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长安号助推陕西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健康运营,开行情况渐趋向好。“未来,我们将更加注重开行的质量、效率”,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说,“即在将西安建设为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背景下,把长安号率先做成高质量、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代表”。

长安号“量变到质变”

在各方面运营数据都处于全国中欧班列领先地位后,长安号开始承担起另一个更为重大的责任,即将西安建设成为中欧班列全国的集结中心。

事实上,西安在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除西安为中国地理的“几何中心”、便于全国的货物集结和分拨外,“西安港”还是目前国内唯一获得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口已进入了全球航运体系;此外,还先后获批一类铁路口岸、二类公路口岸、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整车进口口岸;并在德国法兰克福、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等地设立8处“海外仓”。

而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则瞄准了三个关键词:高质量、市场化、可持续。

高质量体现在:中欧班列长安号坚持咬住班列的“重载率”不放松,坚持不发空箱。

高质量的发展,还体现在通过多种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具体而言,长安号通过建立“线上订仓平台”,提高了班列运行效率,并通过“舱单归并”,帮助企业节省了成本;而“北斗在途监测系统”的投入使用,有实现了对货物运送情况的实时掌控;在全国中欧班列之中所首创的“延误险”,对长安号的时效性提供了金融支撑,也进一步保障了客户利益。

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市场化,所体现的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政府不再为主导,而是通过搭建好公共服务平台,去引导行业的发展,将主动权交给市场。与其他中欧班列运营方式相比,长安号运营平台的设计体现着“市场化”的思路,即让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共同参与班列运营。

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其影响力和辐射力,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摆脱财政依赖。

西安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正是为未来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可持续发展打基础。通过打造中欧班全国集结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高质量、市场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并通过建好对外开放大通道,服务好区域经济发展,对本地区的产业和贸易的带来巨大带动作用,为大西安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共建共享开放成果贡献力量。

西安的设计思路是,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成后,随着开行班列数量的增加,可解决中欧班列整体上仍存在的利用率待提升、返程货物量偏少等问题,以推动中欧班列的更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效率的提升将带来班列运营成本,企业方物流成本的降低,以及物流时间的进一步缩短。

西安由此将成为全国中欧班列物流效率“高地”同时,也将成为物流成本的“洼地”。而过去一直困扰部分城市的货物量不足无法成列,或者散件货物需要送往不同国家的情况,都可在西安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获得解决。

举例而言,如果其他城市货源中有一部分要运往德国,另一部分要运往匈牙利,但是分别又不够单独发列,就可以借助西安港再次分拨集结,分别运抵目的地国家。

这也进一步凸显了西安在中欧班列的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以服务高质量和物流高效率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式。

通道经济带来产业转型升级

2019年是西部大开发提出20周年,这西部大开发的第三个“10年”即将启幕。

对于下一个“10年”西部的发展方向,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骆玲认为,现在宏观经济拉动因素已经由过去的投资拉动变为高质量发展。因此在下一个十年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制定上,应围绕如何释放西部地区内生经济的发展动力展开。

而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开行,则帮助西安市、关中城市群,乃至西北地区增强了“造血”功能。

中欧班列长安号,推动西安市的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成渝的新路子。即成渝两地为产业聚集推动通道发展,而西安则因为这条铁路通道的建设,推动产业的发展。

进一步讲,西安市、陕西省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都将被这列火车所推向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陕西劳动力成本是深圳的3/5,厂房成本是深圳的1/2,水电气的基本费用都低于深圳。同样的员工,西安的劳动力性价比非常高。因此,很多科技型的制造业企业都随着长安号而来到西安发展,他们不仅带动了西安的经济,吸纳了就业,也倒逼着西安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随着西安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规模增长,也解决了西北地区的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和产业发展问题。

中欧班列长安号的稳定、高效开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沿海企业“北上”西安落户。据介绍,很多从沿海到西安落户的企业,不再如过去仅仅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沿海向内陆转移”,而是从研发、制造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转移。

西安中晶伟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西龙表示,其企业从深圳迁入西安前,他们算了一笔细账。

“我们在匈牙利有分拨中心,但过去产品从深圳走海运,需要45天,而通过长安号只需要13天”,钱西龙表示,“第一是解决了运输的时效性,同时也对企业后期的发展有非常强力的推动作用。”

进一步讲,过去由于走海运,订单周期都在90天左右,而现在通过长安号,订单周期减少到45天-30天。“这使得我们对市场价格、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响应速度更快,从而增强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钱西龙称,“如今,很多深圳同行看到了我们企业在西安所获得的更好发展环境,都在向我们了解西安的情况。”

与中晶伟业一样,陕西思赢科技有限公司也从深圳迁来。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此感到“幸运”。他表示,公司早年创业赶上了沿海开放的机遇,企业在深圳站稳了脚跟。2018年,该公司与西安国际港务区接触后,了解到这里“内陆港+综合保税区+中欧班列”的政策优势,又有物流、生产和人力等成本优势,于是果断将企业从深圳搬迁至西安国际港务区。

如今,该企业借助中欧班列长安号联通了“一带一路”,大力拓展中亚五国、俄罗斯和欧洲市场。“公司在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新生产线投入使用后,液晶显示器产能将从每月3万台提高到8万台”,他表示。

中欧班列长安号带动的不仅是中国企业的发展,其沿线的国家和地区亦受益颇多。如吉尔吉斯斯坦市场上售卖的90%中国造货物,都由长安号运送。

“长安号无论从地理区位优势、时效性,还是价格,都非常契合中欧贸易物流运输。未来,德铁将加强与长安号更深入的合作。”德国国家铁路股份公司多式联运项目经理马库斯表示。

织线成网,海铁联运

2019年,是中欧班列长安号织线成网的一年。这一年,“襄西欧”、“徐西欧”、“蚌西欧”、“冀西欧”等国际货运班列相继开通,一条连接华北、华东贯通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开始形成。这些班列的顺利、稳定开行,使得长安号的辐射范围扩展到京津冀,实现了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的互联互通,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织线成网。

以“蚌西欧”为例,该条国际货运班列开行后,来自蚌埠地区的出口货物可实现全程8至20天直达中亚和欧洲,构建起华东、西安无缝衔接直达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而作为皖北乃至华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蚌埠地处华东腹地,连南接北、承东启西,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可快速对接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这条线路的开通,使得西安“中欧班列集散中心”的建设目标,增加了重要的砝码。

对内,中欧班列长安号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对外,它的运营线路也在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已开通西安至中亚五国,德国汉堡、曼海姆、纽伦堡,捷克布拉格,芬兰科沃拉,匈牙利布达佩斯,白俄罗斯明斯克,俄罗斯莫斯科等13条国际班列线路,基本实现了中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

上述数据表明,西安的中欧班列集散中心“雏形已成”。但若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西安不仅“向西走”运营好中欧班列,也需要“东进”,与沿海港口形成联运关系。

交通运输部水科院副总工程师邓延洁表示,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核心,还在于当地的“铁水联运”能力。

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中国的铁水联运发展迅速。其中2017年到2018年运量增长了30%,2018年达到415万标箱。

“谁占据了更多的海铁联运市场份额,谁就能在中欧班列的竞争力掌握主动权”,邓延洁非常看重铁水联运之于中欧班列的作用,一句话——“得铁水联运者,得天下”。

而在这一方面,西安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前期调研和论证。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已经与中远海达成合作意向,借助中远海的全球航运体系,就西安与东部沿海港口进行铁水联运,提出一套“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彻底解决中欧班列去、回程货物量不同所带来的货箱问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李瑞

(原标题:长安号助推陕西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