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区

西安高新区:用心用情书写扶贫答卷 至真至诚托起致富希望

7个省定贫困村顺利摘帽,64户贫困户高标准高质量脱贫,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增加4385.09元……这是西安高新区驻蓝田县辋川镇10个贫困村的20多名扶贫帮扶队员交出的靓丽成绩单。

两年零1个月,7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以帮扶点为家,和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心用情帮助辋川镇贫困户脱贫致富,托起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他们始终把“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贯穿工作始终,用广博的胸怀和无疆的大爱,在蓝田辋川这块土地上书写了一曲令人动容的赞歌。

图片6

驻渗金庙村扶贫工作队

大力发展种植业 精准助力脱贫

“贫困户稳定脱贫,一直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心。2017年6月驻村后,我们按照联户结对帮扶要求,积极与贫困户进行对接,迅速打开了扶贫工作的局面。”提起驻村扶贫的工作经历,西安高新区驻蓝田县辋川镇渗金庙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兼队长岳利敏记忆犹新。

据介绍,当年,岳利敏和西安高新区驻村队员周云海、王天军等人先后并肩作战,多次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户贫困户的家庭状况,并一同商量对策,制定脱贫致富措施和短、中、长期帮扶计划。帮扶第一年,该村6户贫困户15人全部高标准超过脱贫要求。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之一,只有把产业抓好了,才会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实现精准脱贫。”岳利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驻村后,他和队员紧紧围绕该村主导产业白皮松种植,加强与高新区绿化公司对接,及时解决了该村的白皮松等产品市场销路问题,扩大了服务村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他们还加大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引导该村种植业从原来的绿化向高附加值的美化、艺术化方向转变;探索了以种植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争取外部专业资源,解决长期发展问题。在土地有限的条件下,他们和村干部一道,引导村民大胆走出去,通过借(租)地等方式,把白皮松这一当地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让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去年达到了11800元。

“驻村工作队的确为我们村民办了不少大实事和大好事,不仅通过发展种植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还为我们村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不愧是我们群众的知心人。”提及驻村工作队的工作,该村不少群众赞不绝口。

据悉,驻村后,工作队在做好产业帮扶的同时,多方筹集资金推动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工作队为该村唯一没有用上自来水的两户村民接上自来水,帮助该村一组建好了第二水源项目,解决了60户村民的饮水问题。同时,为全村新安装了110盏太阳能路灯、五座桥梁安置了护栏,还为该村六组建好了过河桥梁、三组修建了80平方米标准化卫生室、全村配备了11个可拖运的垃圾收集转运箱等,切实保障了群众的日常生活,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图片7

驻马池村扶贫工作队

修好扶贫路 打通致富路

7月的马池村花红柳绿,平整的马路、崭新的村舍,无一不在展示着马池村的发展变化。村民兴奋地说:“以前都是烂路、泥路,自打西安高新区的扶贫工作队来了。 我们这里变化可大了!”2017年6月,西安高新区驻蓝田县辋川镇马池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兼队长贺凯带领扶贫工作队进驻马池村,开展脱贫帮扶工作。

马池村位于秦岭深处,距蓝田县城25公里。这里的村民多在沟底、山间居住。全长2.2公里的村组路本是村民赖以发展、生存的主要道路,由于连年水毁,车辆不能通行,成为制约村民收入增长、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贺凯和工作队队员来到马池村实地考察后发现了这一问题。全力组织实施村组路硬化工程。

2018年8月,村组路全面竣工。村组路的建成不仅改变了农村面貌,促进了白皮松、板栗等特色经济作物的发展,也给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路通后,收购车辆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农民们就地销售,方便省心。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销售难、损耗大、成本高、价格低的问题,夯实了长远发展基础。一条平整的通村路的建成,为马池村致富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如今的马池村里脏乱破旧的公共厕所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公共厕所,一场“厕所革命”,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为了丰富党建活动,马池村还建成了崭新的党员活动中心。村民的自觉意识在这里得到唤醒,党建的引领在这里得到强化。村民们纷纷表示,党员活动中心是个好地方,他们能在这里及时了解到全面的脱贫攻坚政策。

“道路通,百业兴,基础设施好,村民幸福多。”贺凯说,“只有道路通畅,村民的出路才能更广,收入增加了,村民的生活自然就更幸福了!”修好扶贫路,才能打通致富之路,两年来西安高新区扶贫工作队在马池村始终坚持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马池村摘贫帽、谋发展。村民们说:“这两年西安高新区扶贫队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新思想,新眼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条件。我们有信心,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驻三台山村扶贫工作队

授人以渔 谋求长远致富路

三台山村位于辋川镇政府东南约30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86户,340人。村民大部分出外务工,村里主导产业以苗木培育和药材种植为主。但由于交通运输不便,村民生产技能和市场观念差等原因,人均年收入还不到5000元。如何利用村里的现有资源,帮助村民实现稳定增收致富,成为高新区驻三台山扶贫工作队考虑的首要问题。

