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眼下,好多培训机构关门歇业,一些学习好的家长们私下商定,“组团”请老师给孩子补习。

还有,此次政策落地比较严厉,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为了求生存,实施“精简人员”办法,选择学习成绩好点的学生进行补习,在政策允许情况下,实施周内补课。“目前,受影响是节假日补课,周内补课基本没受到什么影响。”据这位张老师说,她在兰州承办培训机构已有10多年的时间,教出去了很多优秀的孩子,在他们这个圈子里有一定影响,好多孩子都是慕名而来,所以,她的生源还是比较稳定的,基本没受什么影响,下一步,她会紧随政策变动再做打算。

“孩子毕竟有升学压力,补课其实就是让孩子学科成绩能提高一些。”一位学生家长说,目前,校外培训机构的学科类补习突然叫停,让她感到不知所措,她也不想加重孩子的负担,但是毕竟现在竞争太激烈,是没办法的选择,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掉队呢?所以,他们几个家长打算在原来的培训学校聘请一名有经验的老师,到她家补课。

转型的动向

校外培训机构开启“过渡期”探路模式

“双减”政策出台,无疑给校外培训机构上了“紧箍咒”,但是如何转型发展,成了培训机构思考的焦点。“某培训机构负责人说,“双减”政策确实很严厉,几乎几天时间,一部分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关门了,不敢触碰红线。而一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开始转型。经过他们仔细研究政策后,准备将节假日补课改为周内补课,这样虽然给学生加大了负担,但是一些学习成绩靠前的家长还是愿意补课的。

“相比培训机构,校外托护有其独特的优势。”城关区某培训机构负责人说,目前,校外培训机构被叫停,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上了“紧箍咒”,为了求生存,他们向托护服务转型,因课后托护服务对双职工家庭而言十分必要,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文化课已停止,接下来我们将向非学科类转型。”安宁区某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说,今年,他们在暑期班收了300多名学生进行了学科类培训,可是还没放假,就接到相关部门通知,培训即可停止,下一步,他们打算转为非学科类培训,如艺术、体育方面。目前,转型方案已经完成,培训也已开启。

网友的声音

减负很重要 “黑补”怎么防

@网友琪琪:“双减”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会减轻家长的焦虑,减少孩子的超前学习,但她怕学科类培训取消后,家长会私下给孩子“攒班”,如果是这样,那减负的意义就没有了,家长依然会很焦虑。

@网友鹏程万里:如果不能够上补习大课,私下找“一对一”家教会提高家庭开销。在他看来,教育本身是因材施教,有的孩子在课内便满足了学习需要,而他的孩子觉得校内知识“吃不饱”,还需要老师进行课外培训。

@网友猫咪宝贝:课外学科辅导机构的老师还在不停地给她推荐课程,但她已决定不再给孩子报名。她认为,孩子开学将上初一,学科培训班的停办,将会让她的孩子花更少的时间在语数外上,留出更多时间走进科学技术场馆、博物馆、艺术馆。

@网友丁飞:整顿培训机构,回归义务教育,出发点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但另一方面,许多家长担心在从严监管学科类培训机构后,仍然存在的升学压力和补课需求会催生地下“黑补”,“家庭培训”成为舆论普遍担心会出现的走向。

@网友栩栩: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化对整个教育行业是有好处的,可以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但他同样担心家长通过其他方式安排学生的课外学习,“其实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并没有降低,未来不乏寻求私人家教的可能。”

专家建议

允许师资力量雄厚的培训机构承担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义务

安宁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宣讲团教授杨隆骞说,早在1965年,国家就已经提出了“双轨制”,一部分学生上大学深造,一部学生到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学习技能,这个方向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全社会不可能一下出现那么多的精英。在任何时候,真正的人才只占少数的,在社会的发展中,精英是承担社会的引领作用,而绝大多数都是劳动者,从事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是不一样的。所以,教育机构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不是普及,而是提高,就是配合学校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现在好多家长盲目地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就可以取得优异成绩,从而拥有更好的人生。正是家长这种心理,社会教育培训机构“遍地开花”,而大多数培训机构人员结构、师资力量良莠不齐,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造成国家整个资源配置的浪费。所以,他认为,此次叫停培训机构,也是为了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市场,取缔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培训机构。但是校外培训机构还是有必要存在的。他建议,允许一些师资力量雄厚的校外培训机构承担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义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桑杰才让

来源: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石进玉

(原标题:“双减”政策之下 校外培训机构何去何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