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

人民日报有的放矢:着力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智,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均等化问题,不能让贫困人口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们要深入贯彻这一重要论述精神,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着力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加大控辍保学力度。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要求,防控义务教育学生失学辍学,确保实现到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加大控辍保学力度,针对不同失学辍学原因,因地因人施策,做到“三避免”。一是避免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而辍学。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引导教师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教学,不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二是避免因贫失学辍学。动态跟踪,精准确定教育扶贫对象,按照“一家一案,一生一案”制订扶贫方案,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对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优先资助,畅通绿色升学通道,增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学习和升学信心。三是避免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优化学校布局规划,规范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程序,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在人少路远、交通不便的地方,适当保留或设置教学点。通过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提供校车服务等方式,妥善解决农村学生上学远和寄宿学生家校往返交通问题。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近年来,随着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和更加注重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农村义务教育在基础设施方面与城市义务教育的差距不断缩小,但在师资力量、办学经费、办学规模效益和对优质生源、优秀师资的吸引力方面,城乡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流动共享,需要建立健全教师队伍有效补充和合理流动机制,特别是建立健全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建立中小学校长选用交流制度,将部分优质学校校长和中层干部充实到农村学校的领导岗位;探索强校和弱校合并合作,促进教师资源共享。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等政策。不断增加投入力度,运用信息化手段,让农村学校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区域之间发展条件有差异,但在机会公平上不能有差别。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发展教育,特别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职业教育是提高困难群众就业技能、确保稳定脱贫的有效途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以来,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各项改革举措开始落地见效,职业教育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职教一人,往往能达到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效果。抓住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契机,加强东西协作、结对帮扶,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职业教育的机会,让更多孩子拥有一技之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逐步分类推进中职教育免除学杂费,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能力,推广现代学徒制,推行校企联合,强化实习实训,增强实践和就业创业能力,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作者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姬雯

(原标题:人民日报有的放矢:着力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