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

像办企业一样搞扶贫

——国企合力团在渭南脱贫上的公司化手法

2017年,陕西省国资委助力国企在全省九地市成立脱贫攻坚合力团。

2018年1月,作为渭南合力团团长单位的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动拿出2亿元与陕西粮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及渭南市政府,一起成立了渭南合力产业扶贫有限公司,共同出资3.63亿元,重点支持渭南国定贫困县富平县、蒲城县、白水县、澄城县、合阳县和华州区脱贫攻坚。

让钱不光能生钱,还能生力。近年来,省国资委渭南扶贫合力团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扶贫措施,用心培养贫困群众市场理念,不断挖掘贫困群众致富潜能。

合阳县雨阳晾晒富硒小米

种什么,让市场去定

你一言、我一语的叫卖声,在澄城县庄头镇郭家庄的樱桃交易市场里此起彼伏,来自深圳、广州、上海、成都、新疆等地的收购商在各个摊位前讨价还价,满载新鲜樱桃的一辆辆冷链车向各地驶去。

从2019年市场建成使用开始,这样的场景持续了整个收获季。郭家庄共有4300亩樱桃园,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栽种樱桃。

口感好,需求量大,但从前价格总被外来的客商“压一头”。原因有两个,一是没市场,农户只能站在地里等着被“挑选”,缺少“话语权”。二是没冷库,樱桃易坏,购买后必须得在冷库冷藏10个小时才能运输,硬件软肋挡住了客商。

经过调研,渭南合力产业扶贫有限公司将郭家庄纳入澄城县产业扶贫项目中,投资800万元建樱桃交易市场和大型冷库。

“产业扶贫既要依靠本地的优势,也要发挥国企的优势。”渭南合力产业扶贫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云龙说,产业扶贫不能盲目,合力团要扮演好“伯乐”这个角色,挑选一批发展潜力足,市场前景大的项目进行扶持。

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渭南地理条件优越,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发展“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产业扶贫公司主张在发挥农业大市的优势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品牌化、规模化农业生产。

由渭南五县一区政府指定的县级平台公司,根据这一想法,筛选具体扶贫项目,再向渭南合力产业扶贫公司推荐申报,考察实际情况后,合力产业扶贫公司再确定投资项目。

今年五月,郭家庄迎来了大丰收。每家每户都能去市场摆摊,公开交易,买家与卖家“平等双选”,压价现象几乎消失。至于冷库,作用更明显了,“就算客商买的周边地区的樱桃,也都得拉这儿来冷藏,为了省去运输的花费,好多客商索性从我们这买了,销量还愁啥?”郭家庄村支书李忠贤笑着说。

与此同时,扶贫项目的挑选也在富平县、蒲城县、白水县、合阳县、华州区和澄城县等地同步进行。

一年间,渭南合力团共实施项目21个。其中,富平的红星美羚乳业生产线建设项目,合阳县丰阜移民搬迁配套产业园项目、富硒小米项目和白水县盛隆现代农产品冷链加工建设项目等,目前都已顺利建成投产。

打通资金链,让产业放手去做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渭南的农业总产值在全省首屈一指,近几年,在农业产业化大潮中,渭南自然不甘示弱。但是,缺钱仍是许多项目面临的最大问题。

对此,渭南合力团成员们达成一致:“打通项目资金链,让产业放手去做。”由指定的各县级平台公司作为投资经营主体,对项目和资金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已选定的农业产业项目发展进度,投入资金。

2018年,600万元汇入合阳县雨阳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账上。这笔钱,给正想扩大生产的雨阳合作社打了一针“强心剂”。

此前,产业扶贫公司已看中雨阳的发展前景,选定它为扶贫项目。专款专用,是所有项目必须遵守的“规则”。投资的这笔钱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反哺农民,尤其是贫困户。

雨阳以高出市场20%的价格统一收购已签约种植户的小米,对贫困户每斤多加1毛钱。此外,免费提供种子,肥料优惠。

2018年,合阳县白家庄陈银莲的10亩地共产了5000斤小米,卖了1万元。同村的刘刚,18亩地产了9000斤小米,卖了近2万元。一亩地比过去多卖了200元,这笔账大家都会算。

