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南京市建邺区:塑造文化筋骨扮靓“城市客厅”

建邺书房内,外国友人正在体验传统文化活动

编者按: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做出示范,是江苏省在新时代下义不容辞之责。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即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为江苏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举旗定调。继去年推出《聚焦江苏“六个高质量”(第一季)》后,人民网江苏频道再度选取六个县(市、区)在某一方面的实践展开报道。今天我们刊发南京建邺区在文化建设高质量方面的稿件。

月光皎洁,男女老少围坐在小区广场上,看着电影《月亮湾的笑声》。刚刚过去的2019江心洲国际露天电影周,露天电影走进岛上的居民小区、工地、敬老院、企事业单位,连续展映了33场中外经典影片。

一江之隔,7月份才落户的亲子微剧场“小不点大视界”已经上演了来自5个国家的6部亲子剧,部分热门场次一票难求。新城科技园里,动画电影《故宫里的大怪兽》正在加紧筹备。去年,同样在这里制作的《妈妈咪鸭》成为在全球公映国家最多的一部中国动画。

从文化生活到文化产业,从文化设施到文化实力,南京市建邺区正在彰显她的文化风韵。“没有文化的城市只是一座水泥森林,注入文化筋骨,城市才更加温暖可亲。”建邺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认为,要不断增加文化服务供给、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文化体制改革,让时尚、艺术、文化日渐成为河西·建邺的鲜明标识。

“城市客厅”弥漫文化活跃因子

建邺是一座白纸作画的新城,十几年间高楼大厦拔地起,现代化城市形象跃然而出。今年两会期间,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参加市人大建邺团分组审议时指出,建邺要注重加强文化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构筑文化筋骨,建邺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汇集了江苏大剧院、保利大剧院、奥体中心、金陵图书馆等一批大型文体设施,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人均可享有公共文体活动空间面积全省第一。当然,文化要让市民共享,需要“软硬兼施”,建邺也注重软环境的氛围营造。

今年春节,建邺区举办了首届青奥艺术灯会。一个月的时间里,灯会吸引客流110万人次,带动周边旅游客流近300万人。“建邺是南京的‘城市客厅’,是集中展示南京发展和未来的地方,其陈设和风格体现出南京的待客之道。挖掘这座新城的文化特质,以文化涵养城市气质尤为重要。”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认为,青奥艺术灯会及一系列文化活动,激活了沉睡的公共空间,也扮靓了南京的“城市客厅”。

斩获多国设计大奖的恐龙实验室科普展在华采天地刮起恐龙旋风;爱尔兰国宝级踢踏舞剧《大河之舞》在河西万达活力上演;南京艺术学院将毕业嘉年华分会场搬进金鹰世界……如今,在建邺的各大商圈,市民游客购物之余,不经意间就能与艺术来一场美丽邂逅。一场场艺术展览,一次次文化活动,走出剧场,走进商圈,走到人们身边,文化因子在“城市客厅”触手可及。

继上海、北京和杭州之后,国内首个亲子微剧场“小不点大视界”今年正式落户建邺。好样华采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经理张朵说,选择这里看中的正是这里的文化氛围,“看剧”的习惯在这里更容易养成。亲子剧场也和建邺区内其他大剧院形成互补格局,注重亲子家庭文化氛围的打造,以孩子的视角让文化更贴近民众,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剧场。

“建邺书房”“滨江之夏音乐节”“江心洲露天电影节”“24小时美术馆”“剧在建邺”……近年来,建邺区的文化特色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推出了多个针对细分受众的子品牌,涵盖戏剧、歌舞、话剧、影视等多种形式。今年,该区还将选取75处城市公共空间,嵌入文化艺术设计,推动艺术雕塑、文化标识、创意空间的更新;依托奥体-滨江-青奥文化集聚区内高密度、大体量、现代化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南京城市中央文化区的整体建设。

借力科技手段,群花包围的美景营造并还原了莫奈作画的场景

文化+科技 垒起产业新高地

以莫奈画作《睡莲》为流动的背景,搭建起睡莲、木桥、芦苇、池塘、荷叶,以群花包围的美景营造并还原了莫奈作画的场景,40多面投影布上轮番变换着数百幅画作。去年底,河西金鹰世界五楼,一场“遇见印象派·光影互动艺术展”吸引了10多万人前来“打卡”。现场虽然没有一幅画家原作,但三四米高的巨幕,细腻完美地呈现了印象派的经典作品。站在画前,参观者仿佛置身一个世纪前,可以随时和19世纪的画家巨匠们“交流”。

