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榆林市榆阳区:“七联七制”新模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

家住金阳社区的李大爷提起小区社会治理总是赞不绝口:“我们小区自入住以来一直人车混杂,甚至还有人把车辆停在消防通道上,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去年组建起‘红色物业’后,给小区安装了门禁系统和车辆识别系统,这个问题就彻底解决了。‘红色物业’通过社区和物业双向交叉任职,由两家人变为一家亲,服务居民更精准、更贴心。”榆林市榆阳区驼峰路街道金阳社区主任宣晓慧说。金阳社区“红色物业”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效解决了小区健身器材老旧、高空抛物、抛线充电、车辆乱停等问题,为这个2.3万多人的“开放式小区”筑起了一道“安全墙”。

金阳社区从实践中探索推行的“红色物业”,只是榆阳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之一。2019年以来,榆阳区以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两个“国字号”创建为抓手,统筹推进基本思路、组织体系、治理机制、创新实践、智慧系统、队伍力量六大改革集成创新,在城区全面推行组织联建、网格联心、会议联席、矛盾联调、事务联商、群众联动、成效联评的“七法联通”治理模式,在乡村全面推行引领制、融合制、网格制、协商制、联调制、积分制、评议制的“七制融合”治理模式,整区系统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沙河路街道“学党史提服务”物业企业评议会。

“七法联通”聚合力 携手共画“同心圆”

除了“红色物业”,榆阳区还探索出组建党建联合体、“兼合式”党支部等独具特色的组织联建新模式,逐步实现了党的基层组织延伸覆盖到基层治理末梢。通过党建引领,榆阳区全面推开全科网格建设,让落在网格上的各类治理力量零距离联结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并定期组织辖区内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双报到”单位等治理主体召开联席会议,开展矛盾联调、事务联商、群众联动、成效联评,实现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如今,小到一个居民院落,大到一条街道,榆林城区都经科学划分成为无数个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仅明珠路街道每天就有385名网格员奔走于61个网格,而一系列困扰基层治理的“疑难杂症”在网格中得到及时解决。“我和老伴都70多岁了,而且老伴患有脑梗、二级肢体残疾,子女又不在身边。我们每天饮食起居都由社区网格员照料,还定期给我们打扫卫生、洗衣服。”望湖路社区居民徐良善老伴激动地说。“我们社区三维全科网格化治理将居民小组、社区协管、创建、警务、医疗、物业、志愿服务等21类人员全部下沉到网格,并吸收各类团体组织、热心人士、老党员、志愿者等参与社区治理,做到群众服务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不漏院、院不漏户、户不漏人。”驼峰路街道望湖路社区党支部书记高鹏说。

新明楼街道三官会社区党建联席会。

据了解,榆阳城区12个街道76个社区,共创建网格555个,有专兼网格员2000多人,把党的力量下沉到服务群众一线,将党组织建在楼宇间,建在巷道内,在“小网格”里筑起独具特色的党建大格局。

近日,在夫子庙文化旅游街区荷风书苑内,新明楼街道三官会社区召开了第一季度的党建联席会议。结合建党100周年,新明楼街道今 年推出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学史践行100”系列活动,即举办百场文艺演出、组织百次志愿服务、办理百件民生实事。为了开展好社区的党史学习教育,三官会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小玲在会上向“双报到”单位、商区代表等征集各类资源,她的提议得到了参会人员的纷纷响应。

“李书记的提议和我们市委老干局最近的工作计划不谋而合,我们正准备组织部分离退休干部开展党史小故事讲座活动,并邀请老干部们来社区现场讲授。”榆林市委老干局工作人员胡烨丽也说道。

上郡路街道把群众需求清单与“双报到”单位及辖区商户资源清单结合起来,依托“党建超市”,细化项目、资源、需求三张清单,积极开展衣物缝补、电器检修、证件拍照、健康义诊、义务理发、政策宣传、文艺演出等“我为群众办实事”零距离服务活动,集中资源优势为辖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

志愿者为幸福院老人讲解疫情防控知识。

新的需求清单刚刚上架,榆阳区委政法委就迅速认领了聚华小区、康乐家园等“微治理”项目,目前已经展开施工测量工作。这意味着,“党建超市”的又一次活动顺利完成。依托“党建超市”,该街道还在5月19日组织了今年首场共驻共建“党建集市”服务活动,为辖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干部参与街道社区服务活动搭建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七制融合” 显成效 振兴乡村“强保障”

为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榆阳区先行在金鸡滩镇、大河塔镇、孟家湾乡等7个乡镇破局探路,探索推行“七制融合”治理模式,打造引领乡村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将乡村治理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有效融合,通过民主协商、多元调解、积分治理、群众评议等方式有效激发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各项工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

白舍牛滩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近年来,该村依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将昔日不起眼的小村庄打造成一个全新的田园综合体。今年1月,在村“两委”换届中,“80”后王兵高票当选为白舍牛滩村党支部书记。

上郡路街道办事处光大怀德小区“微治理”。

如果说,“产业有活力、发展有后劲、生活有奔头”是王兵的“振兴梦”,那么,孟家湾乡大圪堵村村民赵祥祥的“振兴梦”则要具体得多。自从凭借“追梦超市”积分奖励制度建起了大棚,他就干劲十足,一次承包了两个拱棚。“今年一棚种香瓜,一棚种辣椒,另外还养些牲畜,一年下来收益好几万,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赵祥祥黝黑的脸庞绽满笑意。

对涉及乡村振兴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板块各项工作,“追梦超市”都有具体的评选奖励细则,并按照积分兑换办法予以物品兑换奖励。在兑积分、亮积分、比积分的过程中,孟家湾乡的特色产业更强了、人居环境更美了、村风民风更淳了、乡村治理水平提升了……

“追梦超市”积分兑换现场。

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围绕“七制融合”,大河塔镇根据工作实际,创新提出了“拴正人家”评选机制,将线上积分和线下管理相结合,并以此为引擎,联动治理、集成服务,不断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近日,该镇2021年第一季度“拴正人家”的评选,成为群众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话题。打开手机上的“拴正人家”星级积分管理小程序,一边翻阅一边讨论,谁家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谁做事周到妥帖、谁能不计回报帮助邻里……都成为村民评选“拴正不拴正”的标准。

在乡村,很多时候对簿公堂也许就意味着撕破脸皮。“一件件小事、一桩桩小案,背后却是关乎寻常百姓的大事。”在基层法庭工作了13年,鱼河法庭庭长蔡伦更加认可非诉讼调解纠纷的方式。他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将鱼河法庭打造为“枫桥式法庭”,通过内外联动诉调对接,线上线下多元解纷,将一件件邻里纠纷、借贷纠纷、合同纠纷案件顺利调解结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便民性及高效性。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我区打出了一套抓党建、强基础、优治理、惠民生的‘组合拳’,搭建起‘一个总体思路框架、两条实践推进路径’的治理体系,治理效能不断增强,民生福祉大幅提升,涌现出一大批务实创新、省市推广的示范典型。下一步我区将全面推开城市‘七联’、乡村‘七制’工作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全国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榆阳经验。”榆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白琛东说。(高忠平 杜欣)

来源: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  责任编辑:石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