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古城墙下 盛开“双拥之花”

-----西安市碑林区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纪实

隽永如碑,繁锦似林。这是西安市碑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也正是该区新时代军政军民关系的真实写照。

从“双拥运动”在三秦大地的发祥起源,到“西安事变”古城墙内的野火春风;从子弟兵护城河清淤造福于民,到战“疫”勇士除夕夜的逆行出征;从军民融合发展共筑强国梦,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时代颂歌……

“双拥”,这一跨越时空的光荣传统,在碑林区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军民”,这一水乳交融的鱼水亲情,在碑林区血脉相连,与时俱进。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4月中旬,东南城角,标新街。1000多平方米的碑林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落成。文化氛围建设处处体现着“军”的内涵,彰显“红”的色彩,展现“家”的温暖:习近平总书记“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指示熠熠生辉;“老兵之家”巨幅宣传画面光彩夺目;“文化活动室”、“老兵谈心室”、“法律援助室”等六大功能区一应俱全;“老兵驿站”体贴周全;“荣誉墙”、“英模像”更是挺拔伟岸、激奋人心……

连日来,一拨又一拨的老兵和优抚对象,纷纷“回家”,络绎不绝。在退役军人事务机构成立后的短短时间内,如此迅速且高标准地为退役军人建造专属场所,提供温暖之家,这是碑林区以实际行动重视国防建设,关爱退役军人,做好双拥工作的一个缩影。

“工作优先议定、经费优先保障、涉军问题优先解决、军队发展优先支持、军人事务优先办理”,是碑林区委区政府确立的双拥“五优先”工作思路。该区将双拥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指标;将双拥优抚经费列入区级专项财政预算,并根据实际需要逐年追加。将国防教育列入党政干部培训内容、民兵预备役队伍和中小学教育课程。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官兵及军属就业、子女上学的规范化文件。

今年3月,在政府机构改革部门精简的情况下,成立“双拥工作科”,增加正科级领导职数,从编制到人员对双拥工作进一步给予加强保障。

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长乐坊街道隆庆坊小区内,突然热闹起来。锣鼓鸣响,秧歌舞动。碑林区委、区政府领导带着一支喜庆的人群上门为空军某部飞行员、二等功荣立者刘超的父母披绶带、献鲜花,庆送立功喜报。喜庆欢闹,场景感人,街坊邻居也都感受到了军功的喜悦和荣耀。远在武汉的刘超和他的战友们通过视频连线分享了家乡人民给功臣父母送去的荣光,表示一定要再立新功,回报家乡。

碑林区为空军某部飞行员、二等功荣立者刘超的父母庆送立功喜报

在随后的2019年八一军民联欢大会上,碑林区又将本区户籍32名当年度立功受奖官兵的父母、爱人和子女请上舞台,接受全区人民的祝贺和褒扬。该区率先开展的为立功官兵家庭庆送喜报活动在全省起到引领作用。

“立功喜报,一头连着军人荣誉,一头连着军属荣光。大张旗鼓送喜报就是要送出欢乐气氛,大力宣传立功受奖官兵事迹,向社会传递崇尚英雄,敬重功臣的正能量。”带队慰问的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宏联的一席话,代表了区委、区政府的共识。该区区委书记、区长带头,专门安排社区工作日,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悬挂“军人之家”光荣牌,截止目前,已达到30000多家。

众志成城勤浇灌,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走进碑林区,如同置身于“双拥”的海洋。大街小巷洋溢着浓厚的双拥氛围。主要街道和商场的LED屏都有“双拥”内容滚动宣传;98个社区遍布“双拥宣传栏”;旅游景点、医院、银行等窗口“军人优惠”、“军人依法优先”服务标识十分明显。碑林区社会化拥军的开展形成了全方位的拥军格局;双拥荣誉体系建设活动遍地开花,使军人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当地社会的崇军尚武热情空前高涨。

碑林区委书记刘其智(左一)西工大党委副书记陈建有(右二)碑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右一)慰问新中国第一代女飞行员88岁的周兰珍

“给退役军人再创辉煌插上腾飞翅膀”

