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稿件

广东探索线上文艺新模式:好戏上网 精品线上共享

“演唱时多看镜头”“演员唱完记得回到互动区,与粉丝互动”……4月28日下午,虽未恢复演出,广东粤剧院的舞台仍热闹非凡。粤剧名家丁凡、曾小敏、蒋文端、林家宝、彭庆华、文汝清、李虹陶、刘建科等人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粤韵ONLINE·致敬劳动者——‘五一’粤剧演唱会”直播排练。5月1日晚,他们将通过直播的形式,为戏迷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云端”演唱会,让戏曲魅力“出圈”。

疫情给线下文艺活动、文艺精品创作带来冲击和挑战,却打开了线上尝试的入口。线上音乐会、云看展、云剧场、大咖公开课……各式各样的云演艺活动在广东层出不穷。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广东文艺界探索形成常态化的“线上演出”文艺新业态。为丰富新形势下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用文艺作品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一个在线展播广东优秀文艺作品的线上平台“云端游艺”将在南方+客户端推出,搭建展演、报道、文艺评论、互动、推广“五合一”的全新服务平台;由广东广播电视台开设的“云上剧场”线上展播平台也将于“五一”假期上线,诚邀观众线上共享广东文艺大餐。线上平台将进一步拓展广东文艺惠民新形式,为全省文艺工作者开拓文艺创作新模式,共同激活文艺创作活力,推动广东文艺繁荣。

云创作、云展播

广东文艺战“疫”线上出新

3月20日,一场没有现场观众的演唱会,在酷狗直播平台吸引了120万网友观看。来自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南方歌舞团、星海音乐学院及酷狗音乐的12组专业音乐人,包括廖昌永和刘罡在内的知名音乐家,在直播间深情献唱,送上《保重》《凝聚在一起》等23首战“疫”歌曲。

歌手李白坦言:“没有现场观众的目光交流,一开始有点不习惯。”但真诚的表演同样获得了直播间观众的“游艇”刷屏,成为疫情期间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疫情发生以来,广东文艺工作者适应疫情形势积极创作,在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南方+客户端、知名网站开辟“艺心战疫”专题栏目,设置名家打call、粤韵“声”援、战“疫”画卷、战“疫”诗文、曲艺说唱等栏目,推出广东文艺战疫作品3万多件,获得广大网民踊跃点赞。

“视频时代,我们音乐工作者顺应潮流,不断推出视频音乐作品。”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专职副主席金旭庚介绍,疫情期间,协会在哔哩哔哩、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注册了官方账号,同时也在央视、人民网、新华网的视频频道,总共上传了超过100件视频作品,总浏览量超过7000万。

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开设《居家舞蹈 共同抗疫》线上作品展示栏目,组织编创适合少儿、青少年、青年、成人等不同群体的健康舞教材视频,在各大网站展播。“我们精选广东优秀的舞蹈资源,适应市民居家隔离的需要,编排舞蹈,在线上引导网友们舞蹈抗‘疫’,受到了许多网友欢迎。”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汪洌说。

身隔千里,“云端”连情。罗家英等70多位身处世界各地的粤剧粤曲界名家一呼百应,用“云合唱”的方式,在“云端”演绎粤曲联唱《大爱的战歌》。年长的老倌自学拍照、打灯、录音,多次重复拍摄,力求完美。海量视频素材汇集后,创作团队连日通宵,用“云办公”的模式进行制作。特殊时期的“云上”作品,凝结着全球粤剧粤曲界厚重情谊,感动了许多网友。

“讲卫生,多锻炼,勤洗手,绝后患”……广东潮剧院的名角们用轻松诙谐的语言,将防疫知识变得简单易记。潮音念白朗朗上口,这批《抗疫潮剧组曲》作品也成为朋友圈的“爆款”。“除了粤剧名家线上K歌,创作战‘疫’粤歌外,广东戏剧艺术家们积极创作有地方特色的战‘疫’作品,将疫情防控知识通过潮语歌、广东汉歌、雷语歌曲、客家山歌等,以说唱朗诵的形式传递给老百姓。”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林金洲说。

线上春班、线上音乐课

广东艺术家“云演艺”花样多

春节期间,传统粤剧春班演出全线取消,广东粤剧院适时推出“线上春班”“粤剧在线小游戏”“粤剧经典在线”等系列线上活动,换一种方式陪伴戏迷“睇大戏、过大年”。精心挑选的经典好戏、珍贵影像,让戏迷们大呼“过瘾”。

“线上观众的反响和活跃度让我们备感鼓舞,线上演出的多元形式,让粤剧在网上收获了众多粉丝。”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曾小敏介绍,该院与全民K歌平台在4月10日试水线上戏曲音乐节,成功吸引了13万粉丝围观。广东粤剧院还计划在5月至7月,推出包括“粤韵ONLINE·致敬劳动者——‘五一’粤剧演唱会”“党的生日 红色经典粤剧演唱会”等11场直播演出。

