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多位代表、委员畅谈在两会期间的“心头事”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又到三月,来自卫生健康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带着一年来的积累和思考,进入了自己的两会时间。近期,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倾听他们畅谈自己在两会期间的“心头事”。

心系乡村医疗卫生

3月4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杨林花,随山西省代表团乘坐高铁赶往北京,途中还在思考如何提升村医诊疗能力,这是这几年她一直牵挂的事。

石圪垤村是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的一个普通村庄。2018年,长期关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的杨林花,组织医务人员来到这里义诊。如何防止在这片黄土地上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如何提升广大乡村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杨林花动了创建乡村医生培训基地的念头。

2019年,围绕加强乡村医生培养、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杨林花提交了一份建议,被列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同年5月,由民革山西医科大学总支牵头组织,“乡村医生教育培训基地”在石圪垤村挂牌。

“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仍是我今年建议的主题。”杨林花说,因为疫情防控要求,2020年她无法像过去一样经常深入基层,但她通过微信平台发起了“武乡县乡村医生能力提升群”,确保村医学习不断档。除了100多名来自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医生,群里还有不少三级医院的专家,村医随时可以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发到群里,相关领域专家看到后会第一时间答复指导。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志愿医生公益项目发起人凌锋也一直关注着乡村医疗。近几年,由她带领的中国志愿医生队伍,多次深入贫困地区开展专家义诊、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基层适宜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致力于缓解贫困地区医疗资源短缺,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的看病难问题。

去年,在某地农村调研时了解的一个情况,让凌锋颇为感慨。一名60岁的患者脑出血手术出院后,再没出过屋子,也不敢行动,最终致使肢体僵硬无法活动,完全依靠家人照顾生活起居。

“如果村卫生室配备了康复器材,村医具备了康复知识,患者及时获得了专业的康复指导和训练,不至于完全失能。”凌锋说,向人口超过1000人的大村援建“康复健康小屋”,配备相应设施设备,同时提升村医的康复治疗服务能力,有助于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关注青少年健康

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张巧利没少往学校跑。她要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提交一份扎实的提案。

张巧利曾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她走访多所学校发现,目前校医、保健医生配备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很多学校的校医、保健医生由老师兼任,缺乏医学教育背景和临床培训。校医即使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也有部分人员没有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证。”

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每600名学生要配1名保健医生或校医。“但目前民营学校很少能达到,公立学校也普遍配备不足。”张巧利提出,可以通过向医疗卫生机构购买服务等方式,多渠道解决这一问题。“东莞市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对于学校而言,学生可以得到专业的卫生健康服务;对于医疗工作者而言,也能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张巧利还建议,国家应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制定学校卫生工作的“五年规划”及中长期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的专家。今年全国两会,他精心准备了一项议案,主题就是构建青少年眼保健体系。

2020年,毕宏生率领团队联合29位专家学者,组成山东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儿童青少年居家学习生活的特点和近视防控工作重点,制定发布科学护眼指导意见、居家用眼卫生指南,制作近视防控科普动漫,编写近视防控科普丛书等。仅宣讲活动就开展100余次,覆盖学生家长超过10万人次。

“降低近视率、加强眼健康,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毕宏生说,今后他将继续推动基层眼保健生力军建设,让更多懂得眼科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让更多孩子能够拥有光明的未来。

建言公共卫生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实践充分证明,公共卫生体系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议题。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水平把相当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思考上。“人员队伍建设、公共卫生领域投入、机制体制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短板弱项。”王水平表示,加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应对未知疾病风险的能力尤为重要。

王水平表示,全国开设公共卫生专业的本科院校不足百所,每年毕业不足万人。大部分综合类非医学院校未设置公共卫生学院,多数医学类院校未设置公共卫生专业。“即使设有相关专业,招生规模也远小于其他医学类专业,加之公共卫生单位编制数量、专业人员比例限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卫生人才供给的长足发展。”王水平说。

“应该鼓励非医学类综合院校设置公共卫生学院,在所有医学类院校中设立公共卫生专业,逐年扩大公共卫生专业招生规模,实施基层公共卫生医师定向培养制度,形成稳定的基层公共卫生人才输送机制。”王水平建议,以服务人口数为基础建立科学测算、动态管理的公共卫生单位人员编制管理机制,优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比例,允许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实行自主招聘。

针对加大公共卫生领域投入问题,王水平表示,应明确各级财政公共卫生投入占GDP的比例,将稳定的财政投入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公共卫生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给予倾斜,对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推行公共卫生单位“一类保障、二类管理”制度,同时建立科学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机制,通过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刘志勇 姚常房 赵星月)

来源:健康报  责任编辑:石进玉

(原标题:聊聊代表委员的“心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