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稿件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陕西韩城人把椒客当亲戚

在陕西渭南韩城市,椒客是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就像候鸟一样,每年花椒熟了的时候,就从四面八方来到韩城,帮当地椒农采摘花椒。

路边小憩的椒客(本文图片由陕西日报提供)

韩城是全国最大的花椒产地,漫山遍野的花椒林足足有40万亩。花椒每年集中在8月进入成熟期,没有10万椒客来帮忙抢收抢摘,这么多的花椒在短短一个月里压根收不回来。

所以,对韩城的椒农来说,能不能把丰收了的花椒收回来变成钱,全看有没有椒客帮忙。芝阳镇张坡村的赵东阳对此深有体会。他家有10亩花椒,年产花椒2000公斤左右。2014年,由于雇不到椒客,他家沟坡地里的3亩花椒因为不能及时采摘,全部自动脱落,让他白白损失了2万多元。从那以后,每年赶花椒成熟前,他都要提早动手,到处联系椒客。几年下来,他给自己固定了10多名外地椒客。时间久了,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关系亲热得就跟亲戚一样。逢年过节,他都不忘给这些椒客发慰问短信。

采摘好的花椒

每年8月,只要到韩城的椒乡转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摘椒的人都是年年来韩城的老椒客,而且年年都是固定的“老东家”。用他们的话说,椒农跟椒客已经成了“亲戚”。8月10日,陕西合阳县黑池镇的张小雁撂下手头的活儿,跟着同村的薛姐就往韩城赶。薛姐说:“‘老东家’打电话说花椒熟了,等着她们赶紧去摘呢!村里的几个老姐妹知道节令不等人,都跟张小雁一样,把家里一安顿,一下汽车就钻进了花椒地。”连续的高温天气,令人闷热难耐。可薛姐她们就这样忍受着高温,在头上裹一条湿毛巾、身穿长袖、手戴厚手套,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别看薛姐身材瘦小,人却精神得不得了。这已经是她第五年来芝阳采摘花椒了。她一边探出上半身够树上边的枝条,一边转头对记者说:“我们和主家都很熟了,他们管吃管住。我们住的房子有空调,晚上还能洗澡,条件好着呢!摘一斤花椒毕竟要挣人家两块五呢,累点不算啥!”

椒客裹一条湿毛巾、身穿长袖,忍受着高温采摘花椒

据了解,来韩城采摘花椒的椒客,大部分是来自周边县市的村民,远一点的还有商洛和湖北的人。韩城市政府为了在花椒成熟期招引来更多的椒客,这些年来也想了好多办法,联络了好多劳务部门,投放了许多劳务广告,还在车站和交通路口设立了椒客接待站,尽可能多地为椒客们提供服务和帮助。来自商洛丹凤的椒客沈福根说,雇他们的椒农都很好,不但给他们报销路费,及时兑付劳务费,而且生活上对他们照顾有加,每天变着花样改善伙食。

椒农采摘花椒

芝阳镇赵峰村村民申根桩,雇了9名蒲城椒客。这9人已经连续6年帮他摘椒了。“多亏了这几个兄弟姐妹,要不,我家的10亩花椒哪能保证年年都颗粒归仓呢!”申根桩说,“这些人跟我的关系真是好得跟亲戚一样,我一个电话过去,这些人二话不说,立马就赶了过来。”

今年的市场不太好,花椒价比往年掉了三成多,可申根桩给椒客的摘椒价却没有降,依旧保持着去年每公斤5元的标准。他说:“市场不好也是运气不好,我吃点亏无所谓,不能亏了下苦的椒客。眼光得放远些,明年还得指靠这些椒客继续来帮忙哩!”

记者采访的时候,刚好碰上这9名蒲城椒客从地里回来,他们个个手提肩背,满载而归。新摘的花椒摊晒在大门口,就像红毯和一地的玛瑙,空气里更是弥漫着浓浓的椒香。一个叫三平的小伙子,一边摊晾着刚刚摘回的花椒,一边夸着申根桩:“申哥这人好得很,做事大气,待我们就像哥们一样,好吃好住不说,隔三岔五还给酒喝呢!前两天下雨,进不了地,干不了活儿,他就让我们待在家里改善生活,想吃啥做啥,缺啥他去超市买啥,豪爽得很!”

听了夸奖,老申还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打断三平的话:“我为啥对你们好哩,还不是因为你们对我好嘛!不是你们年年来帮我,就凭我跟我老婆这4只手,能把三四千斤花椒弄回来?我们韩城椒农这些年能挣钱,其实有一半功劳都是你们的!”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李瑞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陕西韩城人把椒客当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