自2月4日开始,广州交响乐团的“线上音乐季”每天准时上线,连续播放广交过往音乐会实况录音节目,用音乐陪伴广大市民朋友。“线上音乐季将延续至可恢复现场演出为止。”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表示,广交采用线上音乐季的方式,成为与市民、观众联结的纽带,用音乐抚慰心灵,鼓舞斗志。

剧场演出停摆,但广州交响乐团、广东民族乐团的音乐家们却不甘寂寞。他们一改台上端坐表演的常态,在镜头前展现少有的活跃一面,为乐迷带来有趣的音乐知识科普。在星海音乐厅推出的《疯狂涨知识》线上栏目,乐团大咖亲自“面授”。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小提琴?24岁学琴还来得及吗……广州交响乐团副团长、乐团首席张毅娓娓道来,倾囊相授。关于乐器、音乐的分享,音乐家们在镜头前充满趣味的表演和解说,一下子拉近了高雅艺术与乐迷之间的距离。

“上音乐课了!艺术家们的趣味讲解和以前剧场演出有了不同的效果。”自2月开始,星海音乐厅在官方微信平台开辟“经典点播”“线上音乐听”“疯狂涨知识”“民乐特辑”“大咖公开课”等栏目,为乐迷带来经典曲目版本分析、现场录音回放和大咖讲解乐理等丰富内容,让高雅艺术更活泼了,在线上让百姓们触手可及。

“虽然现场少了观众的凝视和掌声,但我和舞者们的心情一样兴奋又紧张,我们能感受到有很多观众在镜头后观看。”4月25日和26日晚,广东现代舞团首次尝试“云首演”,2020年舞者原创系列《九大簋VI》的两台全新作品以直播的形式正式推出。广东现代舞团团长刘琦对舞者们的演出状态十分满意,直播过程中,镜头多角度切换,刘琦不时关注网上的呈现效果,每位舞者强烈的个人风格在“云首演”中仍呈现得十分鲜明。“通过镜头和屏幕看演出,一定与现场观看演出有很大不同,但线上演出也展示了另一种特色和魅力。”

线上线下融合创作

“云演艺”推动广东文艺创新发展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广东各文艺院团、文艺家协会率先复工,通过对线上展演的多种探索,拓展文艺惠民云服务新模式,不断探索出文艺精品“云端”创作展演的新业态。

线下演出并不是照搬到线上就能获得网友叫好,好的线上产品应是量身打造。曾小敏透露,他们在准备线上节目时,曾考虑以线上小剧场的模式直播演出,但小剧场节目从剧本、表演、编排到舞美,都需时间精细化操作,非一日之功。在筹备小剧场直播的同时,广东粤剧院率先试水线上演唱会直播,演员们不仅仅演唱曲目,还化身主播,用接地气的方式和粉丝互动,科普粤剧小知识,通过与全民K歌等平台合作,大受网友欢迎。

“近年来,广东对线上演艺的探索一直都有。疫情期间,线上平台的节目种类比以前更丰富了,戏剧、音乐、舞蹈等类别都有,观众点击量、社会关注度比以前大幅提高,初步形成了广东文艺的线上特色。”广东省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何伟庆如是评价。

何伟庆同时提到,除了文艺展播、惠民之外,演出行业也在尝试直播、带货等更多形式,争取产生线上收益,带动市场变现。

4月18日,广州大剧院直播间首次上线,主播们用镜头引领观众深入剧院内部,解锁演出幕后的“神仙操作”,收获了超4万播放量。随后的第二场直播,总经理何鹰上场“带货”,节目周边、纪念品很快售空,直播间一时间热闹非凡。

线上平台所产生的传播效应,也为文艺行业复苏注入一剂有效的“强心针”。4月5日至6日晚8点,广州大剧院联合腾讯艺术,携手戏剧导演王翀,共同推出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直播,两天演出共吸引超29万的观众。

尽管剧场仍未开放,但广东各大文艺院团已相继“复工”,广东文艺家们灵活运用“云端”平台,一批文艺精品正摩拳擦掌进行“云端”创演。4月5日,观众打开微博、优酷等10多家多媒体平台,便能率先看到由广东艺术家和广东援鄂医疗队员共同创排的话剧《战“疫”2020》精彩片段。“这是国内首部邀请援鄂医疗队员参与演绎的现实主义题材话剧,率先使用线上发布的形式,让全国人民都能第一时间看到,这在剧场探索上走在了全国前列。”该剧总导演、国家一级导演王佳纳介绍。目前,该剧正进行打磨提升,未来将探索线上与观众见面的独特形式。

广东文艺界在疫情期间尝试多种方式“云端”演出,令人耳目一新。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主席朱克宁认为,线上与线下融合互助,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线上线下演艺必将互为补充,撬动文艺精品从创作模式到展演形态的全新变革。

有评论家分析,广东文艺素有敢为人先的传统,顺应趋势,拥抱线上演艺新趋势,线上与线下互融共生,将激活文艺精品创作的动能,必将推进广东文艺新一轮创新发展。(记者 徐子茗 李培

来源:南方网  责任编辑:李瑞

(原标题:广东探索线上文艺新模式:好戏上网 精品线上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