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

生态山阳的脱贫致富经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9d7dcd54-3551-4159-862c-ebb4c7b72ff3

5年前,山阳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29个,贫困人口3.17万户10.95万人,贫困发生率46.42%。

5年后,山阳县实现10.6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摘掉了贫困县帽子。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山阳县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换取的果实,是山阳县委、县政府谋划绿色产业的结晶,也是山阳县46万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完美答案。

守好生态兴产业 精准施策促脱贫

“山上茶园打工有收入,入股有分红,还搬进了新楼房,日子越过越好了!”2020年12月8日,在山阳县南宽坪镇甘沟村,54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世荣高兴地告诉记者。

王世荣有一儿一女,前几年丈夫因病去世,儿女又太小,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王世荣目前打工和入股的莲花生态茶园,由当地企业创办,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收购、基地务工、技术培训等形式,带动周边两镇5村3000余村民发展高山有机茶园2万余亩,覆盖贫困户342户1046人。王世荣的30余亩山地入股茶厂,每年能分红1.5万元,儿女在外打工,2019年她家从离公路要走40分钟的大山深处,搬迁到易地扶贫小区,全家整体脱了贫。

地处秦岭南麓的山阳县,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属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陕西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面对国家水源涵养地保护和脱贫攻坚的双重历史责任,山阳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群众脱贫的金山银山。

法官镇法官庙村村民吴守国,因供两个女儿上学导致贫困。在驻村四支力量帮扶下,他流转山地30亩栽植花椒树,政府投入苗木,个人投入劳力。目前,吴守国已栽植花椒树1900余棵,2021年就进入采摘期,每亩最低可收入1200元。

“政府每年补贴6000元学费,大女儿2020年已从延安大学毕业,在西安找了工作。小女儿在县上上高中,生活补贴一年有2500元,2020年红凤工程还补助了1700元。村上又为我安排了公益岗位,每月有1600元的收入。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说起自家的脱贫经历,吴守国高兴地告诉记者。

依托山区自然风光优美的资源优势,法官庙村打造秦岭原乡3A级景区,村集体成立农旅公司,围绕茶产业、中药材种植、花椒产业、核桃及水杂果产业、名贵观赏树木与花卉引种,实现8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促进300多户群众增收,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

5年来,山阳县对12472户贫困户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5994户危改贫困户全部住进了新房。贫困群众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保护。

项目引领全覆盖 脱贫致富有底气

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根本。山阳县2016年签订的金鸡扶贫产业园占地1007亩,总投资5.13亿元,由山阳县扶贫搬迁投资公司投资建设,引入上市公司北京德青源公司租赁经营。目前,该项目120万只蛋鸡、4.5万吨有机肥、10万吨饲料厂、2.3万吨蛋品加工厂、1万立方米沼气发电厂、5.9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及纸箱包装厂全面建成投产,形成上游蛋鸡产业、中游肉鸡产品开发、下游副产品综合利用和污水粪便沼气利用的现代化互补生态产业园区,年产值达2.6亿元。

借助金鸡产业带来的光伏发电和其配套的中药材种植项目,山阳县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和苏陕协作资金,累计投入2.96亿元,建成149座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容量38.34兆瓦,覆盖全县129个贫困村,年发电量达3800万度。仅电费收益,可带动全县12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元以上,开发公益性岗位857个,人均年工资6000元以上。

金鸡扶贫产业园建设工程管理处负责人毛仪惠告诉记者:“贫困群众围绕产业园可实现资产型收益、生产型收益、财产型收益、三产型收益、劳务型收益5大收益,直接和间接带动脱贫人口约3万人,并带动全县6719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和23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收益分红。2018年至今,产业园已发放收益分红2600万元,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2384个。”

依托金鸡和光伏两大产业,山阳县建立起广泛的利益联结机制,向全县所有村和弱劳动能力户配置资金参与项目收益,239个村集体经济每年分红7万元以上,形成“2+X”村集体经济模式,彻底解决了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除此之外,县上还为每个贫困村安排8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各村结合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产业。以此为基础,该县在全区域实施强药、扩菌、稳果、优畜“四大工程”,壮大药、菌、果、畜、茶叶、中蜂、光伏、电商、旅游、劳务“十大脱贫产业”的深度覆盖,加快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通过持续抓好产业扶贫,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和金融、科技、营销帮扶创新的“三带三创”产业带贫模式,山阳建成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现代农业园区26个,实现每个产业至少有1至2家龙头企业带动,使9.98万名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目前,山阳县累计发展中药材54.29万亩、食用菌7000万袋、天麻2000亩、林果133.68万亩、饲养畜禽441.46万头(只)、中蜂6.48万箱、水产1250亩、茶叶16.91万亩;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

引才聚智搭平台 多措并举保增收

在脱贫攻坚中,山阳县注重内力外力“两力并举”,不断延伸全社会帮扶区域经济发展的广度与深度。深化宁商协作,争取苏陕扶贫协作资金4.3亿元,实施协作项目91个;推进“3+X”帮扶机制,加强与省水务集团、西北政法大学、西安交大一附院等对接合作,建设磨沟水库、漫川关镇供水工程,签署一批援建和农特产品销售协议;加强定点区域帮扶,争取中国钢研集团帮扶资金800余万元,发展产业项目23个;争取西安市莲湖区和浐灞生态区帮扶资金各130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9个。

山阳县还依托区域人才资源,积极打造建筑和返乡创业就业扶贫“两大品牌”,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年县外转移就业2.8万余人;吸引在外成功人士141人返乡创业,建成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和产业基地146家,带动就业创业2.06万人。

山阳走出的企业家张陆锋,前几年在深圳创业,生产广泛应用于各类智能家居、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触碰感应的玻璃面板,并与华为、三星、小米、VIVO、OPPO等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给家乡年轻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他毅然在家乡投资建厂。2019年7月,总投资6.6亿元的雷博光电高端触控玻璃面板项目开工,2020年10月,项目一期正式投产,目前产值已达2000余万元。待二期项目投产后,公司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安置就业500人以上。

通过做强产业做实就业,“十三五”期间,山阳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3364元增长到9328元,年均增长22%以上。经济总量从2015年的104.0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预计162.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8133元增加到2020年的预计11632元,实现了县域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记者 苏嵘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石进玉

(原标题:生态山阳的脱贫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