在两任队长、第一书记叶天彤、吴宗强看来,在解决村民集体收入低问题前,先要解决的是在册贫困户的收入问题。两年来,叶天彤、吴宗强和联络员冯知路走访入户调查超过700户(次),针对各户家庭实际情况,分别精准施策。给贫困户孙寿田家接通自来水、维修卫星电视,并在其患病后联系医院、养老院提供治疗和生活;为贫困户张根水完成危房改造;为贫困户薛顺银发展产业。此外,还为宋同文、薛顺银等七户贫困户申请了村公益性岗位,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驻村工作队看来,扶贫不能只解决眼前的脱贫问题,而应该解决长远发展问题,使贫困户立足现有资源条件,通过自身努力谋求长远致富之路。为此,工作队和村委会商议,确立了“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成立合作社后重点发展中蜂养殖、食用菌种植、大棚蔬菜种植三大产业。目前,该村养殖中华土蜂160箱,预期年毛利润10万元;5个木耳种植大棚,可产优质木耳约8000斤,预计收入40万元;7个蔬菜大棚运营也走上了正轨。合作社在发展的同时,还为村民解决了近20个工作岗位。此外,工作队还通过打造“三台山”品牌,将农产品进行统一销售,销售价格远高于村民自销价格。

“扶贫扶志教育为先。”据吴宗强介绍,三台山村民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全村有在读大学生13名。因学致贫也是三台山村致贫的一大主因。工作队积极联系企业和爱心人士实施教育援助,先后帮助困难家庭学生约100人(次),捐助教育扶贫助学金12万余元。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工作队还先后筹措帮扶资金70万元,为三台山村建设生产用便民桥,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垃圾收集设施,翻修村广场,续改建村委会办公室和村卫生室……为该村实实在在解决了一些民生问题。

此外,工作队还积极发挥高新区产业优势,动员三星、美光等企业参与到精准扶贫行动中来,依靠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模式,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驻南北沟村扶贫工作队

健全致富产业链  助力整村早脱贫

“脱贫攻坚工作,重点要通过强链、补链,健全致富产业链,助力贫困村早日脱贫。”回顾驻村扶贫工作,西安高新区驻蓝田县辋川镇南北沟村(2018年6月并入董家岩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兼队长的孙红印感触颇深。

这位曾考取了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的高材生,2017年4月17日入职西安高新区投合委,同年6月1日加入西安高新区驻村扶贫工作队,成为西安高新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两年多来,他先后担任西安高新区驻马池村扶贫工作队联络员、渗金庙村工作队队员、南北沟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兼队长,踏踏实实开展帮扶工作。

在负责南北沟村扶贫工作期间,孙红印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不断巩固前几任驻村扶贫工作队负责人扶贫成果,与联络员周俊池一道,一步一个脚印,全力为提升村民收入、改善村容村貌尽心尽力。

“在我任内,驻村工作队及时将该村文化站改造成了村民综合文体中心,为村民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孙红印介绍说,该中心,进一步完善了村子基础配套设施,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对健全村民致富产业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谈起为该村建设综合文体中心的初衷时,孙红印侃侃而谈,“由于之前工作队在该村建了一个养鸡场,并通过申请,让蓝田县在该村建了一个冷库。该中心建好后,初步形成了包括跑山鸡类产品生产、存储、销售和加工等环节在内的特色产业链,并具备其它农产品的集散功能,进一步强链、补链,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脱贫价值链,让村民受益匪浅。”

两年多来,驻村工作队为该村建好的养鸡场,为9户贫困户每户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就业岗位;建成的生态研学点已经初步达到运营条件;发动社会力量投资建成的两座信号基站,解决了该村的通讯问题;安装的100盏路灯,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

去年年底,该村9户贫困户收入全部超过省定脱贫标准,户均收入均超过8000元。9户贫困户除一户政策兜底外,全部稳定脱贫。面对此成绩,孙红印说:“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西安高新区各部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是我们顺利开展工作、高效完成扶贫任务的关键。”

驻六郎关村扶贫工作队

“合作社+党支部” 开创扶贫新模式

“一条条村道宽又平,一盏盏路灯亮又明,一个个村民脸上笑春风……”这是蓝田县辋川镇六郎关村如今的真实写照。在西安高新区驻村扶贫工作队两年的勠力帮扶下,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六郎关村位于秦岭腹地蓝关古道段,属于省定贫困村。村民主要收入以种植白皮松、挖药材为主,以玉米、核桃、黄豆等经济作物为辅,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多元。由于居住分散、土地贫瘠、集体经济薄弱、信息闭塞等原因,村民吃水、住房、增收等问题十分突出。

据西安高新区驻六郎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罗青介绍,工作队进村后通过走访群众、座谈、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村子实际情况后,紧紧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目标,为六郎关村设计了一套脱贫建设方案。

为了让群众充分了解扶贫工作,工作队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驻村扶贫工作的具体内容、任务和目标;一方面召开群众大会,反复宣讲建设内容、规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过程、步骤。并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凝聚村两委会班子力量,通过开展创先争优等活动,打消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和“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的落后想法。

随后,罗青又带领工作队员,通过采取“合作社+党支部”的形式,发展壮大合作社经济。他们对贫困劳动力提供了免费技能培训,共设立公益性岗位3个,以此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产业帮扶方面,他们帮助贫困户入股国仁菌业,2018年已经分红1300元。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实实在在为贫困群众解决了一些困难。他们联系投资20万元为六郎关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60盏;对在册贫困户8户进行了危房改造。还通过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方式,为部分贫困户解决了住院治疗问题和子女就学费用的问题。

目前,六郎关村陈满树、韦芝荣、韦锁群、赵德平、李明所等5户贫困户已成功脱贫。(西安高新区)

来源: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  责任编辑:姬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