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

常州富强村:找准转型发展着力点 走好富民强村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们找准转型发展着力点,切实转变发展思路,加快‘城中村’转型发展,打造出了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先发优势。”近日,常州市天宁区富强村党总支书记贲秋菊对科技日报记者说,目前,全村辖区内已有超市、酒店、菜场等经济实体超千家,今年全村经济收入可达800多万元。

二次转型,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40年前的富强村,由于远离城区,村民们大多以种田为生,每年一季水稻一季小麦,人均收入不到400元,村级经济也是连年亏损,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普通村民,都是苦不堪言。

村民都说,“富强村不富不强”。该如何改变村穷民不富的现状,让村民安居乐业,生活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思路一变天地宽。当时,富强村领导针对村级经济发展瓶颈,进行大刀阔斧改革,挖掘整合农业资源,通过统一组织、规划、协调和研发,建成1600亩标准蔬菜示范田,提升了农业产业经济效益。

然而,进入90年的后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撤队(改)转居中,富强村同样一下子变成了城中村。没有了农业,原来的经济优势失去了,怎么办?富强村再一次面临着转型考验。

“我们抢抓城市化发展的先机,利用常州乡镇企业的先发优势,在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大力引进和创办机械、纺织等方面的企业。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全村劳动力的就业难题,大批农民变成了工人,村级经济实现一产向二产的华丽转身。那时的富强村,有大小工业企业13家,年工业总产值从6万多元增加到了近500多万元,职工人数从11人增加到近500人。到1998年,全村村民家庭年收入平均已达1.5万元左右,成为常州市较早的工业明星村、亿元村、富裕村。”贲秋菊说。

再次转型,村级经济焕发新活力

2010年,常州实施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富强村的企业也搬迁了出去。没有了农田,可以发展工业企业,关停了企业,作为中心城区的城中村,又该如何发展?

村委想方设法协调各方资源,带领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开阔眼界思维,拓宽发展思路,决定转向发展三产,重点打造一批有规模、带动力强的现代服务业。

在富强村村委干部眼里,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发展现代化服务业,生态环境和道路交通设施必须先行。于是,随着城市拆旧建新,工业企业逐渐搬离,富强村开始探索美化、优化、强化“三化”发展和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创新路。

在美化上,按照村民自愿原则,村民住房统一设计,建成一批集中居住区,解决了生活设施不齐全、交通不便、难于管理等难题,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完成村主干道拓宽、绿化、亮化、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河道治理等工程,全面改变了生态环境、生活环境、营商环境,提升了城中村的品位和地位。

贲秋菊告诉记者,10年来,富强村没有出卖一寸土地,而是通过集体资产租赁、联建联办等形式,先后引进信特超市、禧瑞都餐饮、昂立教育、美驰家具等一批重量级项目,形成了综合商场、娱乐休闲、酒店餐饮、家具装饰、培训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链,实现了二产向三产的成功过渡,成为常州现代化服务业的集聚地。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全村级经济仍创出新高,仅租赁收入就达到400万元。

如今的富强村,环境美、产业新、经济强,百姓生活更是安逸。村里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远程教育、运动休闲、卫生保健等服务,村委还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了意外险,逢年过节有慰问金,就连曾经在村里务过农的老富强村人,也有了贡献股。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石进玉

(原标题:常州富强村:找准转型发展着力点 走好富民强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