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13处冬奥场馆建设持续推进 北京冬奥村今年6月竣工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脚步的临近,各冬奥场馆建设和预热活动备受关注。记者今日从北京市朝阳区“两会”获悉,朝阳区内13处冬奥场馆及设施建设正在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已正式完工,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也相继完成改造,其中“水立方”已实现两次“水冰转换”。

据了解,国家速滑馆主场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纳约12000名观众。国家速滑馆采用全冰面设计,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冰面,它还是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冷系统的冰面。场馆平时可接待超过2000名市民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冰上运动,赛后实现可持续利用。

“国家速滑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智慧化场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平表示,基于5G网络建设,场馆引入了“室内外一体化定位导航系统”等技术,就像给场馆配备了一颗“大脑”。拥有了“智慧大脑”的国家速滑馆,未来将为观众、赛事组织和参与者提供优质的观赛体验和完备的服务保障。

位于“冰丝带”的东南方,一座以“水”著称的体育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于日前完成“水冰转换”,实现“水立方”到“冰立方”的华丽转身。国家游泳中心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将作为冰壶、轮椅冰壶比赛场馆。国家游泳中心还利用南广场地下空间建立了2块冰面,一块为标准冰场、另一块为冰壶场地。届时,将作为奥林匹克中心区冰壶项目体验基地,为大众提供开放的平台。

国家体育馆已完成改造,增加了制冰功能和除湿系统,并在其北侧新建冰球馆作为训练馆,同步增设更衣室等设施。改建后场馆总面积约9.8万平方米,配置两块符合奥运赛事标准的冰球冰面,冬奥会时一块用于正式比赛,一块用于赛前训练热身。

北京冬奥村预计2021年6月竣工,该地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将作为居住区,将为各国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居住服务,赛后则作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在京无房人才进行配租。

冬奥会主媒体运行中心——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将于2021年年底前阶段性竣工,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主要承担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功能。

此外,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正在深化公共区运行设计和运行计划的编制。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京颁奖广场、奥林匹克接待中心、奥林匹克大家庭酒店(含北京奥北辰洲际酒店、五洲皇冠国际酒店和五洲大酒店)、残奥大家庭酒店、北京冬奥会兴奋剂检测中心等各冬奥场馆建设、改造也正在同步推进。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朝阳区还将不断推进“双奥”园区品牌建设。以冬奥会筹办为契机,朝阳区将深度把握“奥园”作为世界首个“双奥”园区的独特优势,持续强化夏、冬两届奥运遗产的综合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升场馆智慧化水平,推进场馆利用改造冬夏两用、错季复用,形成“冬有雪趣、夏有水戏”的特色品牌。

自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以来,北京市朝阳区每年投入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冰雪运动的开展,通过宣传、体验、赛事三大板块,持续推广冰雪运动的影响力。每年举办各级各类冰雪活动600余次,其中“鸟巢欢乐冰雪季”活动举办了11年,“冰立方”冰壶场地已启动“全民冬奥体验项目”;举办第八届亚洲ISI花样滑冰赛、“2020奥园杯中国轮滑广场系列赛事活动”,加快推动“轮转冰”战略实施。一系列冬奥项目及活动累计吸引了数百万名群众体验冰雪运动。据悉,未来奥园还将积极打造京津冀冰雪产业旅游文化带,助推更多的冰雪产业项目落地。 (记者 苏向东)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石进玉

(原标题:13处冬奥场馆建设持续推进 北京冬奥村今年6月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