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钟表里的光阴故事

20世纪80年代的国营红旗手表厂装配车间。该厂于1987年改名为西安蝴蝶手表厂(7月22日记者翻拍)。

时间是无形的,人类发明了计时的钟表将无形的时间化为有形。钟表,记录着时光的流逝,也见证着光阴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前,对于普通人来说,拥有手表、怀表、座钟,是很奢侈的事情。那时候,判断时间的主要方式是听鸡叫、看太阳,有表的人非常少。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块表既是方便的计时工具,更是时髦的标志、身份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钟表事业迎来大发展,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的跨越。我国生产的各类钟表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大量出口海外,为国家赚取外汇。近年来,一大批国产的智能手表更是让人们享受到科技发展为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

从机械钟、机械表到石英钟、电子表再到智能手表,指针“嘀嗒嘀嗒”地转动,转动出了70年的光阴故事。

西安蝴蝶手表厂生产的蝴蝶牌手表曾驰名全国。7月16日,王福荣拿起他收藏的蝴蝶牌手表。

7月17日,94岁的陈绍霖正在修理一块机械手表。

九旬老人用时光修复时光

7月17日上午,在西安市长安区樊川路蝴蝶手表厂附近的一家钟表修理店,记者见到了94岁的修表师傅陈绍霖。94岁的陈绍霖依然精神矍铄,眼不花、手不抖,记者进门时,满头白发的他正戴着修表专用的寸镜,伏在工作台上聚精会神地修理手表。

“我一辈子都在跟钟表打交道,修理钟表是我一生割舍不下的事业。”陈绍霖告诉记者。1925年陈绍霖生于江苏,他16岁去上海学习修表技术,1948年进入上海手表厂工作。1966年,陈绍霖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举家搬迁到西安,来到位于秦岭北麓石砭峪的西安风雷仪表厂工作,后来又调到西安蝴蝶手表厂,几十年来一直扎根在西安。

“20世纪70年代,一块蝴蝶牌手表在供销社的统一售价是110元,相当于当时许多人半年多的工资。我们厂里生产的手表供不应求,想买得找关系、批条子,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商场里啥表都能买到。”陈绍霖回忆说。

1985年陈绍霖退休,闲不下来的他于1988年开了家钟表修理店,发挥自己的长处。这一开,就是30多年。“家里人不同意我开钟表修理店,我儿子说,现在都没人戴表了你还修啥?”陈绍霖笑着说。随着电子表的风靡,再到手机的出现,具备计时功能的工具越来越多,日常使用机械手表的人越来越少了,钟表修理店也在随之减少。“你别看小小的一块表,背后往往都藏着一段故事、一个念想。我把坏了的表修好,就是帮顾客修复回忆和寄托啊!”陈绍霖说。

从15岁开始接触钟表到现在,陈绍霖经手的钟表,至少有上万块(台)了。由于陈绍霖经验丰富、技艺精湛,找他修表的人越来越多。陈绍霖说,只要自己还能动,就要把修表这件事坚持下去。

1983年,荷兰留学生雍莉在西安旅行时拍下的蝴蝶牌手表广告(7月22日记者翻拍)。

钟表收藏家眼里的时光印迹

“我收藏的这些钟表,20岁的人可能没见过,30岁的人可能不熟悉,40岁的人看着很亲切,50岁的人曾经梦想拥有并为之奋斗过,还有些甚至是60岁以上的人一直努力却求之不得的。”7月16日,在西安市大雁塔古玩城的一家收藏品店,省收藏家协会理事、钟表收藏家王福荣这样告诉记者。

从对一块精致的怀表产生兴趣,王福荣开始了他的收藏之路。几十年的积累之下,王福荣收藏有美国怀表、瑞士名表、德国座钟、法国皮套钟、鎏金座钟、空气钟,以及国产的北极星、三五、候鸟、上海、海鸥、钻石、蝴蝶等众多品牌不同年代的产品。2016年,他收藏的60余件钟表曾在西安钟楼展出,让不少市民和游客领略到了钟表的魅力。

在王福荣的收藏品店里,不时有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王福荣总是热心地迎上去耐心讲解。“这两台座钟是20世纪80年代西安东方钟表厂生产的候鸟牌黄杨木雕工艺座钟。你们注意看,这台座钟的木雕造型是龙凤呈祥,旁边那个是太白醉酒。”几位来自江西的游客正在认真聆听王福荣的介绍,“一台座钟、一块手表,都记录着一个时代人们对生活一路追求的足迹。我收藏这些钟表,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通过这些老物件探究历史、追寻过往。”

7月16日,王福荣(右二)向几位来自江西的游客介绍西安东方钟表厂生产的候鸟牌黄杨木雕工艺座钟。

科技赋能让钟表焕发新生

钟表曾是用于显示时间的实用工具,而今随着计时工具的多样化,钟表的计时功能日益弱化,装饰性和趣味性却在不断强化。“穿不同风格的衣服,需要配上相应的手表。一块手表,从细节上体现出佩戴者精致的生活品位和严谨的生活态度。闲暇的时候,把玩一下我收藏的那些机械手表,感受齿轮彼此咬合、转动,对我来说是难得的放松和享受。”西安的手表爱好者杨子轩如是说。

7月18日,在西安市城市运动公园,62岁的西安市民刘新平抬起手腕上戴的智能手表向记者展示。“你看,我最近一段时间的运动数据和健康数据都记录在里面。这表还能接打电话、移动支付呢。”刘新平告诉记者,自从儿子一年前给他买了这块智能手表,已经十几年没戴表的他,现在又开始戴表了。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这类具备计步、心率监测、睡眠监测、语音通话、导航定位等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随着5G时代的来临,具备全新形态、全新功能的智能钟表产品将来到我们身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7月18日,顾客在位于西安市慈恩西路的一家商场选购智能手表。

记者手记 守初心 致匠心

7月17日,在陈绍霖老人的钟表修理店,除了正在修表的陈绍霖,记者还见到了64岁的崔少平和65岁的吴华东。他们都是陈绍霖以前的同事,现在在店里帮他一起修表。“我们都退休了,原本在家闲着,可是看到比我们大30岁左右的老前辈还在坚持着,我们也深受感染,就来和他一起干。”崔少平告诉记者。

“我30多年来你这儿修了10多次表,你只收了我两次钱,这次又不收钱。像你这样的人现在难寻了!”从陈绍霖手中接过自己的手表,来自西安市长安区双竹村62岁的群众陈军绳感慨地说。陈绍霖告诉记者:“小毛病我从来不收钱,遇到需要换零件或者费工时的大毛病我才收费。”即便是收费,陈绍霖的收费也比别的钟表修理店低得多。

一块机械手表有数百个微小的零件,容不得半点马虎。面对工作,已经94岁高龄的陈绍霖始终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对他来说,坚持源自对工作的热爱,工作能给他带来快乐。他不追求过多的物质回报,只希望通过自己的手艺,为人们带去便利。只要有人需要,他就会继续坚持下去。在平凡的岁月中坚守初心,用匠心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次挑战,让人对这位老匠人肃然起敬。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身处巨变中的人们,脚步越来越快,心态也难免浮躁。在追赶超越的道路上,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我们都应秉持着初心,弘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不忘初心,成就匠心。记者 李念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姬雯

(原标题:钟表里的光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