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陕西省代表委员热议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关国家和地方永续发展。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引起陕西省代表委员热议。大家表示,这“四个一”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更是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需持续用力、驰而不息。陕西省代表委员表示,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众志成城,久久为功,赢得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纳入考核体系

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任务仍然繁重。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说,要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多年来,方兰在西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流域管理、资源和环境价值评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单一的GDP考核体系容易造成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的结果,并且无法正确评估资源有偿使用以及环境损害补偿费用。”方兰建议国家试点推行绿色GDP核算机制,她说,要把资源、环境、生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能够以量化的形式体现,激励地方政府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实现区域绿色发展。

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共建共享机制

蓝天白云是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最朴素的理解。做好大气污染防控工作,需要加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推进大气污染协同治理。

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于2018年纳入全国重点区域治理范围,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已经起步。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市政协主席岳华峰建议,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机制体制创新力度,统筹汾渭平原及关中地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特别是要做好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协同推进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应对重污染天气等重点工作。

岳华峰建议,要进一步推进形成大气污染治理“一盘棋”的指挥体系,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完善联防联控监督机制,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加大督察问责力度,实现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和统一协调。

以生态转型助推绿色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资源的逐渐枯竭、产业的单一落后、生态的严重破坏,是许多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挑战。近年来,铜川坚持在治理中转型,在转型中升级,实现了域内传统产业整合提升,从“黑色煤城”华丽转身成为“绿色朱鹮之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建设的根本遵循,没有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健康,高质量发展就是无源之水。全国人大代表、铜川市委书记杨长亚说,铜川在转型发展中始终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强力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项措施,采取“网格+微信”精准治污模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暖冬行动”等措施,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之路。未来,铜川将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持续打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场保卫战,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示范区工作上加大力度,探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铜川实践”。

对垃圾精准分类再利用

垃圾未经分类回收再使用并任意弃置会造成环境污染。垃圾分类后,进入不同的后端处理通道,既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再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立丰企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颜明认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细化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举措,建立完整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体系与运行系统,提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他建议注重垃圾分类的科学研究和设备引进,设立专业的垃圾分类收购点,做好垃圾中有用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工作。

颜明还建议,以各种形式在居民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尤其是要注重对青少年学生和儿童进行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知识教育。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张园

(原标题: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