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舆情

记者被“移出群聊”舆情素养应成为地方干部的必修课

“一个小包间最高收费是两小时1580元,仅提供一壶茶和两份甜点”,11月12日,《齐鲁晚报》刊发报道反映济南部分公园内餐馆价格偏高问题后,当事记者被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工作人员移出媒体群,后者还表示,“监督是正常的,但我也有难处”。据悉,济南市园林局数天前曾发布规定,禁止在公园内设立为少数人服务的会所、高档餐馆等。11月15日晚,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回应,已对当事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将认真整改,善待媒体,尊重记者,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舆情趋势

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自11月11日至17日,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389条。其中,网媒信息166条,纸媒信息5条,微信公众号文章92条,微博21条,APP信息105条。此事经新京报报道后热度开始迅速攀升,截至11月17日,微博话题#记者刊发监督报道被移出媒体群#官方通报记者发监督报道被移出群#累计已获927.9万次阅读,新京报微博@新京报的相关报道也已获得811次点赞。

图:“记者被移出群聊”事件舆情走势图(数据来源图: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媒体观点

该事件迅速发酵后热议不断,各家媒体纷纷发表评论文章。具体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公职人员应重新认知新闻工作的监督功能,而不是把舆论监督当成“洪水猛兽”。部分媒体报道提到,济南市公园内部分餐厅收费现状与11月11日发布的《济南市公园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后简称《规范》)规定相悖。齐鲁晚报网认为,政策在执行中能否做到不走样,是市民非常关心的问题,记者对目前存在问题的报道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然公职人员将记者移出群聊的不当做法却阻碍了新闻工作者捍卫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责。《南方日报》表示,记者的报道是为了保障公园的公共属性、纾解社会矛盾,可见,报道是“帮忙”而非“添乱”,属于建设性舆论监督,将“监督报道”与“负面报道”画上了等号是对舆论监督的误读。新闻工作的监督功能理应受到尊重和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中强调,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是媒体履行使命职责的一项重要工作,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

公职人员应努力消除“舆论监督敏感症”,谨防面对监督“玻璃心”。“记者被移出群聊”折射了在政府社会治理体系中,还存在个别工作人员从官僚主义和本位主义看待舆论监督的现象。面对此问题,新京报公众号发文称,“逆耳利于行”,负有管理之责的部门应习惯监督和被监督,以此作为治理动作自我规范的助推之力,反躬自省,秉持问题导向,补上缺位的监管。除了要努力破解“玻璃心”思维,还更应深刻理解此思维产生的背后根源。学者操慧指出,维护自身权益但又不愿承担过多责任的利己心理,即“舆论监督敏感症”,根源是“共责”理性的缺失与“尽责”意识的缺位,此行动逻辑使舆论监督的善意和正义窄化,是一种变相的“失智”。

有关工作人员回应态度引争议,逃避和“捂盖子”得不偿失。有关记者被移出群聊后,该局的宣传办主任和工作人员回应称,“监督是正常,但是我也有难处”。针对此回应,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新闻视频客户端天目新闻也表示,因为“有难处”就将记者移出群聊,不但无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反倒会让公众疑惑其“难处”究竟来自何方,背后的“难言之隐”又是什么。上游新闻网表示,此举或会让公众更加疑虑相关工作是否存在失职不当。尽管15日该局称将高度重视并对当事人严肃处理,其初期回应的语焉不详已经一定程度助推了舆论的持续关注。

有关工作人员作为单位的“代言人”,相关单位亦不能脱责。据半岛新闻客户端报道,11月14日晚,该局宣传办主任薛先生向当事记者道歉,并称,“我和记者沟通了,得到了他的谅解,这是我个人行为,和单位没关系”。此事到底是个人行为还是单位应当负责,红网针对此前“南昌城投集团宣传工作人员将记者移出群聊”的事件评论表示,如果该工作人员仅仅是在私人微信群发消息,当然是“个人行为”。但在联络群里,作为整个单位的“代言人”,工作人员一言一行恐怕代表的不再只是“个人”了。此外,钱江晚报网也表示,相关单位也对此有后续整改责任,应举一反三,强化作风和纪律建设,及时纠偏相关公职人员的错误逻辑认知和具体行为。总之,尽管涉事人员试图用“个人行为”帮单位撇清责任,但大部分媒体并未“买账”。

“神操作”吸引眼球,容易“拔出萝卜带出泥”。此番“神操作”的另一个后果是,随着“移出群聊”事件曝光,涉事主体的相关系列事件都将被置于更加严格的舆论“放大镜”下审视。红星新闻网发现,相关记者报道中有公园的保安称,《规范》发布后,部分被拆除餐馆是由于缺少规划手续。如果这一说法属实,这些高档餐馆的问题就不仅仅是“价格偏高”,而是违章建设。这或暴露监管失职问题,当地有关部门应当一查到底。并且,红星新闻网还指出,在地方政府已经出台《规范》的前提下,个别部门却毫无动作,这或许也暴露“有人把违规操作当成了常态”。

舆情点评

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舆情素养有待提升。从上述媒体观点可知,有关工作人员的回应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舆论热议。微信群等在线工作方式早已普遍,尤其在后疫情时代的线上工作趋势下,更将成为“常态”。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应当意识到,除了传统的新闻发布会,线上工作群等多种新兴工作场景中个人也代表单位形象,个人更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同时,其所在组织也应当对其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提升其媒介与舆情素养。

构建立体监督的健康舆论生态。此次事件迅速点燃舆论场的原因一方面是公职人员未正视和重视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担当,另一方面是对自身权力的滥用和避责的利己心理。如今,具有便捷性和交互性的网络逐渐成为多元主体的利益与诉求表达场,无论是媒体还是普通公众,主体意识都得到激发,立体监督的健康舆论生态有赖共同努力构筑。地方干部应学会并习惯倾听来自社会不同群体的监督,吸纳更多来自百姓的声音,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重构社会信任。(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助理研究员 赵紫荆见习助理研究员 刘睿睿)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石进玉

(原标题:记者被“移出群聊”舆情素养应成为地方干部的必修课)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