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

扶贫路上|西安浐灞帮扶三人行 激发村民致富的“新能量”

浐灞驻茨林村第一书记刘艺术(右)和队员查看桃树的生长情况。

他们走进田间地头,挽起裤腿与村民一起劳作;他们走进农户家里,和村民唠家常,解忧愁;他们走进村委小院,积极帮助村里找项目、投资金……他们成为了激发村民致富的“新能量”,也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在西安市临潼区仁宗街办茨林村,提起浐灞驻村第一书记刘艺术、队员王榆斌和姚延斌,村民们赞不绝口:他们肯吃苦、有想法,村里能这么快脱贫致富,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付出。

浐灞驻茨林村第一书记刘艺术和队员姚延斌(右)在村委会工作。

上山帮扶自带干粮中午饿了包子垫饥

临潼区仁宗街办茨林村,位于西安骊山东南山上,曾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小山村。以前,全村家庭户经济来源以青壮年外出务工为主,基本没有大规模主导产业,贫穷是走不出大山的村民甩不掉的阴影。

2019年7月,随着上一任第一书记任期届满, 48岁的刘艺术被浐灞生态区派到茨林村当上了第一书记。随他同来的,还有41岁的王榆斌和33岁的姚延斌。

工作队驻村后,组成的帮扶“三人组”就在村委会找了一间闲置的房间作为宿舍,房间里支起架子床,算是解决了住的地方。“条件艰苦点不要紧,能为村里脱贫致富做点事儿,帮村民解决实际问题是最重要的。”刘艺术说。

不过,让驻村帮扶“三人组”始料不及的是,简陋的住宿条件已成小问题,交通和吃饭却成了他们面临的大问题。

“有的贫困户住的比较偏远,路根本就到不了跟前,我们每次都是将车开到没法走的地方停下,然后步行进去。”队员王榆斌说,之前由于缺水和交通不便,每到冬季山上蔬菜短缺,吃饭成了问题。

于是,忙起来的工作队员常常是早上带着干粮上山,包里还带几个包子,中午饿了就垫一下。条件虽然艰苦,但村里帮扶的事情队员们却一件不落。

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水、电、路、房等基础条件简陋,成为制约村整体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实现整村脱贫的最大短板。

随后,他们便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和帮扶的重点,开展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村间巷道基本全部硬化,实现了行政村通水泥路任务;动力电自然村全覆盖,主巷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保证了群众出行方便和安全;协调安全饮水工程,实现了自来水全村户户通。

浐灞通往临潼仁宗街办的山路,雪厚路滑行进困难。

抛家舍业“住”一线产业扶贫助力百姓脱贫

寒冬十二月,记者来到地处骊山山顶的茨林村时,感觉到气温比平原地区明显低,而且路边、房顶上的背阴面还存有多天前降的积雪。

“不仅气温比山下低,风也比山下大。”刘艺术说,白天工作时,他和队员王榆斌、姚延斌就靠着办公室中的电暖气取暖;晚上,冰冷的床铺就靠电热毯取暖,晚餐用泡面凑合。

工作中,驻村工作队中年龄最小的姚延斌因为开车技术高,成为大家的专用司机。然而,就是有这个优势,一次经历还是让他胆战心惊。去年,他开车上山途中,由于坡陡路滑,加之连续几天加班做资料比较劳累,竟在拐弯时不慎与一辆运钞车迎面相撞。

“我的车撞报废了,当时运钞车上下来了几名手持枪械的护卫,将我团团围住。”姚延斌说,看到这种情况他就赶紧下车解释,其他路过的村民也帮忙查看险情。不幸中万幸的是,那一次他因为系了安全带毫发无损,只是车被做了报废处理。

山路崎岖,这样的情况是浐灞驻村工作队常遇的现象。第一书记刘艺术经常开车下乡入户,由于村里路况差,车辆剐蹭底盘和扎破轮胎成了家常便饭,“久病成良医”的他就这样熟悉掌握了一门换备胎的技术。

现在,在刘艺术的工作日志上还记载着茨林村大事小事,村民反映的问题和困难,每一项都记得清清楚楚: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村里产业基础薄弱,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有专业特长的村民少;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在家的都是年龄偏大的留守一族;村民缺少创业创新精神,主动创业致富意识薄弱……这些都是造成村民贫困的原因。

驻村工作队在陈小宁家走访。

出谋划策促脱贫产业帮扶增收入

“要想脱贫致富,就必须走深度扶贫、精准扶贫、产业扶贫、造血扶贫的路子。”基础设施健全后,驻村工作队又与村“两委”班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去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加大推进产业扶贫规划,并基本形成产业规模和品牌。

刘艺术说,通过前期摸底调查,根据村民意愿和实际情况,今年他们继续加大村民产业种植和养殖规模,免费向村民发放桃树苗5000株,花椒苗5000株,鸡苗400只,猪牛羊等,扩大了村民种植养殖规模,完善了产业结构,为持续提高收入提供了保障。

同时,驻村工作队还持续开展消费扶贫,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和情感联系。

去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和联户干部持续帮助贫困户售卖各种农产品,目前已售卖土鸡和鸡蛋约640斤,价值6400元,其余农产品香椿、鸡、黑小麦面粉约1500元。

去年春节期间,他们还积极联系于右任书法协会,为村民免费赠送春联和“福”字,消费价值5000元;举办农产品展销会4次,包括茨林村第二届甜桃采摘消费扶贫活动,活动上共义卖甜桃1600余箱,价值64000元。

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帮助了群众增收,打响了茨林甜桃的知名度,而且也使得茨林村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落到了实处。

目前,经过全体帮扶人员的共同努力,茨林村于2018年底退出贫困村序列,31户93人实现脱贫,剩余3户兜底保障户共10人也将于2020年底实现脱贫。

2019年至今,茨林村严格按照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的要求,通过制定工作计划,狠抓项目实施,为实现全面小康胜利贡献力量。

“这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解决了大事。”“你这么诚心地帮助我,我有时候真的很过意不去。”一句句来自贫困户们朴实又真诚的赞扬,成了对驻村工作队工作最大的认可。在帮扶小组的带领下,村里的路宽了,灯亮了,大家的腰包也鼓了。从“靠天吃饭”到“主动作为”,茨林村甩掉了昔日的穷帽子,村民们的日子也将越过越有盼头。(记者 周金柱 段永林)

来源:西部网  责任编辑:石进玉

(原标题:扶贫路上|西安浐灞帮扶三人行 激发村民致富的“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