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精彩不减,“云上剧场”真带劲!

精品剧目免费播、“你点我演”线上热、直播交流互动强、云端课堂教学忙……中国众多演出单位和艺术团体在防疫期间积极运营“云剧场”,精彩纷呈的线上活动让公众尽享丰富的文化艺术大餐。不少网友直呼过瘾:原来,剧场艺术还有这么多种“打开方式”!

足不出户看好戏

《时间都去哪儿了》《不忘初心》《天耀中华》……国家大剧院“声如夏花”系列在线音乐会日前拉开帷幕。防疫期间,国家大剧院推出了“线上大剧院”和“院藏剧目云展播”活动,免费呈现《卡门》《茶花女》《费加罗的婚礼》等20部经典剧目。

舞剧《天路》、交响乐《钱塘江交响》……文化和旅游部近日也首次以线上形式开展了2020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的网络展演。22部剧目涵盖多个艺术门类,均为近年中国舞台艺术领域的精品。

各地戏曲院团也紧跟其后,但鉴于地方戏相对小众,中国评剧院副院长侯红意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形成矩阵效应,吸引更多关注。为此,中国评剧院策划推出了“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网络平台”,线上展演20多家地方戏曲院团的40余部精彩剧目,包括沪剧《敦煌女儿》、越剧《梁祝》、莆仙戏《海神妈祖》等,受到戏迷的热烈欢迎,展演总点击率逾2012万次。“这远超我们以往的认知,让戏曲院团的社会效益达到了一个峰值。”侯红说。

“剧院去不了,在家看视频也是很好的选择。虽然少了现场的参与感,但节省了时间,而且精彩之处可以反复看。”有戏迷说。

疫情是舞台艺术从业者面临的新考验,同时也是融入互联网、开展数字化传播的契机。江苏大剧院总经理廖屹表示,“云剧场”打破空间距离,让更多观众欣赏高水平的精彩演出,线上能更为广泛地传播、推广和普及艺术,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剧院的影响力。

“艺”不容辞花样多

如何将各项互联网技术巧妙运用于艺术传播?如何使线上活动在海量信息内容中脱颖而出?这成为演出单位和团体思考的新课题。

“以前觉得短视频平台浮躁,对传统艺术不友好。现在看来,只要懂得利用契合点,就是很好的平台。”侯红说,一定要根据不同平台定制产品,年轻人聚集的短视频平台要小、快、平,面向传统戏迷的网络平台要有更多名家名角儿。据介绍,中国评剧院已开展十几场直播,不仅有优秀的青年演员,就连年过七旬的艺术家也在直播中“连麦”。

不少院团着手推动线上内容的深度打造,希望让特殊时期积累的流量人气,化为萌发线上演出“新业态”的动力。

“这是录播吗?竟然如此清晰!”进入上海越剧院抖音直播间,高清的演出画面加上演员背后漂亮的厅堂背景,引起观众赞叹。要实现这样的精致展现,背后功夫可不简单。

原来,该院通过前期实景拍摄和现场数字化空间的叠加运用,将拍摄电影特效常见的绿幕合成技术用在直播中——演员站在排练厅的一面绿色背景板前表演,而观众通过直播则会看到演员身后技术合成的特别场景——或身处居家环境,或置身江南园林,别有趣味。“我们不希望做成一个手机架起来就开麦的模式,更希望让大家在线上观看剧场演出不打折扣。”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坦言。

中国剧协秘书长崔伟表示,网络进一步释放观演之间的互动,使得欣赏行为更加个性化、具体化。

“我很喜欢看弹幕。”曾多次线上直播的青年钢琴家宋思衡说,很多粉丝在弹幕留言里分享感受,让他感到非常温暖,也从中获得了双向交流的乐趣。他在直播中“接地气”,加入“你点我弹”环节,弹奏部分由粉丝指定曲目。在他看来,线上受众群更广,且有着不同的诉求。“看到观众在弹幕提出各种要求,得有强大的随机应变能力。”宋思衡说。

一键步入艺术课堂

最小的学员年龄才3岁多,屏幕那端常是一家三代一起学习的画面……日前,上海越剧团推出越剧童谣云课堂,还不断扩展至越剧的流派唱段、造型头饰DIY等内容,渐渐形成集趣味、韵味、知识于一体的系统性线上课程。

长江剧场推出的“戏曲韵律操”网络课程,借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广播体操形式,融入戏曲基本功中的云手转身、望月指法等动作,让公众在学习艺术的同时也能强身健体。

上海大剧院把近5年多来的100多次艺术课堂内容剪辑成了15分钟音频节目,形成《王博士的音乐名城之旅》《古典芭蕾的缤纷世界》等线上课程,惠及更多艺术爱好者。

在线艺术教育是稳固及拓展艺术观众群体的好办法,还可以基于剧院演出、名家名作等开发衍生产品,吸引观众“云光顾”。

旅行手账本、中西乐器胸针……近日,广州大剧院线上“营业”,在直播中卖起歌剧《马可·波罗》系列衍生产品。上海交响乐团也开启直播带货,出售T恤衫、马克杯、帆布包等文创产品。“疫情加速了我们对文创产品的布局,我们目前做的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物品。未来会开发更多有趣、实用的文创产品,进一步拓展乐团品牌价值。”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表示。(李雪钦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李瑞

(原标题:精彩不减,“云上剧场”真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