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湾区

广东探路纯专利资产证券化,打造全国创新样板

编者按

11月12—14日,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在广州召开。今年以来,随着政策红利密集释放,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知识产权融资创新不断落地,广东省知识产权融资正在打开新局面。从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知识产权融资深调研系列”,从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机制创新三个维度,探讨当前广东省知识产权融资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今年9月,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11家中小科技型民营企业的103件发明专利、37件实用新型专利构建的纯专利资产池为它们带来3.01亿元的融资,成为全国首个纯专利资产证券化产品,被认为是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新样板,成为我省探索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的一次有益尝试。

纯专利资产证券化产品,被寄予成为破解科创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创新“破冰”的背后,此类产品如何破解知识产权风控难、估价难、处置难的问题?创新性的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能否变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南方日报记者深入调研,探寻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探索的广州答案。

让核心专利变成可变现的资产

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手握高端核心技术,但如何融资却是这些中小企业能否壮大发展的一个绕不开的难题。

广州华银医学总经理黄春波就曾有这样的难题。作为广东省自主创新示范企业,华银医学已申请专利近50件,有效专利22件,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病理诊断中心之一。然而这些对企业发展起着支撑作用的“知本”在传统的融资模式中却往往难以获得高价值的“变现”。黄春波告诉记者,大多数银行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融资额度只有200万—300万元,且往往要求有房产抵押,难以“解渴”,“银行融资,还是习惯问有没有‘砖头’。”

不过,今年,黄春波终于找到了“知本”变资本的新方式——今年9月11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兴业圆融——广州开发区专利许可资产支持计划”成功发行设立并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挂牌交易,成为我国首个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通过该项目,华银医学以4件发明专利进行专利许可,获得5年期的2300万元融资。

广州开发区金融工作局局长高树东表示,首个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被视为科创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重大创新。通过发行标准化的纯专利证券化产品,直接对接资本市场,实现专利资产与市场资金的有效匹配,开辟了科创企业直接融资的新渠道。且通过该证券化产品,企业凭借专利可直接从资本市场获取低成本、长期的资金支持,避免了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上升。通过纯专利证券化,企业融资期限最长达5年,融资成本较低,突破了传统信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期限短、规模小、融资成本高等局限,能满足企业的中长期资金需求。企业拥有的专利价值得到机构投资者的认可,企业的影响力、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也有利于此后再融资。

让专利变成可流动的资产

是什么让风控难、估价难、处置难的知识产权,成为专业机构追逐的资产?这款被认定为样板性的全国性创新产品背后,有何特殊之处?

高树东介绍,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该产品获得机构资金的热捧,与多个创新尝试分不开。如针对专利“含金量”难判断、现金流难预测是纯专利证券化的老问题,在该产品中,知识产权评估机构测算专利未来5年为企业带来的收益或现金流,取代传统的专利价值评估,得到专利的合理估值。同时,该产品通过创新交易机构,并引入多种增信,因此成功获得机构投资者的超额认购。

据介绍,为了让专利可以变成可流动资产,在交易设计上,由广州开发区金融控股集团下属广州凯得融资租赁公司(下称“凯得租赁”)作为原始权益人分别与11家企业(专利权人)签署专利许可合同,一次性向企业支付5年专利许可使用费,获得专利再许可权,形成该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专利许可收益权)。然后,凯得租赁分别与上述11家企业签署第二次专利许可合同,将各项专利许可给企业使用,企业每个季度向凯得租赁支付专利许可使用费,形成该证券化产品对应基础资产的现金流。“企业盘活了受众专利,获得了一笔可长期使用的资金。”高树东介绍,正是通过这一交易机构的创新,解决了专利资产的流动性问题。

地方增信成产品发行关键

在业内人士看来,“兴业圆融——广州开发区专利许可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能成功发行,并让11家企业获得低成本的长期限融资,与地方政府大力推进这一创新不无关系。

“一个资产证券化产品能否成功,取决于其能否为市场投资者所接受。”华南理工大学金融学系副教授孙希芳在评价该产品时指出,以专利资产为基础的证券风险仍然很高。该产品成功发行的关键是引入了广州开发区金融控股集团作为增信机构。

高树东介绍,为了降低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投资人的风险,金控集团提供差额补足和流动性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实现了信用从AAA国有主体传递至实际融资的民营企业,也是该产品最终可以获得较高融资的关键。

此外,多位金融监管人士及学者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产品成功发行的关键是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离开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是否具备在其他地方复制的可能性,还需要进一步讨论。(记者 陈颖 王佳欣

来源:南方网  责任编辑:李瑞

(原标题:广东探路纯专利资产证券化,打造全国创新样板)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