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高陵老奚的脱贫故事

编者按: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陕西省委网信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主办“‘陕’耀小康路 放歌赞三秦”——第四届“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主题宣传活动,旨在深度挖掘、全面展现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进程中涌现出的积极探索、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传递陕西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本次活动的高陵段由高陵区委宣传部、高陵区委网信办、高陵区扶贫办、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承办。

“你们要是七八年前见到我,看到的绝对不是现在这样子!”西安市高陵区鹿苑街道马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奚元平家曾经因病、因学致贫。贫困潦倒的他在区教育局干部、驻村书记和村干部的帮扶下,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凭借勤劳的双手从逆境中翻身,成了典型人物。

10月15日,第四届“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采访团记者走进奚元平堆满苞谷的小院时,这位憨厚淳朴的农家汉子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们,并思路清晰、中气十足地娓娓讲述他的脱贫故事。

1

奚元平接受记者团的采访。

举债数万元的他一度意志消沉

回首往事,老奚不禁感慨万千。

2013年夏天,这个普通农家迎来了一个大喜讯:从小学习优异的女儿考上西安交通大学!然而喜悦之后,大学不低的学杂费也让奚元平深感生活的压力。

2014年,奚元平身患糖尿病数年的母亲被查出罹患尿毒症。为治病,他带着母亲跑遍了唐都、西京等大医院。每月一万多元的透析治疗费用,很快让家里背上了巨额债务。“母亲去世的时候,家里欠着数万元的外债,那时候能借的亲友都借遍了,……。”忆起那段辛酸的生活经历,老奚眼泛泪花。

身背巨额债务,孩子要上学,自己和妻子靠着几亩田地根本无力支撑。那段时间,奚元平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一度觉得生活无望。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后,区教育局帮扶干部郑成锋、驻村第一书记余军和村支书孙拴狗立即针对奚元平家的情况,着手对他们展开帮扶救助。

2

奚元平家的小院。

在帮扶下开起豆腐作坊

要脱贫,最迫切的是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第一书记余军问他:你有没有啥手艺?既可以稳定赚到钱又能照顾到家里。老奚仔细想了想,之前他曾在一个豆腐作坊打过工,会一些做豆腐的技术。

“太好了!老奚你就做豆腐在咱周边这些村子卖,开豆腐作坊所需要的一切手续、设备、启动资金,我们帮你解决!”帮扶干部们简短有力的承诺,一下子点燃了奚元平的希望。

先是送来了1万元启动资金,随后更联系银行为他争取了4万元的扶贫款贷。办执照、买设备、安装调试,扶贫干部们不遗余力地来回奔走,全力帮助他把豆腐作坊开了起来。

“第一次做好豆腐的时候我拿去给扶贫干部和乡党们免费品尝,干部们硬是塞给了我50块钱。”时至今日老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觉温暖又感动,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日子往好里过。

做豆腐如果使用转基因大豆,可以大幅节省成本,“两种大豆每斤相差超过1块钱”。但他坚持使用非转基因大豆,因为“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咱虽说穷虽说缺钱,但不能亏了良心,只有品质好的东西才能卖得长远。”

3

“生活越来越好了,充满希望”

不仅勤劳诚信,老奚还是个有心人。居家过日子都离不了油盐酱醋,反正每天都要走村串巷叫卖豆腐,如果捎带着卖点日用品,不是既方便了乡党们,又多了个收入渠道吗?

就这样,制作售卖豆腐,再卖点生活日用品,奚元平家每月能稳定收入2000多元。再加上,2017年家里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被分配了一个公益性的保洁岗位,月收入800元还能兼顾接送小儿子上下学。算下来,两口子在家门口每月都能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

虽然每天做豆腐都要忙到深夜,早晨七点又要赶着出门售卖,累是累点,但老奚打心眼儿里觉得高兴,这种有奔头的日子让他每天都充满干劲。不仅母亲生病时欠下的外债还了一部分,他说还要想办法还上一些银行贷款。

一想到正在西安交大读研究生三年级的女儿明年就要毕业参加工作了,老奚就更是止不住地喜笑颜开:“生活越来越好了,充满希望!”同时也止不住地感慨:“这几年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多亏了扶贫干部们对我的帮助,让我们家渡过了难关,这份恩情我永远忘不了!”

4

奚元平家干净整洁的客厅。

采访结束时,高陵区扶贫办干部李斌说:“老奚一家勤劳淳朴,有志气有勇气脱贫致富,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克服困难、创造幸福,让我们的帮扶干部非常欣慰也非常感动,老奚的脱贫故事很好地诠释了习总书记指导我们奔跑奋进的那个励志理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姬文艳

来源: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  责任编辑:石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