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穿越百年看北京

100年前的北京城是什么模样?

在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计算机艺术硕士胡文谷彩色修复的影像史料里,街巷熙攘,人群马车络绎不绝;好友相见,彼此打千儿问安;担着扁担的商贩在忙活生意;脸庞稚嫩的少年坐在门口歇脚。

这段4年前发布的史料视频,在胡文谷经过人工智能技术修复、上色之后,被赋予了令人惊叹的崭新生命力,引发网络热议。

老舍在《想北平》中曾这样写道:“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借助现代技术,一个地道的北京小伙再现了祖辈记忆中北京城的模样。近日,本报记者对话胡文谷,听他讲述修复这段历史影像背后的故事。

透过镜头实现“古今对话”

“谢谢你,带我看了一部百年前的vlog!”

隔着屏幕,100年前北京城真实、生动、清晰的市井百态近在咫尺、触手可及,胡文谷上传的这部短片让许多网友称赞不已。

“相隔100年的时光,镜头中的人突然看向镜头时,仿佛时间线相交重叠。而这100年沧海桑田,更令人感慨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一名网友动情地留言。

对绝大多数观众来说,这部播放量已近2000万的10分钟历史影像短片,开启了一扇近距离了解历史的窗口。当黑白模糊的史料影像与先进技术相遇,历史记忆便更加清晰可感,而正是这份真实,给了观众“穿越时空”充分的遐想。

这段原时长为14分钟的影像,由加拿大摄影师拍摄于1920年到1929年期间,珍贵记录了当时北京城内老百姓的生活场景,但黑白影像分辨率较低、画面清晰度较差。近两年开始熟悉人工智能技术的胡文谷,决定试试AI修复。

他截取了影像中的10分钟,通过包括补帧、分辨率扩增和上色在内的3个人工智能开源程序,提升画面效果,最终用了7天时间完成了影像彩色画面的呈现。同时,胡文谷还为修复后的影片配上了京韵大鼓名家阎秋霞和骆玉笙的作品,鼓声一响,宛如已置身那时的喧闹街头。着色后,观众会对影像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

视频修复完成后,胡文谷上传视频原本是想与大家分享如何实现技术细节、做人工智能复原影像的科普,样片“火”了实属意料之外。“我原本以为北京人看完后或许会有共鸣,没想到全国各地甚至一些身在海外的朋友也都很喜欢。是历史本身展示出了最强大的吸引力。”

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着色

“看到视频之前我并不了解,原来100年前的北京是这个样子,反之,百年前的人们也想不到100年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透过镜头,仿佛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古今对话’。”胡文谷说。

画面中,不少百姓看向镜头的眼神中满是疑惑与好奇,而事实上,画面这头,不少观众也带着同样惊讶的表情回望历史深处。眼神透过屏幕交汇之时,的的确确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是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

胡文谷告诉记者:“当咱们看一部黑白老电影时,大脑之中会想象演员的皮肤是什么颜色、天空是什么颜色,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彩色画面,而人工智能通过不断观察与学习,在学习过大量黑白电影与上色后的版本对比后,可以直接将它‘学会’的颜色输出结果,展示为数字产品。”

然而,修复后的画面在颜色间仍然存在位置色差、有些画面色彩偏淡,这在现阶段的人工智能着色应用中难以避免。胡文谷的朋友曾尝试将一张黑白故宫照片交给人工智能修复,然而,并未“见过”故宫真容的AI“想当然地”为城墙选择了棕色,结果差强人意。

在胡文谷看来,这恰恰凸显了史料修复中以人为主、技术从旁辅助的重要。

“曾有声音担心,图像修复领域中人工智能会不会替代人?当然不会!”他相信,人工智能可以解放更多生产力,赋予人更多时间来完成创作型任务。很多时候,处理“脏活累活”是AI的拿手好戏。与此同时,纵使人工智能上色与历史原色仍有差距,但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深入、数据库内容不断充实,“将想象力变成现实”的人工智能一定可以拿出更亮眼的表现。

游戏开发源于年少兴趣

2014年,胡文谷离开陪伴自己成长20多年的北京,前往美国留学,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攻读计算机艺术专业的研究生。在此之前,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度过了本科时光。

胡文谷的本行是独立游戏开发和动画音乐创作,修复影像只是牛刀小试。他一肩挑起了绘画、编曲、写代码等多个环节,留学期间进行了不少游戏制作与开发,有些还在国际知名比赛中获奖。

人生事业的发展方向源于少年时代的兴趣,这让胡文谷快乐又满足。

他触网年纪很小。幼时家中购置的第一台电脑,成了为胡文谷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游戏就像糖果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糖会是什么味道。”从“玩”开始入门,进入初中后,接触Flash动画短片、学习脚本语言入门编程、自己的钢琴特长还能给自制动画弹琴配乐……单纯地“玩”已不足以满足胡文谷心中对于游戏世界天马行空的想象,他逐渐向“做”转型,自己操刀试水游戏开发。

利用初高中的课余时间,胡文谷陆陆续续制作了50多款小游戏。它们多数操作简单、画风尚未成熟,但每一次尝试,他都在不断打磨自己的创意中蓄力。大学本科阶段,他开发的游戏《Eddy紫》终于完成了风格和操作技巧层面的蜕变,在游戏开发圈引起了不错的反响。

留学的日子里,纽约艺术氛围的影响潜移默化,这也在胡文谷的开发理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如他自己所说:“就像在美术馆欣赏一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一样,一款优秀的游戏由代码构成其骨架、美术赋予其肉体、音乐烘托出氛围,游戏的设计与剧本最终将作品的灵魂表现出来。每一项都不可或缺。”优质的游戏作品,能够在平衡技巧性与思想性后实现和谐之美,使作者心中的情感得以找到具象的新表达,这也正是胡文谷一直努力的方向。

出国前,胡文谷还专门去雍和宫、长城这些满载他儿时记忆的地方转了一圈儿,“想着一定得再去认真看看,回头给外国人好好讲讲。”现今,他在开发的不少游戏中也总试着融入卷云纹、飞檐等中国文化元素。

胡文谷说,他正在收集更多的中国影像史料素材,想要修复更多的历史片段;他计划在下次修复中向国内的民俗专家请教,更好地还原历史本色。

相信在不久之后,他将带给我们更多穿越时空的对话。(记者  孙亚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李瑞

(原标题:穿越百年看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