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海南奋力谱写自贸港绿色新篇章

筑牢生态根基 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

2020年9月,海南长臂猿喜添幼猿,现有种群数量增至5群33只。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的特有物种,是热带雨林原真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标志。海南长臂猿新种群和新幼猿的出现,标志着热带雨林得到了有效保护,海南省自然生态空间正在扩大。

海南省森林覆盖率保持62%以上,拥有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省发展的强大优势,党中央对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注。2019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把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作为海南的战略定位之一,把建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简称“自贸港”)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海南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和决策部署,在自贸港建设中,把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确定为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三大标志之首,全力推进试点工作,紧紧围绕试点方案,把体制机制集成创新摆在首要位置,创新土地置换模式,实行扁平化二级管理体制和双重管理的综合执法管理机制,制定出台12项管理制度,加强社区协调和社会参与,有序推进核心保护区生态搬迁安置。同时,启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智慧雨林项目,开展核心保护区电子围栏和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试点建设,实施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7192亩。

从立法、范围分区、管控规划、管理机构、管理机制到自然资源确权等,海南省用两年多时间完成3—5年的试点任务,高质量建起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四梁八柱”。2020年9月,经国家评估验收专家组和实地核查组综合评估,海南省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在全国名列前位;2020年12月,海南省发布自贸港第十批制度创新案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项目创建的“管理体制扁平化、土地置换规范化、科研合作国际化”新模式成功入选。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东起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西至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起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北至黎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4400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1/7。

经过两年多试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呈现出四大亮点:一是建立起中央与省协作强力推进机制,统筹推进试点,协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提供了强劲动力;二是核心保护区生态搬迁安置稳步推进,白沙、保亭、五指山、东方4个市县的11个自然村470户1885人,白沙黎族自治县118户498人已顺利完成搬迁安置,五指山市搬迁安置点已动工建设;三是经过不懈努力,海南长臂猿种群逐步壮大,数量从20世纪70年代的2群7—9只,增至目前的5群33只,并显示出持续扩大的良好势头;四是结合实时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推行网格化管理,把森林管护责任落实到每个护林员、落实到山头地块,并建立管护人员岗位责任栏,做到管护岗位面积全覆盖。

生态搬迁助力“绿富美”,村民参与共筑绿色屏障。搬迁后,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银坡村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村里很多年轻人当上了护林员。

海南省把天然雨林全部列为禁伐区,加大保护修复力度,通过广泛宣传,使国家公园理念深入人心。积极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荒山野岭重披绿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许多昔日销声匿迹的野生动植物开始重返“家园”,小爪水獭、中华睑虎、海南疣螈、桃花水母等珍稀物种纷纷“现身”。海南省林业局2020年4月1日通报显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一年时间,已发现9个植物新物种。

建设自贸港,筑牢生态根基,构筑幸福家园。“十四五”时期,海南省将正式启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力打造国家公园“海南样本”。

数据来源:海南省林业局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石进玉

(原标题:海南奋力谱写自贸港绿色新篇章)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