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是“淬炼”,还是“镀金”?

——杨陵提升基层干部学历

今年7月12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毕业典礼,全国首个农村、社区基层干部学历提升班毕业。49名村干部、职业农民,通过3年的脱产学习,拿到了心心念念的大专学历。

2018年,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时,这批学员中,不少人已进入“角色”。10人担任“两委”干部,2人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

今年,基层干部学历提升班继续“扩容”,面向全省招收的277名基层干部刚刚入学。

为数不少的失地村,如何完成村集体积累,带领群众致富?在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怎样加强社会治理?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后,基层党组织怎样固本强基?

基层干部学历提升班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基层干部面临的一个个现实考题。

种植火龙果 张雪峰 摄

成材率有多高?

好苗不愁长,“脱产学习”已成品牌

2018年9月,陕西凌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乔迁新址揭牌仪式举办。就在一个月前,公司还在为办公场地的事情发愁。

“我们2017年就成立了党支部,但一直挤在一个公租房内,办公场地很紧张,更别说开展党建活动了。”李台街道办的党建联席会上,总经理张学贵一吐自己的苦恼。

听到企业有困难,联席会当场协商,要向上级党委反映需求。果然不到一个月,场地租赁、人员调度安排迅速落地。

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徐群科,是李台街道办下派到非公企业的第一书记。2017年9月,55岁的徐群科,迎来自己事业的“转场”,从社区副主任摇身一变成为街道办非公党建负责人。

“10个企业党支部、69名党员,流动党员13名,非公党建工作怎么抓?”新手徐群科有些迷茫,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非公企业的“根”和“魂”,如何才能强根固本?

每月从员工的工资中扣除200元,打到他们父母的卡上,看到企业的孝亲奖做得好,徐群科大力推广;十几年坚持捐资助学、设立贫困基金,只要有公益的地方,就有信德运输的老总,徐群科鼓励大家一起做;联系高校老师讲党课,一系列党员活动陆续开展。

“只有把党建与业务,与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延伸党建的价值。”一边摸索,一边实践,徐群科逐渐总结出心得。

帮助徐群科“转型”的,正是杨陵2016年正式开办的基层干部学历提升班。担任班长的徐群科,入学第一周,就把临时党支部建在班级上,并在学校争取资金,开展活动、外出培训。

失地村的致富、城镇化的社会治理、书记主任“一肩挑”。脱产学习班的开办,其实是在和基层干部一起捋清系列现实考题。

“我们这么多年对硬件设施非常重视,但在软件建设——对村干部素质的培养上,稍显落后。”杨陵区委组织部部长王勇说,在年轻人不愿意回来的情况下,必须提升原有村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

2016年5月,杨陵决定,借鉴外省职高培养干部的做法,与杨陵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对基层干部开展3年的脱产培训。

随后,杨陵区委下发文件,制定了推进工作的机制、方法,成立专项资金,让学员免交学费,明确学员的年龄、学历等报考条件。

“脱产学习的关键是要让课程真正的发挥作用,让干部明白他们是来接受‘淬炼’,不是来‘镀金’的。”王勇说,过去谁也不敢想,40、50岁的中年人能够重新回到教室,他们能不能坐得住?是做个样子,还是真教实学?第一批培训班至关重要。

把镇办领导叫来做工作,推荐可培养的苗子;组织学校老师、干部代表外出学习经验;制定符合村干部实际的课程表,换掉讲课过于抽象、偏理论的教师;实行组织部、学校的“双重管理”机制。

经历了期盼与疑虑、磨合与配套,第一批培训班2016年9月开学。

“好苗子”不愁长,杨陵对村级干部的脱产培训已成品牌。

2018年,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10名学员担任“两委”干部,其中5人担任负责人,2名干部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截至目前,杨陵共组织4批134名学员参加培训。

2019年,培训的范围不断扩大,面向全省招收的277名基层干部即将入学。

种植花卉

基层干部需要啥?

除了给方法,还要给信心

柴家咀村,腰杆又直了,因为柴三鹏书记、主任一肩挑,因为不断增强的组织力。

可从前的柴家咀,也与脏乱差相伴。留守的“369部队”,眼界窄、村风民风差。

外村为缺钱犯愁,柴家咀却为花钱发愁。

“修路要占村民的田,干部根本做不通工作,一施工就有人阻拦。”柴三鹏说,修生产路时,原本定的6米宽,被村民挖的不到2米。

学习了农村园林绿化以后,柴三鹏也想着改善村里的环境,但决策起初,全村最大的动静是扫了几次地,“已经到位的资金硬是用不了,就像拳头打在棉絮上。”

问题出在自己身上。2015年,柴三鹏刚当选村主任时,自己对政策的理解都是一知半解。

“比如‘五好家庭’的评选,我认为那是虚的,做工作找不到方法的时候,就连训带骂的干。”经过一年后的脱产学习,柴三鹏重新思考村干部这个角色。

群众修路要赔偿,是“等靠要”思想的体现;村上民风不好,要时刻关注留守人员的心理问题,也需要评选典型以正风气;干工作难免会得罪人,但解决问题要讲究方式方法……

2018年,柴三鹏书记、主任一肩挑。新班子第一次开会,党员干部迟到、早退、打瞌睡,样样都有,柴三鹏不断鼓励,从调动党员积极性上发力。

修绿化带,村民不让路,柴三鹏挨家挨户走访,一镢头一镢头的挖。整治环境,农户门前常年堆积的垃圾不搬,柴三鹏就在喇叭上喊,群众也嫌丢脸,偷偷在夜里清理。

“统一全村思想,花了很长时间。”看到一天天在变化,柴三鹏信心大增。

如今的柴家咀绿化大道修成,新建的文化广场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还收回村集体的土地,搞起了集体经济……“脏乱差”的标签,连同“有钱花不下去”的尴尬,彻底丢掉。

