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湾区

“世界一流”这样建! 深圳布局光明科学城建设

在人们的既有印象中,处于深莞交界处的深圳市光明区曾是一片农场,发展相对滞后。

近两三年来,一场由内到外的蝶变,正逐渐颠覆人们对光明的既有印象——规划总面积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以“科学+城市+产业”为发展规划,以“一心两区、绿环萦绕”为空间格局,将打造成世界一流科学城。

在光明科学城谋划建设两周年之际,深圳送上政策“大礼包”。4月14日上午,深圳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消息,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制定市级层面支持光明科学城的意见。近日,经市委市政府审议批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印发实施。

新闻发布会现场。来源:深圳光明微信号

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支撑“双区”“双中心”建设

光明科学城位于深圳北部,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交通便利、生态优美,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以“一心两区、绿环萦绕”为空间格局。

“一心”即光明中心区,按照“科学之都、湾区之芯、绿色之城”的建设目标高起点谋划。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科技馆(新馆)、占地超过2平方公里的科学公园等一批未来城市地标集中落户光明中心区,建成后将成为光明科学城的综合服务配套区和深圳北部的“城市心脏”。

“两区”即装置集聚区和产业转化区。装置集聚区是光明科学城的核心区域,将重点布局大科学装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创新集群“三大集群”,产业转化区以光明凤凰城为基础,培育和布局未来新兴产业。

规划图。来源:深圳光明微信号

去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湾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离不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个关键和核心的支撑。去年8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近期,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中,首次正式提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继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和北京怀柔之后,全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到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大湾区尤其是深圳的高看一眼和厚爱三分。”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曾坚朋说,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无比珍惜中央赋予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机遇、重要使命,主动策划,继前海之后又精心谋划了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系列重大平台。其中,光明科学城可以说是“无中生有”的杰作,一步一步从概念到规划,再到现实,应时而生,应势而成。

曾坚朋表示,此次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若干意见》,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充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战略意图,从全市层面统一思想,抢抓机遇,集中资源,整合力量,主动作为,全力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有力支撑“双区”和“双中心”建设。

努力实现科技创新与城市建设的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若干意见》站位高、政策新、措施实,共十个部分,主要包括总体要求、面向产业需求构建综合科研体系、集聚全球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加强规划管理和空间用地保障、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配套供给、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组织保障体系等内容。

《若干意见》全面部署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需开展的重大任务,在科技创新全链条的各个阶段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在高品质城区建设的各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设计划,努力实现科技创新与城市建设的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规划图。来源:深圳光明微信号

曾坚朋介绍,《若干意见》的主要亮点可以归纳为构建新体系、催生新成果、打造新平台、建立新机制和开创新局面等五个方面。

一是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的科技研发新体系。借鉴国内外知名科学中心的建设经验,《若干意见》提出光明科学城将面向产业需求构建综合科研体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系统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产业咨询高端智库,强化服务产业、成果转化导向,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效率和共享水平,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

二是催生实现重大科学突破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成果。大湾区拥有高度市场化的优势和雄厚的产业基础,《若干意见》提出光明科学城将紧扣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培育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依托高水平综合科研体系,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以科研经济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园,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试转化基地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催生能够取得实际应用效果的标志性成果。

三是打造全球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汇聚交流的新平台。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若干意见》提出光明科学城将建立健全高水平人才引进管理机制,推行精准引才创新举措,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集聚全球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高地。

四是建立充分激发创新要素活力的科技管理新机制。光明科学城建设除了打造科学研究的“硬条件”之外,还将积极营造制度创新的“软环境”。《若干意见》提出光明科学城将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围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模式,科研项目经费改革,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新路、形成示范。

五是开创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深度融合的新局面。产城融合已成为现代科学城建设发展的趋势,《若干意见》从资金和空间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供给等方面提出系列创新举措,全面提升光明科学城的城市功能和品质,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以主阵地作为加快推进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

从国内外建设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经验来看,很关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科技创新要素和资源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集聚度、显示度。因此,光明科学城承担着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重要使命。

根据《若干意见》,光明科学城的规划建设将分三步走,达成三个目标:

到2025年,初步形成世界级科学城的核心功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初具雏形,国际一流大学和一流科研机构建设加快推进,成长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度国际化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形成学科与功能布局合理、性能水平全球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培育出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

展望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中心,持续产出大量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策源地,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引擎。

来源:南方网  责任编辑:李瑞

(原标题:“世界一流”这样建! 深圳布局光明科学城建设)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