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党员,冲锋在脱贫攻坚最前线(2)

呼世诚 村民们的“香菇书记”

6月24日,呼世诚(右)查看贺小虎家的香菇生长情况。

6月21日,早晨5点,天刚蒙蒙亮,延川县关庄镇贺家河村第一书记呼世诚便提着两大袋子香菇赶往县城的超市,结完账之后,又匆匆赶回村里,给贫困户分钱。每到香菇成熟上市的时候,早起帮村民卖香菇已经成了呼世诚工作常态。

贺家河村距延川县城16公里,全村246户村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我们村能脱贫,多亏了我们这位‘香菇书记’。”46岁的村民贺小虎说。

“香菇书记”是村民们对呼世诚的爱称。

2017年4月,呼世诚担任贺家河村第一书记。初到贺家河村,摆在他面前的情况是:贺家河村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小及集体经济缺失、水电路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群众思想保守。怎样才能快速发展起来产业,带领群众脱贫,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之前,贺家河村群众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养猪和养鸡,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销路一直不好。了解到这些情况,呼世诚四处找朋友、找同学,一遍遍跑县上各个机关单位的职工食堂,为村民的土特产找销路。“开始碰了不少钉子,也没少吃闭门羹。”呼世诚说,“跑的地方多了,销路就慢慢打开了。”贺家河村的土鸡蛋、散养鸡和土猪肉等农产品逐渐被认可,村民们的辛勤劳动有了回报。

但是仅有这些收入还不足以让大家脱贫致富。“养鸡没有赚到钱,还是靠着香菇才翻了身,跟着大伙儿一起脱贫了。”63岁的贫困户王秀芳,2017年入秋开始种植大棚香菇,四茬下来一共收入了1万多元,顺利脱贫摘帽。

然而,贺家河村大棚香菇的发展,一开始并不顺利。

2017年,延川县决定把食用菌列为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呼世诚瞅准时机,打算引进香菇产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并为贺家河村争取到了试点的机会。

“延川县以前都没搞过大棚香菇,所以刚开始大家都不愿意冒险。”贺家河村村主任王延文告诉记者。呼世诚苦口婆心地入户做工作,给大家讲政策、话利弊。最终,贺小虎、王秀芳等6户贫困户成了大棚香菇产业首批参与者。很快,8座崭新的温棚建成。

第一茬香菇成熟后,呼世诚再次开启了“推销员”模式。这一次,除了找熟人,微信朋友圈也成了他的大卖场。

“贺家河香菇新出产,数量有限,8元1斤,欢迎购买转发!”

“关庄贺家河新鲜香菇,最后50斤,需要的朋友随时联系我们!”

“朋友们,经常吃香菇能有益健康,欢迎长期订购贺家河香菇!”

……

从2017年10月15日发出第一条微信朋友圈开始,呼世诚成了贺家河村香菇名副其实的代言人。

“那段时间就像着魔了一样,只要碰到感觉能买香菇的人都要加上微信。”呼世诚笑着说。就是这样,他通过一条条朋友圈,拉到一个又一个客户,把村里的香菇卖了出去。

那几个月里,县城大街小巷、超市餐馆,白天黑夜都留下了呼世诚手拎大袋香菇四处奔波的身影。最远的一次,呼世诚把香菇送到了100多公里以外的志丹县。到当年年底,在呼世诚的努力下,全村香菇销售近4万公斤,销售额达到23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截至目前,贺家河村的香菇累计销售超过10万公斤,销售额70万余元。(记者 刘印)

来源:陕西传媒网  责任编辑:姬雯

(原标题:党员,冲锋在脱贫攻坚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