在部队服役多年,如今脱下军装,如何适应社会,实现华丽转身?怎样才能尽快融入社会,适应新的岗位,实现人生的二次辉煌?是军转干部的共同疑虑。

“安置好转业的、温暖着服役的、激励着崇军的”。碑林区把军转干部视为宝贵财富,人尽其才、大胆重用,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

工兵团政委崔正昭,作为团主官曾带领部队为西安市护城河清淤出力流汗,转业到碑林区后,区委将他直接任命到正处级实职岗位。某部正营职干部刘合和,刚转业,赶上碑林区公开竞选处级干部,他积极参加,脱颖而出,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任职,开创了转业干部提拔安置的先例。

手捧去“住房和城市建设局”报到的通知函,转业干部庞文旭喜出望外。这位常年在喀喇昆仑山上兵站任指导员的基层干部,去年被组织确定转业后,一直为自己的安置去向忐忑不安。他担心自己一没有“关系”,二不会走“后门”,很难分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没想到碑林区委区政府对边防干部如此关怀,这幸福来的太突然。”同样获得如此“突如其来幸福”的,还有29名与庞文旭一起去年底分配到碑林区安置的军转干部。

2019年,军队改革之年。区委一班人更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建设。接受安置的30名军转干部,全部保有公务员身份,安排到机关行政岗位。此外,该区对符合政府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官,采取公开打分、积分选岗的方式进行岗位安置,按照军龄、立功、服役地点等条件综合打分,按照分数多少,从高到低排名,谁在部队贡献大,谁的分值高,谁优先选择工作岗位。按照这一公开、公正、透明无私的分配原则,在今年初的公开选岗当日,27名退役士官全都选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单位。某部消防战士李国栋,在部队冲锋陷阵,舍身扑灭大火,荣立二等功,分数排名第一,他率先选取了西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事业编制。

碑林区委书记刘其智亲自为我辖区退役军人悬挂光荣牌

“军转干部,经过部队大熔炉的锤炼,政治觉悟高、执行能力强,有担当精神,能打硬仗。接收好、安置好、使用好军转干部,既是党的干部政策要求,也是地方发展的需要,更能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实践也证明,军转干部在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最具有战斗力,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碑林区委书记刘其智对此深有感触。

据悉,目前碑林区中层领导干部中,有三分之一是从军营走出的军转干部。在刚刚施行的公务员职级并行改革中,该区有20多名军转干部从部队任职时间算起,拟晋入一级调研员行列。

“走出新时代双拥特色之路”

“情系老兵办实事,真情服务解忧难”。88岁高龄的李振兴老人,执意让人搀扶着把写有这句话的锦旗送到碑林区双拥办公室。

李振兴是陕北佳县籍烈士李春秀之女,老伴去世多年,如今一人单独生活。去年8月,区拥军优抚部门了解到老人不但是烈士子女,同时也是在乡复员军人。便和老人原工作单位、街道、社区多方协调,查资料、找证据、核身份,为她办理了“在乡复员军人”身份认定,使老人每月可以领取1490元的抚恤金。同时,考虑到老人生活不便,又另外专门启用政府购买服务,请“挚爱家政公司”派出服务员,每周定期帮助老人洗衣做饭,打理家务,使老人生活无忧,安享晚年。

“新时代的‘双拥’,不能仅仅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老套路,而应该适应形势变化,赋予时代内涵。”碑林区双拥领导小组组长、区长卢光文如是说。在这样的创新思维中,该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一条条独具特色的“双拥”之路。

——“政府购买服务”。小刘是一名军嫂,爱人在西藏边防部队服役,公婆年老多病,女儿4岁,常常为家务所累。去年,突然有一天,“挚爱家政公司”不约而至,上门帮她打理家务。服务人员告诉她:“费用由政府买单”。与小刘一样,享受这种“官方”免费服务的还有全区老伤残军人、老烈属、在乡复员老军人、分居两地的军嫂,以及低保、低收入、有重特大疾病的义务兵家庭。该区选取信誉高、服务优的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拿出经费,为上述优抚对象提供每月4小时的免费家政服务。

——“一对一联系卡”。碑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建立了“拥军服务平台”,为优抚对象发放“一对一联系卡”,使每名优抚对象都有专职的亲情联系人,时常嘘寒问暖,热线联系不断,遇到困难求助,一个电话服务上门。

