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湾区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召开,与会嘉宾形成共识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标志着大湾区建设进入了全面实施的新阶段。金融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进一步凝聚金融合力、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三地共同的目标。11月24日,以“金融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60多位来自中央部委、省市金融及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相关协会、智库的负责人围绕“新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开放与融合▶▷

  融合路径清晰,继续对外开放形成互利共赢新格局

与世界上其他湾区相比,“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税区、三种货币、四个核心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优势,也是湾区融合的挑战。如何通过金融融合发展,实现大湾区金融合作和优势互补,是三地业界、学界激荡智慧、共谋发展的关注所在。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有关的实施意见、行动计划陆续推出,三地金融部门密切协作、统筹谋划,着力在机构互设、平台共建、业务融合方面下功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局。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晓军介绍,目前187家港澳资金融机构进驻广东,港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在所有地级市实现了全覆盖。另一方面,大湾区的保险业务融合明显加快,证券基金行业也出现加速融合的趋势。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何国锋表示,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中外资金融机构不断聚集,逐渐形成了优势互补、功能完备的机构体系。

何晓军表示,粤港澳三地在融合的方向上已经形成了共识——大湾区的金融市场要先打破边界、再促进融合,由易到难,从业务融合到规则融合,所以应通过探索性的合作,推动监管制度、产品标准、业务规范实现互认。在三地金融的融合上,何晓军提出三个方向:一是探索便利资金跨境投资,支持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探索以区域金融一体化应对贸易壁垒,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三是探索现代金融科技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让人民共享普惠成果。“以科技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和系统的对接是大湾区金融融合的重要突破口。”

只有进一步加大大湾区内金融融合力度,畅通资金流,才能进一步增强大湾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原副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徐泽认为,珠三角九市实体经济发达、人口结构年轻、内生的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日趋形成,再加上澳门科技研发能力的快速追赶,大湾区对跨境资产配置的需求加强,这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澳门金融管理局行政管理委员会委员黄善文表示,澳门希望成为大湾区与葡语国家的金融服务平台,成为内地企业与葡语国家企业的资金进出管理平台。香港交易所内地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徐春萌则表示,要将香港市场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特点与大湾区内内地九市的广阔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推进大湾区金融市场更高层次的互联互通和制度对接。

  提质与增效▶▷

  推动有特色的金融创新,形成多样化产融结合模式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两者共生共荣。粤港澳大湾区有强大的制造业发展优势,夯实的产业基础是金融创新发展的落脚点。不同地区如何利用不同金融资源禀赋,更高效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是论坛关注的所在。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工业和服务业门类最齐全的地区之一,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和较高的产业链发展水平。”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表示,有鉴于此,大湾区金融创新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要求,助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发展水平。

在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原副主任、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林武看来,“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优于东京、纽约和旧金山国际三大湾区的最大优势和发展特色。

针对三地不同的优势,王景武认为,要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等因素,一城一策、一地一策推动地方有特色的金融创新,形成多样化的产融结合模式,投融资创新模式、风险分担模式。

何晓军透露,当前广东以金融科技为媒,正在用区块链的技术手段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的贸易融资平台,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不久的将来会正式呈现。

  科技与创新▶▷

  拓展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便利化发展与普惠金融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科创将成为推动产业、经济变革的主导力量。金融如何发挥效能助力科技发展、科技如何赋能金融、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如何应对,成为论坛专家的焦点。

广东拥有全国最多数量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如何拓宽这4.5万家高新企业的融资渠道?王景武建议:“要针对科创型企业资产轻、缺乏抵押担保品的特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专利权与知识产权融资产品,拓宽抵押物的范围,促进金融创新和产业链的创新、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

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呼唤新的金融形式,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将使得投融资更好匹配实体经济。

科技为金融业务带来高效率、高质量的同时,也引入了新挑战。王景武表示,要把握好金融创新与有效监管的平衡,既不能让金融创新过于盲目,积累或放大风险,也不能监管过度,抑制了金融创新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打破和消除监管壁垒,推动形成适合国情的金融创新产品监管模式。

对于如何应用科技实现更为有效的监管,何国锋表示,将实施“科技+监管”战略,健全数据治理框架,建设智慧监管信息平台,提升监管科技水平。何晓军则表示,广东将探索以监管沙盒为核心的金融监管体系,为现代金融科技的传播和应用提供最优良的环境。

  ■观点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何国锋:研究港澳保险公司在广东自贸区设分支机构改为事后备案

监管层应从强化制度设计、做好协调落实、推动机构聚集、加强服务支撑四个方面去做好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的文章。在保险领域,银保监会正在推动港珠澳大桥交强险内地与港澳之间的互认工作,还在研究简化港澳保险分支机构在广东自贸区内的准入事项,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大湾区资产未来配置空间巨大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整合空间,国内最活跃的、最具有市场化的、最有可能开拓未来空间的地方,就是粤港澳大湾区。从资产配置来说,未来配置空间巨大。人民币优化配置机会应该在粤港澳大湾区里寻找,这里将会孕育出具有广阔货币前景的新机构和新机会。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永利:大湾区应着力打造顶级国际金融交易中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大湾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金融一定要走在前面。金融最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在于要有一个顶级的国际金融交易中心,这应该成为大湾区金融战略规划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原副主任、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林武:推动大湾区金融互补发展和双向开放

大湾区要围绕打造全球竞争力强的国际金融中心目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补发展,扩大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双向开放,强化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枢纽优势,建设澳门中葡人民币结算中心,推动深圳成为国际金融创新中心,促进广州建设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

南方日报记者 黎华联 陈颖 唐子湉 张艳

策划统筹:谢美琴 陈颖

来源:南方网  责任编辑:姬雯

(原标题: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召开,与会嘉宾形成共识)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