在白家庄,像陈银莲一样得利的种植户共有40余家,在合阳,签约的贫困户种植户就有320家。这“利”加起来可不是个小数目。

对于雨阳这种看似“憨憨”的行为,渭南合力产业扶贫公司却是“另眼看待”。“让农户有了好收益,自然能保证产品质量,口碑硬,后期才能赚更多的钱。”渭南合力团办公室主任张军春说。

2018年,签约农户种植面积为5000亩,比过去多2000亩,既确保了富硒小米原材料的收购,又带动农民富裕。同时,雨阳年产1800吨小米的深加工生产线已建成,富硒系列产品由年销量150吨增加到600吨。

雨阳合作社的发展不是个例。白水县的白宝汇特色种养项目,渭南扶贫产业公司投资500万元,部分已建成,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合阳县的添缘葡萄项目,已收到投资2000万元,带动1073户贫困户。

在渭南扶贫中,合力产业扶贫有限公司共出资3.63亿元,带动的民间资本远远不止于此。

游客在农业园采摘樱桃

变“给钱”为投资,企业与农民利益捆绑

定期检查企业项目运行情况,分批次将扶贫资金汇入项目账上,这主要是为监管产业发展,当然,也是渭南扶贫产业公司关注的重点。

在蒲城县骆滨镇的香菇产业示范园和澄城县龙首坝农旅结合项目中,资金需求量大,工程周期偏长,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经过合力团研讨后分批进行投资。

先扶产业,再由产业托起个人。在农业产业慢慢走入正轨之后,让每名贫困群众“人尽其才”,不同家庭发挥最大潜力,是合力团最想达到的效果。

8月14日,管小宏6点就出门了。平常这个时候,他会骑着摩托车赶到黄花菜地,来回“巡视”一圈。

今年62岁的他,曾因妻子生病,家底被掏空,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的角色是合阳县丰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千亩黄花菜地的管理员。

夏季清晨,穿梭在园区里的农民有上百个。有的锄草,有的打药。和管小宏一样,他们大都是移民搬迁社区的贫困户。管理员一天工资110元,普通劳作的农民每天能拿到90元左右。

一般每个月管小宏能拿到近3000元。但他觉得还有精力,总想琢磨着再干点别的,“黄花菜地里锄草、打药、施肥,这些哪能算是下狠苦的力气活呢?”

此时,雨阳小米对于贫困户每斤多出一毛钱,这一消息传到了管小宏耳朵里。他觉得机会来了。

和丰阜产业园区负责人沟通是在一个早晨。

“听说我们可以承包黄花菜地,前三年免租金?”

“对,你可以在黄花菜地套种别的作物,三年后收益,园区和个人三七分。”

“我想承包100亩黄花菜地,套种雨阳合作社的小米。”

“能行!那这几天就签约。”

得到负责人肯定的回答后,管小宏像吃了颗定心丸。地有了,种子免费提供,小米收成雨阳合作社全部收购。

他算了一笔账:就算一亩小米只赚200元,100亩就是2万元,自己能拿到1.4万元,加上每个月园区管理员的工资,一年能有5万元进账。管小宏觉得“贫困户”这个帽子离摘掉不远了。

前三年免租金,让不少贫困户跃跃欲试。其实,夸下这“海口”,丰阜产业园是有底气的。

起初,渭南扶贫产业公司制定了3到6年回收投资资本的目标,而前三年,只按每年投资额的1%收取利息,但同时,产业要倾向于带动贫困户脱贫。

“针对有心想干事的贫困户,我们和企业都要帮助。”渭南合力团办公室主任张军春说,合力团投资产业项目,产业支持贫困户发展,三方同心,甩掉贫困。

截至目前,在渭南合力团的产业扶贫“地图”上,21个项目在闪闪跳动,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485户奔向富裕。(记者 张继民)

来源:陕西网  责任编辑:李瑞

(原标题:像办企业一样搞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