——“优抚经费自然增长机制”。在全面落实国家抚恤补助标准的基础上,碑林区还通过实施“爱心献功臣”工程,对在乡老复员军人、烈属分别给予每月数额不等的额外补助,并随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增加抚恤补助金额,使优抚对象充分享受社会发展成果。

——“解三难”。针对优抚对象中存在的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的“三难”问题,制定出台了《碑林区优抚对象“解三难”暂行办法》,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去年10月,该区领导和机关干部带头,爱心企业人士踊跃参加,捐资近百万元,成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去年以来,为身患重症、突发灾难以及个人创业、上学特别困难的12名退役军人家庭提供13万元的救助金。身患重症的越战老兵杨昆接到送上门的3万元 “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激动的热泪盈眶。

——“一站式医疗”。在友谊医院、九院等多家定点医院开展定点医疗救助,实现优抚对象诊疗、购药、住院、结算“一站式”服务,使优抚对象在最近的距离直接享受到温暖贴心的服务。

“军民融合发展,追梦强军利民”

碑林辖区科研院所和高校云集,科技实力雄厚;同时驻军单位多、规格高、军种全。军地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支援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强军战略目标。区委区政府为驻军办实事、解难题;广大官兵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为驻地群众献爱心、做贡献。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在思想政治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闻名军内外。他们发挥师资力量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弘扬新时代延安精神,为驻地70余家单位宣讲百余场,听众5万余人。驻军61540部队,在大数据应用、信息化建设方面享有盛誉。该部与长安大学开展项目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在卫星导航领域及大数据处理等方面联合攻关,取得丰硕科研成果。尤其是支撑北斗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做出了积极贡献。该部5人被长安大学聘为长安大学博士生导师,12人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家属就业、子女入学是部队官兵最为牵挂的切身利益。区教育局制定特殊措施,保障驻区部队官兵子女优先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对因任职调动、部队移防、转业安置过程中影响到其子女在学期插班、中途转学等问题上有需求的,开放“绿色通道”,特事特办。该局近年接收近10多名有教师资格证的随军随调家属到教师岗位工作。

军代表冯雨单位在西安,一年有半载要去外省出差下部队,爱人张砚在延安市宝塔区工作,孩子面临适龄入学,全家心急如焚。获悉这一情况后,区领导亲自督办,区人社局、教育局多部门通力合作,将张砚调到区政府机关公务员岗位,女儿就近在大学南路小学上学,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碑林区委、区政府领导慰问赴武汉抗疫的碑林籍军人家庭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碑林区第一时间发布“招募令”,全区退役军人闻令而动,踊跃请缨,纷纷投身到疫情防控战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志愿者组成4支“突击队”,身着“迷彩服”,佩戴“志愿者”红袖标,到各街道、社区防控执勤,日夜奋战。“国防绿”在重大疫情面前越发威武靓丽。87岁的退役老兵杨彦虎报国爱民,痴心不改,毅然为抗疫捐款5万元。

祖国有召唤,挺身冲在前。空军第986医院分两批抽组60名专业医护力量,首批于除夕夜第一批抵达武汉前线,进驻武昌医院开展救治工作,随后转战火神山医院。他们与地方医务人员密切协作,积极采取营养治疗、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三位一体模式,让患者得到精准有效的治疗,深受江城人民称赞。

“军队上前线,人民是靠山。”战争年代这一响亮的口号在碑林区再次响起。为了关心关爱抗疫一线的军人家庭,碑林区第一时间出台7条政策举措,其中包括辖区内援鄂抗疫军人子女入学享受优质教学资源、家属工作调动、安排就业等,被称为最贴心的“硬核”拥军举措。区委书记刘其智、区长卢光文还亲自上门为全军奋战武汉抗疫前线、户籍在碑林区的61名医务人员的家庭,逐一送上“爱心大礼包”。危难时刻,军民鱼水情弥足珍贵,感人至深。

“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习近平总书记多年前表达军民鱼水情深的诗句,正成为碑林区军民的自觉行动和生动实践。该区已连续八次获得陕西省“双拥模范县(区)”光荣称号,目前,全区军民正众志成城,向“九连冠”迈进。(文/豫南岳 图/侯 智)

来源:三秦网  责任编辑:姬雯

(原标题:古城墙下 盛开“双拥之花”)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