让古典画作“活”起来,离不开位于建邺区国家广告产业园的江苏锐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锐丰智科”)的技术支持。锐丰智科成立于2010年,最早从事体育场馆、剧场剧院等的灯光、音响设计和安装。2013年入驻建邺以来,公司也迎来了转型,开始聚焦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具备自主版权的互动艺术展、多媒体体验馆,通过运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建筑投影等高新科技打造3D灯光秀、水幕秀等文化旅游项目。

在锐丰智科董秘王海洋看来,公司的转型发展与建邺的“文化基因”分不开。“公司刚来时,我们只知道这里是金融中心,近几年明显感觉到区里对文化的重视,渠道、资金方面的对接也很多。除了金融集聚区,建邺也成了文化产业集聚区。”他举例说,从扶持资金到资源对接,锐丰智科的发展得到了建邺区诸多支持。去年的中国(南京)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会,建邺区委宣传部主动对接,为他们争取到近百平方米的展位空间,用于展示其设计开发的裸眼3D影片《穿越南京》。“这次展会带给我们的曝光率无疑是巨大的,也让我们对接到了很多本地企业,为未来合作开拓了空间。”

据统计,建邺区已集聚文化产业单位1595家(规上92家),其中仅新城科技园就集聚了780多家。为更好服务园内企业,新城科技园建有南京数字文化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该平台拥有行业最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建设IDC渲染中心、3D调色中心、动作捕捉中心、3D打印及虚拟现实中心等五大中心。“这个平台都是高端硬件设备,企业自己购置起来资金压力大,现在政府建平台给企业免费使用,解决了企业发展中实实在在的问题。”原力动画政府事务经理程咏薇说。

今年6月出台的《建邺区文化、旅游、体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明确,三年内实现文化产业倍增的新目标。建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峰表示,将突出“文化+”战略为主题,以文旅、文商、文科、文创、文艺、文教等跨界产业为载体,打造数字影音、游戏动漫、广告传媒、文化演艺、会展服务等主导的文创集群,形成多个多样化的文化发展平台,谋划前沿性、创新性、跨界性的综合示范园区,全面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非遗学院里,学生们正在制作绒花

体制创新 助力文化高质量

建邺虽是新城,却也有篆刻、南京绒花、惠山泥塑、洒金纸、古籍修复、书画修复、陶瓷修复等一大批“老行当”。2017年11月,全国首家由政府设立的非遗专业学院——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在建邺区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揭牌。“我们目前已有非遗教师19人,常聘授课专家8人,包括来自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等的专家以及代表性非遗项目传承人等。”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朱国美介绍,学院已有近20项非遗项目成为专业课程,未来对非遗传承的贡献将是持续的也是专业的。

校企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建邺区支持下,非遗学院与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市文投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展开合作,启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以非遗学院奥南新校区为载体,打造非遗主题书店、咖啡馆,以及非遗数字化体验馆、DIY手工体验坊等,成立非遗大师工作室。“作为学校而言,我们在资金方面压力是比较大的,通过创新机制,如今我们只需要专注人才培养和输送就可以,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朱国美说。

前不久,建邺区一连公布了多项城市文化合作项目:与南京市文投集团签订了共建南京民族乐团协议,另与河西国资集团三方共同签订成立“南京滨江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协议。共建后的南京民族乐团邀请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担任艺术总监。赵季平对此次共建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样的共建高瞻远瞩,是一种独特的创新,将给南京民族乐团插上腾飞的翅膀,对民族音乐事业也将起到不可估量的支持作用。”未来,南京民族乐团将帮助建邺打造民乐表演团体,为建邺创作专门的代表性作品并开展专场演出和讲座。

成立南京滨江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也是建邺区创新文化体制机制的新尝试。记者了解到,合资公司成立后,将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建邺区相关项目投资运作,并以此为纽带,逐步积累项目资源要素,加大市场开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逐步减少政府补贴,改变传统政府一次性项目补贴的投资方式,通过活动形成业态并可持续发展。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表示,此举是各方在推动文艺发展、文艺繁荣的过程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的积极尝试和探索。

“市区共建,不仅能够增加高质量文化供给,提升广大市民文化生活体验,还能进一步提升建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建设增添文化助力。”周峰表示,现在的建邺正处于“城市中心”建设的关键期、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和发挥叠加优势的窗口期,需要一个能够以国际语汇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建邺声音的文化品牌,去撬动建邺文化发展的大蓝图,高质量打造“城市客厅”名片。(记者 朱殿平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责任编辑:李瑞

(原标题:南京市建邺区:塑造文化筋骨扮靓“城市客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