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建时评

领导干部提高求真务实的能力重点要把握“三个纳入”

孔令成

求真务实不仅是工作作风的外在表现,还是内在能力素质的外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尤其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一个班子或个人作风再实、觉悟再高,没有抓工作落实的能力,缺少干工作的“真”“实”担当,落实只能落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筹划工作、创新工作、落实工作中,切实做到务实求真。注重提高求真务实的能力素质,重点要在把握好“三个纳入”上做文章。

纳入思想政治建设

求真务实是领导干部作风在政治信念上的素质体现,要把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纳入思想政治建设去抓。求真务实体现在领导干部身上的首要一点就是政治信念,主要是求真务实的勇气和底气。所谓求真务实的“勇气”,就是敢于坚持原则、正视问题,不掩丑、不护短,有一说一。求真务实的“勇气”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有一定的“底气”作基础。而求真务实的“底气”,就是要有运用科学理论敏锐地发现问题、正确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真抓实干的工作本领。求真务实的“勇气”源自“底气”,“底气”支撑“勇气”,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坚持求真务实,必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破除私心杂念的影响,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才能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才能让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用好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共产党员、各级干部要始终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练就深刻的理论思维、求实的科学精神和过硬的工作本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分清是非,辨明真假,决断决策,方法得当。这样,就能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和谋幸福中,勇于正视问题,敢于揭露矛盾,不搞形式主义,真正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把求真务实落到实处。

纳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求真务实是领导干部作风在政绩观、荣辱观的体现,要把作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的轨道去抓。求真务实是正确政绩观的体现,一个对荣辱观、政绩观没有正确认知的干部是不可能做到求真务实的。一些单位领导习惯于落实那些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把它们当作硬指标;喜欢落实那些“立竿见影”的工作,以谋求“短、平、快”的政绩和效益,而把那些不容易量化的“细工慢活”,把需要长期抓的“苦活”、“累活”,看作为“软指标”,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这种抓落实,落实的只是表面工作,留下的却是难题和隐患。抓落实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个单位的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方面的工作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只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落实到位,单位建设才能健康、协调、全面地发展。抓落实工作上的拈轻怕重、挑肥拣瘦,实质上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做法,是对单位建设不负责任的表现。以这种作风抓落实,即使收到暂时的效果,取得“立竿见影”的政绩,单位建设整体水平也不可能有真正提高和全面发展。

纳入能力建设

求真务实是作风在工作落实上的能力体现,要把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纳入能力建设去抓。求真务实反映的是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说到底,求真务实能力的直接体现就是善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求真务实抓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的问题越多,工作就落实越好。离开了解决问题,抓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求真务实。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难题上推下卸,都不是求真务实的做法。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落实,就应该牢固树立“发现问题是水平、汇报问题是党性、指出问题是责任、解决问题是政绩”的观念,不图名,不藏忧,不回避矛盾,不怕暴露问题;就必须勇于揭短,敢于较真,凡是发现的问题,都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总结教训,决不敷衍塞责;就要坚持盯着问题做工作,盯着薄弱环节下功夫,特别重视解决那些长期困扰单位建设老大难的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在克服矛盾中落实工作,在解决难题中促进工作落实。

(作者系甘肃省人民政府上海办事处处长)

来源:党建网  责任编辑:石进玉

(原标题:领导干部提高求真务实的能力重点要把握“三个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