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

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 探路“三变”改革 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江津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实现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于2018年被列为全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真正肩负起探索农村治理结构改革,破解集体经济发展瓶颈,为全市乡村振兴探路的重任。该村以“三变”改革试验为统揽,探索建立起以发展晚熟柑橘、特色乡村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助力农业做大做强、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和谐稳定,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资产重组实现农村“三变”

李家村位于石门镇西北面,地处重庆市外环与三环之间,位于江津“沿江经济带”核心区。全村面积25.48平方公里,辖30个村民小组、3715户、10253人,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00元。耕地面积12857亩、林地面积500亩、水域面积2700亩。

2012年2月,李家村被确定为江津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探索“三分促三改”改革。针对“集体经济薄弱、干部服务不到位和农村经济发展冷清”三大问题,探索调整乡村治理结构改革,努力构建更加民主、科学、和谐的新型乡村治理结构,取得初步成效。

在此基础上,李家村于2018年被列为全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一场全新的变革,由此拉开。

乡村振兴,首要是产业振兴。而欲实现产业振兴,必先摸清家底,重组资产,彻底实现“三变”。

为此,李家村对全村9个村民小组(现30个村民小组)开展全面清产核资,清理出可经营性固定资产折资268万元、资源资产折资9585万元。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按照“人地因素法”,以“有人有地配1股、有地无人或有人无地配0.5股”的标准,配置股份12505股,做到了“确股到人、颁证到户”。

随后,该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村民以集体资产量化股份入股,组建起9个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作为社级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主体。村委会出资30万元、9个股份合作社各出资5万元,成立李家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下称“李家村公司”),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主体。

同时,李家村通过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让农民分散的承包地实现“定量不定位”,积极促进全村农民土地的整治和土地流转。目前,该村已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4个,入股土地达到7712亩,涉及农户1756户。

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量化确权、村社两级多个集体经济组织的组建,让李家村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李家村“三变”改革也得到各级财政支持。2018年-2019年,市区两级财政共为李家村安排改革专项资金312万元。

产业勃兴促进增收富民

“走,到石门摘柑子!”6月的江津,每逢节假日,有人向亲朋发出这样的邀约。在李家村,黄澄澄的晚熟柑橘依然高挂枝头,令人垂涎。今年3月31日,石门镇乡村旅游暨第十二届晚熟柑橘采果节启幕,350余万斤晚熟柑橘陆续成熟,活动目前仍在持续。

以成功“三变”为前提,结合石门镇党委政府“全力打造农旅结合的乡村旅游特色镇”的决策部署,李家村持续探索“‘三变’+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石门镇种植早、中、晚熟柑橘1万余亩。其中,李家村已建成5000亩优质晚熟柑橘基地。依托现有晚熟柑橘优势,李家村公司按照退耕还林政策,在石沟、桐坪两社发展种植262亩,打造“投桃报李园”,充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与提高村集体收入有机结合。同时,引导村民进行各类适合本地生长的小水果种植。去年5月,李家村还建成投产食用菌基地,主要从事杏鲍菇工厂化种植,可日产菌包2000袋、鲜菇500斤。

乡村旅游是一种复合型经济,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继而实现全面振兴的有效手段。

李家村依托现有“醉仙居”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家乐,不断完善附属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游客喜欢的乡村旅游打卡地。同时,将“李家土货”打造成为江津的旅游好礼,包含大众喜爱的土鸡、土鸭等产品,做到以“土”促销。并继续开展好晚熟柑橘采果节、农民运动会、中秋节打糍粑比赛等大型节会活动,吸引人们来到李家村、爱上李家村。

李家村公司通过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和实体经济项目开发,增强了市场活力和竞争力,实现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村民们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富硒绿色高效农业,共种植晚熟柑橘5000亩、优质粮油3000亩、花卉苗木670亩、花椒3000余亩、水产养殖2000余亩。

“三变”的实现、产业的勃兴,让李家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也大幅增长。全村可经营性资产由268万元增加到1000多万元。全村走出了一条“户户有股份,家家有效益”的富民之路,人均年增收1000元左右。在公司务工的村民,平均可获得100元/天—150元/天的工资收入。

在乡村振兴之路上一路领跑的李家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重庆市充分就业示范村、重庆市特色微型企业村等称号。

党建引领革新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明的乡风、和谐的环境。李家村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实行“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积极构建新型村级治理结构。

在2018年9月初召开的一场院坝会上,村支两委提出,改善人居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夯实基础,希望部分村民能主动拆除违章搭建的彩钢棚。

消息一出,大家七嘴八舌,反对声迭起。关键时刻,有着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莫泽明主动发声,表示愿意带头拆除自家的彩钢棚。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语压住了反对的声音,让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得以顺利实施。

在李家村,像莫泽明这样在关键时刻以身作则、挺身而出的党员还有很多。李家村在9个村民小组设置了9个党支部,159名党员分布在这些战斗堡垒中,发挥着积极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江津区委组织部和石门镇党委指导下,李家村党委通过推行夯实党员队伍建设“一个基础”,强化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村民生活“两个服务”,狠抓院坝会、群工系统、党员民主评议“三个载体”的“123党建工作法”,灵活运用积分管理、党员志愿服务、主题党日等平台,切实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同时,开展村组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要求每名村组干部联系党员或群众不少于30户,并建立健全村民信息登记册。

李家村在全村实行“网格化”社会治理,划分单元网格,明确网格管理员权责,充分发挥他们在收集民情信息、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的协调作用。

改革以来,李家村营造了“孝、善、仁、和”的社会氛围,把文明“种”进村民心里,孝敬长辈、创业致富、和谐邻里逐渐成为村民自觉行动。干群关系日趋融洽,村民“三感”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李家村先后荣膺2018年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特色村庄、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村、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江津区政经分离改革试点项目—优秀改革项目奖等荣誉。

来源:重庆日报  责任编辑:蒲森

(原标题: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 探路“三变”改革 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