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

以绣为“媒”:新疆哈密数千少数民族绣娘实现脱贫

37岁的绣娘热娜古丽·素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迎来人生“高光”时刻:由她“一针一线”参与绣制的高级定制服装登上巴黎时装周舞台。这位贫困家庭主妇,成长为一名刺绣匠师后,亲手绣制的“绣片”配饰卖出上万元价格,并来到中国顶尖学府“深造”刺绣技艺……

在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的传统工艺工作站,绣娘阿依古丽·伊斯坎代尔(左)在绣制绣片(3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热娜古丽家住新疆哈密市五堡镇,出生刺绣世家,妈妈是当地有名的刺绣能手。按照当地传统习俗,女儿出嫁时,妈妈会精心准备一套亲手绣制的被褥、坐垫、枕头等嫁妆,刺绣技艺因此代代传承。2014年,在当地政府扶持下,热娜古丽开办了刺绣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乡村妇女就业,并随当地组织的学习班多次赴内地学习刺绣技艺。

在新疆哈密衣典刺绣纺织品店,包静(右)在向顾客推介商品(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2016年,上海服装品牌MOODBOX创始人兼设计总监秦旭来哈密采风,被热娜古丽及其母亲精湛的刺绣技艺吸引,随后创作出一系列融入哈密刺绣的时装。如今,热娜古丽订单不断,很多内地企业来找她合作,每年还要做数十件高端定制的时装绣片,收入也一路水涨船高,贫困生活彻底改变。

近些年,得益于当地政府贴息贷款、品牌创建、奖励机制等政策“红利”,哈密形成了以手工刺绣企业和合作社为主的刺绣产业,相关企业达230家,通过刺绣赚钱在哈密市农村妇女中形成风潮,吸引了5600多名绣娘参与。其中,不少妇女因此实现脱贫增收,提升了家庭地位。

在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文化馆的工作室,热娜古丽·素批在绣制用于制作时装的绣片(3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2016年3月设立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共同打造“密作”品牌,让哈密刺绣走出国门,为世人所知。

在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的传统工艺工作站,卡德尔·热合曼(右三)与阿依古丽·伊斯坎代尔(右二)、热娜古丽·素批(右四)在讨论刺绣技艺(3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哈密市陶家宫镇荞麦庄孜村46岁农民卡德尔·热合曼,是当地唯一一位“男绣郎”。几年前,他赴广州大学少数民族刺绣培训班“深造”,从普通农民变身山西灌木公司首席设计师、哈密市库木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不仅有了固定工资,还带领当地100余名少数民族绣娘组成专业团队,每年完成逾百万元订单,让绣娘在增收致富的同时,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和传承。

在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的家中,卡德尔·热合曼在绣制绣片(3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在哈密衣典刺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包静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购置了电脑绣花机。随着合作社规模扩大,她吸纳了14名建档立卡贫困农村妇女就业,对她们进行免费培训,边培训边上岗。40岁的维吾尔族妇女斯尼塔古丽独自抚养3个孩子、务农的同时,还能通过包静提供的刺绣产品订单“居家”赚钱,家庭经济状况越来越好。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张园

(原标题:以绣为“媒”:新疆哈密数千少数民族绣娘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