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区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老兵红色故事:从军六年报效国恩 解甲归田共同致富

“前进向前进,人民的通信兵,首长的耳目,军队的神经。银线连接雄狮百万,为人民解放为祖国安宁,我们奉献青春和生命。”一首慷慨激昂的《通信兵之歌》唱出了血与火的战场和铿锵威武的军人风采,也唱出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老兵崔克功难忘的从军岁月。

微信图片_20210609130742

今年87岁的崔克功家住空港新城太平镇杈杨村二组,1951年参军,“当年,我是乡上第二个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的,当时我们披红戴花骑大马,路上还有群众扭秧歌欢送。”提起来报名从军时的情景,崔克功难抑心中的自豪,但令他遗憾的是,自己在军旅生涯中一直驻守后方,直到战争结束复员,都没能开赴朝鲜战场。

“我跟随新兵部队到达甘肃省张掖市,隶属第一野战军第三军军部,担任通信员。”崔克功回忆道。在军营里,这个长得高高大大的陕西小伙子很快就引起了领导的注意,要拉他出去“锻炼”一下,“当时我什么都不懂,牵着部队给发的马就跟着排长出发去张掖市南边祁连山下的骑兵团送信。”崔克功讲道,“我们带了些炒面、干馍做干粮,一路上风餐露宿,在沙漠里骑三四天马才到了骑兵团。”

刚到骑兵团将信交给收发领导,便响起了集结的号角声,山里发现了土匪的踪迹,战士们随即整装出发。17岁新兵崔克功亲眼目睹前一刻还在操场上奔跑着打篮球的战士们几分钟之内便着装整齐,背上枪,骑上马随着参谋长和营长的口令整齐向山中前进,不到一个钟头就把土匪们抓了回来,高效迅速的战斗力让他感到无比震撼。“除了战士们‘听令即动’的反应能力,在战斗中领导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的作风也对我以后训练、带兵起到了非常好的榜样作用。”1952年下半年,表现出色的崔克功被转到了十一航校并担任警通班班长,随军前往三原开展建设任务。在此期间,崔克功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用自己的勤奋,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1957年,从军6年的崔克功复员回乡,先后担任太平人民公社水利段段长、太平信用社主任、杈杨村大队书记等职。在杈杨大队工作期间,崔克功带头组织兴办农场试验田,“当时我们队上有将近5000亩地,因为缺水浇地,土地贫瘠没有收成,每年都只能向政府申请粮食。”早期杈杨村地形不好,水利基础设施缺乏,土地灌排能力严重不足,粮食生产能力低下,群众粮食短缺问题严重。为消除粮食短缺问题,崔克功带领群众积极修建水渠,引入宝鸡峡灌溉水源进行浇地,产量提升数十倍,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以前人家都嫌我们村地不好没粮食人吃不饱,都不敢把女子嫁来我们村,自从引来了水浇地后大家吃饭不是问题了,也开始努力寻找致富的办法。”崔克功说道。

微信图片_20210609130751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初心,要尽最大的努力为群众服务,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数十年来,崔克功始终牢记入党时立下的誓言,在工作生活中积极发挥带头表率作用,以实际行动带领群众谋幸福。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后,崔克功加入了空港新城老兵宣讲团,向更多人讲述红色故事,以实际行动传扬爱党爱国精神。(通讯员 柏婷)

来源:陕西网  责任编辑: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