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

评论员观察:让“安全第一”更加深入人心

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始终葆有安全意识、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共同守护好安全的环境

进一步加强法规制度的落细落实,让排查风险更深入、预警机制更灵敏、监管执法更有力,以“万无一失”防止“一失万无”

平安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安全第一”是最广泛的社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生产关乎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只有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不断强化责任落实、筑牢制度堤坝、织密防护网络,才能防患于未然、守护好生命安全。

最近一段时间,接连发生的安全事故,为人们一再敲响警钟。一些特大安全事故,往往带有突发性、意外性、复杂性的特点,看似防不胜防、难以避免,实则萌生于日常被忽视的隐患、潜藏于不负责任的细节。有数据显示,90%以上森林草原火灾是由上坟烧纸、吸烟、烧秸秆以及燃放烟花爆竹等人为原因引发的;一些专家在分析170万宗事故后认为,由于人为因素或不安全动作与行为导致的事故,占了88%。可以说,人为疏忽与安全思想麻痹是最大的隐患,而隐患往往最终酿成事故。因此,社会方方面面,不管面对的是生产流程还是生活空间,都应始终葆有安全意识、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共同守护好安全的环境。

一人负责一处安全,众人把关稳如磐石。抓好安全问题,关键还得依靠制度,以厘清各方责任、形成工作合力。破解安全生产难题,离不开依法治理与制度建设,需要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事实上,补齐安全短板的过程,就是在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化、法治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出台,中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涵盖11部专项法律、3部司法解释、20余部国家行政法规、30余部地方性法规、100余部部门规章、近400部安全行业标准。我们的安全底线越来越高,责任体系越来越密,法治手段越来越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法规制度的落细落实,让排查风险更深入、预警机制更灵敏、监管执法更有力,以“万无一失”防止“一失万无”。

近年来,随着应急管理体系的健全完善,全社会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有效减少了事故损失。同时,一些地方出现的问题,也警示我们要举一反三、亡羊补牢。要加强预防工作,更有效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盯紧安全链条的薄弱环节进行整改,要更精准地识别灾情,救早、救小,进一步提升专业救援能力。

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容不得丝毫放松。近年来,经过共同努力,中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面对安全生产的责任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将责任扛在肩上,为安全生产架设“防火墙”,我们就能守护好美丽家园,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09日 05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张园

(原标题: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让“安全第一”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