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

绥德谢龙——坐在挖土机的铲斗里上山的书记

“谢书记天天在我们身边,为村里做了很多实事儿。村里以前的撂荒地,现在变成了规划整齐的园区。我在园区务工,一天还能赚120元。”

“2017年,县城发洪水,谢书记担心我们的安危,冒雨上山,土路太滑上不来,他就坐在挖土机的铲斗里上山,成了一个‘泥娃娃’……”

2019年仲夏,记者走进绥德县名州镇赵家坬村(原艽园沟乡赵家坬村),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夸着他们的谢书记。

村民口中的谢书记,就是助力赵家坬村将撂荒地变成“金疙瘩”的绥德县吉镇镇党委书记谢龙(曾任绥德县艽园沟便民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村民口中的园区,是陕西最大的山地苹果集中连片农业园区——赵家坬万亩山地苹果示范园。

11

赵家坬村是绥德县艽园沟便民服务中心第一大村,共有村民376户97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265人。由于这里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符合苹果种植优生区标准,因此,绥德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山地苹果产业扶持政策。

2016年,艽园沟乡决定与二十四洼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以赵家坬村为试点建设农业园区。由于土地分属于不同的农户,不便于开发,该合作社董事长丁汝泽希望乡上能在3个月内将7000余亩土地流转成功。

为了项目快速推进,谢龙硬着头皮当起了土地流转宣传员。他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2

谢龙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不能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仅要干,还要干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通过宣传动员、清产核资、制定方案、核定股份、建章立制、颁发股民证的“六步法”,7000余亩土地流转成功,苹果示范园区顺利开工建设。

“我丈夫患有气肿,我无法外出务工。土地流转之后,我通过务工技能培训后就在园区上班,不仅能在家门口赚钱,还能就近照顾丈夫,比在外地打工强多了!”赵家坬村贫困群众钱风萍感慨地说。据了解,仅2017年,赵家坬村在园区务工的村民就从合作社领取工资104万多元。

在谢龙看来,党员就应该是旗帜,干部就应该做标杆。为了工作,他吃住在单位;得了急性胰腺炎,他忍着剧痛边打点滴边坚持工作。同事们眼中的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铁人”。

“90后”大学生村官刘骁程告诉记者:“有一次村里有事,谢书记放下碗筷便带着我们驱车前往。谁料途中遭遇车祸,他额头鲜血直流,但他简单处理了伤口后又继续投入工作。有这样的榜样在身边,我很幸运。”

2019年1月,谢龙调任绥德县吉镇镇党委书记,推动了以核桃创业为主导的林业产业,实现了长短期收益共发展。针对年老体弱不能发展林业产业的贫困群众,镇上采取“三变改革扶贫配股”模式,让贫困群众成了股东。截至目前,吉镇已实现脱贫退出1088户3315人,贫困发生率降到1.32%。(记者 李旭佳)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