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三皇峁村:燃起乡村振兴“燎原之火”

1947年6月,《边区群众报》在子洲县马蹄沟镇柴圪崂村发出《为前线立功》动员令。

时隔73年,今天的柴圪崂村已和另外两个村庄合并成三皇峁村。

7月3日,“重走红色新闻路”陕西日报全媒体行动记者在三皇峁村,仍能感受到当年的热血在涌动。这份热忱化为美化村庄、发展产业、乡风建设的不竭动力,为乡村振兴贡献着力量。

强乡村振兴之基

最近,三皇峁村71岁的村民柴振林用了七八年的手推车终于“下岗”了,腿脚不好的他能开着新买的三轮车去种地了。

5月,村里平整了880米生产道路。高的地方用铲车铲平,低洼地段用土填平,5辆三轮车和1辆铲车忙活了10多天,从主干道通往地头的5米宽的生产道路从坑坑洼洼变成一片坦途。

提到生产道路的变化,村民感触颇深。以前,村民种地走的都是蜿蜒曲折、杂草丛生的土路,晴天浑身沾土,下雨天更是满身泥,“拖泥带水”是该村村民雨天外出时的真实写照。现在,农用车直接开到地里,播种时的肥料、收获后的玉米,再也不需要用人力一趟趟肩担背扛。“农民以种地为生,修好田间路是造福子孙的好事情。”柴振林乐得合不拢嘴。

三皇峁村有耕地2150亩,生产道路总长约20公里。目前,村里已平整、硬化了近10公里生产道路,宽度都在4米以上。

三皇峁村自来水入户率100%、家家户户亮明灯、主干道路全部硬化,还建有1所小学、3个文体活动中心,生态林和经济林也在沟沟峁峁间显得郁郁葱葱。村干部钟海彦说:“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和有力支撑,能够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今年,村里计划硬化1000米环山生产道路,使基础设施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

壮乡村振兴之身

6月22日一大早,三皇峁村村民杜芳进就提着用玉米、麸皮拌好的饲料,在自家猪圈里给猪喂食。眼前的30多头猪都已经长到100多公斤重,很快就能顺利出栏。

杜芳进对猪有感情。在她的精心喂养下,4年前的10头猪已经发展到现在的300多头。近几年她家扩建养猪场、新修化粪池、添置小轿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杜芳进说:“养猪比以前打工、种地的收入都高,我和老伴两个人辛苦点,争取把养殖规模扩大到400头。”

在三皇峁村,像杜芳进这样养殖2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有18户,其中规模最大的养了800头。养殖猪、羊、牛等是村里的短期产业,种植中药材等则是三皇峁村村民致富的长期产业。

子洲县马蹄沟镇去年新建了黄芪加工厂后,村民把黄芪拉到厂里卖。过去地头收购价每公斤18元的黄芪,现在至少能卖到每公斤20元,村民的种植积极性更高了。

三皇峁村村民吴彩京种植黄芪等中药材10多年了,近40亩中药材都由她和丈夫经管,但她并不觉得辛苦。她对未来充满信心:“我才55岁,还能干得动。家门口开了黄芪加工厂,正是扩大种植规模的好时候,我计划再承包一些地,增加中药材种植面积。”

铸乡村振兴之魂

每天晚上7时许,三皇峁村的文化广场上就热闹起来。村民三三两两地在各种健身器材处舒活筋骨、拉拉家常,有的还踏着音乐的节拍,迈着轻盈的步伐,跳起欢快的广场舞……

“以前想跳个舞,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场地,都是在自家的院子里跳,地方又窄又影响别人。现在变化太大了,我们跳舞终于有了专门的地方,水泥地,面积大,这个广场建得好。”村民杜红高兴地说。

“以前,村里的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没建起来,也没有‘大喇叭’,农闲时村民们喜欢凑在一起打牌甚至赌博,影响村里的风气。”三皇峁村党支部书记李自方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文体爱好者组织大家扭秧歌、跳舞、打乒乓球,他们就像一个个传播先进文化的火种,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向大家传播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老百姓对生活的期盼不仅体现在吃饭、穿衣等物质层面,还渴望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为更好地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三皇峁村不断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目前已建成文化广场3个,同时积极联系子洲县文化部门,经常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如今,该村文化活动氛围越来越浓厚,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广场文化娱乐活动,到农家书屋看书学知识,听“大喇叭”讲解政策。“这些健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生活,让村里的风气好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了。”李自方说。

记者手记

三皇峁村村民的致富时间表

李羽佳

开春后给中药材地、玉米地、西瓜地里送粪,6月后收获夏洋芋、卖西瓜,8月开始收获秋洋芋和玉米,入秋后回收玉米秆为100多只羊储存饲料,天冷了杀羊卖羊肉……这是三皇峁村村民吴彩京一年的工作安排表,也是她一家的致富时间表。

年过半百的吴彩京早年和丈夫一起承包粉刷工程,无论在县上还是外省,只要有活儿就揽,生活也还算过得去。10多年前,夫妻二人回到家乡,从中药材种植到养羊,一年能收入10多万元。如今,她家的4孔窑洞翻修得崭新,吴彩京还计划给儿子在城里买新房。

吴彩京说:“种植中药材得除草,每天早上4点就得出发,一天至少得干6个小时活儿。中药材都种在山坡上,6个小时一直弯着腰爬坡,半个月下来,腰都直不起来。”

尽管干农活辛苦,但吴彩京仍满脸笑容:“只要肯吃苦,就不受饿、不受冻。一想到勤快点、多干点能多赚钱,我就干劲十足。”

吴彩京用勤劳的双手叩开富裕生活的大门,也撑起了全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现小康的梦想。本报记者 赵波 李羽佳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姬雯

(原标题:三皇峁村:燃起乡村振兴“燎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