2016年5月,一听说有培训班,黎陈村村委会副书记罗文敏就找组织报了名。

农村工作复杂,尤其是在合并村,党总支想要从“协调部”升级为“战斗堡垒”,村干部必须时刻充电。

罗文敏拿起久违的课本,重新学起了语数外,并且高分通过函授考试。说是脱产学习,但村里、家里的事情不可能甩手不管,她都咬着牙坚持下来。

“感觉自己像是换了个人”,罗文敏说,学习班不仅教授公文写作、村干部礼仪、计算机使用等干货,还通过提升能力、增强信心让大家全面发展。

去年,为了准备黎陈村农民丰收节晚会,罗文敏自编自导,把在学校学到的健美操表演教给群众,并全程主持晚会。

这些,罗文敏以前不敢想也不敢干,现在却干得井井有条。

黎陈村合并以前,罗文敏在陈家沟村任村党支部书记。早年间,村里的土地被流转后留下一部分“长土地”,这么多年,一直是村集体经营,2个小组近150户村民有了意见,“应该把钱分下来”。

“不是不想解决,两个村合并以后,原有的矛盾和现在的矛盾交织,更加不敢牵头解决。”罗文敏很无奈。

学了农村矛盾处理方法以后,罗文敏多次向老师请教,毕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工作小组,选了村民代表,下决心要把钱分下去。

至于集体积累,罗文敏想到了新的法子,借助“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打造,黎陈村对闲置的租房进行改造,建设共享厨房、共享卫生间,还分批对村里的适龄妇女进行家政培训,服务村民、辐射周边的休闲养老示范村已具雏形。

管理大棚蔬菜

拿到学历就万事大吉?

进村“赶考”才看真本事

7月25日,仲夏,室外38度高温,大棚内还要更高,李建辉顾不上汗流浃背,细心摆弄着手里不到10厘米高的西红柿苗子。

这是在做嫁接,原来的苗子卖5毛钱,嫁接后能够直接翻倍。

“80后”的李建辉,是五泉镇王上村村民,早年间在外工作,2013年结婚后返回家乡接手了父母营务的两个苗木大棚。

“一年5万块钱,不富裕也饿不着。”但按父母的经营模式,不会配药,药害不断;防病不及时,又叫虫吃完了;施肥不当,很多苗子被烧坏。“成活率不到70%。”李建辉也想学点技术改善一下,可苦于一直没有门道。

转机发生在2016年,进入脱产班有点稀里糊涂,但后来的上课一点不含糊。李建辉学了不少关于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植物保护的知识,能用上的,他都照做了。

找了两个懂技术的大学生,成立了公司,入驻创业创新园区;尝试了网络销售,把苗子从杨陵卖到全省;办起了网站、微信公众号,不断搞宣传。

苗子很快就供不应求,李建辉又增加两个大棚,培育了效益更好的草莓苗子,年收入从5万元直线上升到30万元,带动9个失地农民增收,他本人也被作为村里的后备干部重点培养。

“虽然已经毕业,但真正的大考在农村,也在青年后备干部的身上。”越学习,李建辉越感到理论的缺乏、责任的重大。

有着同样感受的崔琳,是班上的“学霸”。毕业之际,不仅入了党,还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位于杨陵街道办的曹新庄村,是一个完全失地村,80%的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但卖苦力的门槛一直在降低,45岁以上又回来的村民不在少数。为了带动这部分村民,崔琳承包了一个休闲农庄,这是一个她以前不敢挑的担子。

在学校,园林规划、市场营销两门课程给了崔琳不少启发。她逐渐明白,只有不断在菜品、服务、主题上做出创新,才符合城郊休闲农庄的定位;淡季如何经营,旺季如何留住人,崔琳学到不少。

现在的农庄,以餐饮为主,按照吃、住、行的目标打造,崔琳计划加入蒙古包的元素;目前的鸡舍、兔舍,限于圈养,只有让顾客参与进来,才能凸显休闲的意义,崔琳打算换成小鸡,涂上色彩,来玩的小孩,可以喂、可以买。

“时代不同了,现在不是以前喊几嗓子,群众就能听你的,关键要带领大家致富。”崔琳说,这次的学历提升确实让自己自信不少,但这并不代表从此就万事大吉,在农村大舞台的奋斗才刚开始。

年轻干部固然有活力,但老干部的创业也不是退休前的“一哆嗦”,而是要真正带领村集体发展。

李恩山,揉谷镇权家寨村村委会主任,换届之前一直是监委会成员。在他看来,身份变了,意味着责任更大了。

原本看中了金银花,打算自己发展一点,但经过培训后,李恩山觉得这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好路子。

市场价每斤80元,栽植一次20年开花,好管理、投资少,一直搞苗木种植的李恩山,对市场信息捕捉也很敏感,加上村支书在制药厂的经历,销路也不愁了。

大干大支持,李恩山的想法得到杨陵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不仅如此,还吸引周边两个村子结成“同盟”,签订了共同发展协议。

如今,600土地已经流转,资金到位后,只等10月份金银花便可栽下。(记者刘甜甜)

来源:陕西网  责任编辑:李瑞

(原标题:是“淬炼”,还是“镀金”?)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