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商洛:“三建三带”让6万户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柞水县金米村的肖青松既是村干部,也是木耳生产党小组组长。今年,他种植了12.6万袋木耳,还动员同村的姚大文、王极东等12户贫困户发展木耳种植,由他负责技术指导。同时,肖青松还吸纳陈庆著、杜胜玉等5名贫困户在自己的木耳大棚务工,每月人均增收1000元。

“我们村将党员按照产业类型进行细分归类,依据‘供产销’各环节成立5个党小组,推行‘党员+贫困户’带贫益贫模式,发挥党员中心户的带动作用。”肖青松说,“光我们木耳产业党小组已组织群众种植木耳156万袋,带动385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商洛市今年全面开展“把党支部建在产业园区,带动产业发展;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带动增收致富;把扶贫车间建在易地扶贫搬迁点上,带动就地就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建三带”活动,进一步深化“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构建抓党建促产业、促就业、促脱贫、促振兴的发展新格局。

镇安县达仁镇有6.96万亩茶园,覆盖8个村2000余户6000余人,从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有一条完备的产业链。镇上打破村级行政界线,以茶叶产业链为主体,建立茶叶产业党小组,充分发挥84名党员“两个作用”。党小组参与茶园建设管理、鲜茶收购、推介销售、茶叶科学管理技术培训等,累计带动261户贫困群众户均年增收1.1万元。

象园村茶叶大户李晓东说:“自从加入茶叶产业党小组后,我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今年我帮助村上的贫困户黄开凤扩建6亩茶园,还带动周边40余户群众种植茶叶,亩均增收500多元。”

商洛市建立健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工委抓产业园区党建,和产业园区党组织抓入园企业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依托县域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成立了工业园区党委,依托县(区)农业农村局成立农业产业园区党委,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实现产业园区及入园企业党组织全覆盖,把党组织和党员力量挺在产业、就业扶贫最前沿。

位于山阳县的陕西意发生态养殖产业园成立户家塬镇农牧产业党总支,下辖意发公司等4个非公企业党支部,设立党小组6个,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他们推行“支部+托养基地”模式,在关上、西沟等11个村与80余户贫困户签订托养和收购协议,托养牛羊1000头(只),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推行“支部+饲料基地”模式,在11个村带动830户农户种植饲草4000余亩;推行“支部+劳务就业”模式,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万吨有机肥加工厂,将牛羊粪便加工成优质林果产业专用有机肥,开发就业岗位100余个,年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

商洛市贴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洛南县在产业链上建立党小组232个,把1.94万户6.32万贫困人口嵌入产业链,实现党组织建立和贫困户加入全覆盖。

“在香菇、水杂果、大红袍花椒、红仁核桃4个产业基地设立4个党小组,定期在产业一线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讲专题党课,现场解决有关问题,使党性教育与促进产业发展融于一体。”洛南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党小组实施党员带动,依托产业基地培育“双带型”党员15名,他们在自己发展产业的同时,每人至少带动3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商洛市采取党组织牵线、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积极推进扶贫车间、社区工厂建设。全市800人以下的易地扶贫搬迁点至少建设1个扶贫车间或扶贫作坊,800至3000人的易地扶贫搬迁点至少建设1个社区工厂,帮助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今年5月,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凤冠新城社区赵沟移民安置点,招引铭鑫镜光电有限公司新建1家社区工厂,带动周边60名贫困群众就业,人均月收入达2500元以上。

据了解,截至目前,商洛市全市已累计在产业园区成立党支部71个,在产业链上成立党小组1393个,建成扶贫车间和社区工厂265个,带动6万余户贫困群众巩固脱贫成果、持续稳定增收。

本报记者 郑斐 通讯员 史小涛 杜春艳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姬雯

(原标题:商洛:“三建三带”让6万户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