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

“三难”的南沟村“三变”改革扶贫发展文化旅游

延安市安塞区曾是红军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如今,在长征精神的影响下,当年的革命老区有什么变化?8月11日,“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来到安塞区南沟村。这里曾经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如今村民入股果园、发展旅游,建设了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三难村”建起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8月11日上午阳光明媚,在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一片矮化苹果地前,高桥镇南沟村驻村干部张光红说,他来南沟村驻村已经9年了,村里的变迁他都看在眼里。

“2014年前,这里是安塞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以前这里可以说是延安最穷的地方,通讯信号等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无法与外界联系,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群众调侃说南沟有三难:出行难、娶媳妇难、村干部干事难。穷则思变,这四五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光红说,南沟村毗邻延安市区,北接枣园、南连万花,因村内自然植被覆盖率高,被确定为发展乡村旅游的试点村。2015年,本村外出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张维斌回乡创业,全面启动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据了解,南沟村有7个村民小组,337户1002人,贫困户45户126人,有果园3160亩,其中初挂果园1980亩。村里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方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园区自正式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南沟村被市旅发委授予“延安市乡村旅游示范村”荣誉称号,2017年底成功申报为国家AAA级景区。园区由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总规控制面积24平方公里,总投资19.68亿元。

苹果树田地里设有农眼大数据系统

“从2015年开始,南沟村按照规划逐期进行,全村2.25万亩荒山荒坡和弃耕地进行了统一流转,平整流转后,3000多亩土地用于产业建设,并于2016年新建矮化密植苹果园1500亩。”张光红说,村里有个口号是“我在南沟种棵树,我在南沟做贡献”,游客一年300元就能认领一棵树,除了保底40颗苹果外,还送300元的门票和沙地摩托车票,包装箱免费,吃不完的果子还能免费存在果库,“有些外地人不要门票,我们就免费全国包邮。这些地里一共有六万多棵树,目前只有一万棵挂果,其中有13户贫困户入了股。活动开展两周,3000多棵树已经被认领。”

张光红说,地里的苹果以红富士为主,还有其他品种,100棵树里要有15棵其他树,这样授粉杂交出来品种才优良,所以在苹果地旁还种有海棠果树。苹果地里还种油菜,这种菜可以直接烂在地里,绿色施肥,此外还采用以色列滴水灌溉技术,打农药不超过17种,所产出的苹果属于有机食品。

记者在苹果地里看到设有监控系统,张光红介绍,这是西北五省第一套农眼大数据体系,每块地上都有两套,苹果怎么培育出来,下载一个App直接就能看到。

贫困户土窑换平房

没想到老了还有工作了

“如今南沟村的农民,人人是股东,每户至少入股一个合作社;人人是产业工人,无论男女老幼、鳏寡孤独、肢残智障人员,都各依所能在园区务工,或者围绕园区办农家乐、小卖部等,在家门口实现充分就业、满意就业。农民的收入形成了多元的稳定的持续的增收渠道,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张光红说,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产业建设,村民土地占股49%,前期不需要村民一分钱的投资,见效后扣除当年成本按股分红。

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村民张志莲今年54岁,在园区里当保洁员,“我家以前是贫困户,我是家庭妇女,没想到老了还上班了。出去打工没人要,现在工作就在家门口,还能方便我照看两个孙子,我和老伴儿两人都是园区保洁员,人均2000元每月,加起来一月收入4000元。在农村也不花啥钱,除了日常开销,还能攒下不少。土地入股果园13亩,等生长期过了就有收获了。”

64岁的吴志俊也是南沟村村民,他62岁的老伴贾社莲也在园区当保洁员,“我老伴儿有事,今天我来替她打扫卫生,我因为身体不好,平时干不了重活。我家是脱贫提升巩固户,入股12亩地,说是三年有收成,现在苹果已经结果了。家里没入股的地还有八亩,也种的苹果。此外,我们还入股了园区的停车场。以前家中的四孔石窑现在换成了六间平房,儿子住三间,我们老两口住三间。”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责任编辑:李瑞

(原标题:“三难”的南沟村“三变”改革扶贫发展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