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区

30年的街头小铺 终于在大唐不夜城有了安稳的家

在“大唐不夜城·现代唐人街”里,炫彩的灯光,精彩的演出,还有温暖味蕾的美食,其中有这样一种小如圆镜香糯可口的小吃备受大家欢迎。前不久,这个曾在街头坚持30多年的小吃,终于在大唐不夜城有了一个安稳的家。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这款西安人心心念念的美味“李爷爷的小镜糕”。

图片1

一种味道,三代人的坚守

一勺江米放进笼屉,加热两分钟,蘸上玫瑰酱或白糖花生,串上竹签,热腾腾的气流慢慢地在空中升腾,柔韧劲道,香气十足,芬芳无比,在我们见到冯灶星时,他正将一个个做好的镜糕递给游客。

图片2

简单的铺面,整洁的装饰,还有那富有标志性的李爷爷的卡通logo,构成了如今在“大唐不夜城·现代唐人街”的镜糕店,作为第三代的传承人,冯灶星还依旧秉承着李爷爷的做法,每一块镜糕从原料到成品都要亲手制作而成。

图片3

当问到制作镜糕有什么不传之密时,他笑笑指着一旁的配料讲到“只要用心就行,镜糕的原材料,江米面、花生、芝麻等,都是我们亲自加工的拒绝买成品,这些便是全部的秘密。”作为曾经在北京做餐饮的冯灶兴似乎已经慢慢习惯了这种在西安的生活,这种常态化的生活里,保留下的依旧是对“老味道”的传承。

一家三代,几十年的坚守为的是一口不变的味道,几千个日夜不随市场浮动的价格,是手艺人对美食的尊重。

城墙根里30年的“固执”

1988年,退休后的李秦森自费1000元学习镜糕的制作方式,这一做便是整整30年。刚开始卖镜糕是一个小本生意,200元的小三轮车,几十块钱的笼屉、调味剂、竹签等必备的“行头”,便组成了李秦森所有的家当。地点也从最早在兴庆公园、大学南路到了含光门,慢慢地落到如今的大唐不夜城,小如镜,圆如镜,厚不盈指,如此小小的食物竟然也陪伴了西安一个又一个风霜雪雨。

图片4

在我们采访中,冯灶星给我们讲了一个很有深意的故事,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奶奶手里拿着几天前刊登着李爷爷镜糕的故事,整整在不夜城转了两个小时,期间还不时向别人核实,这是不是以前的那个镜糕摊,直到她吃出了那种感觉之后终于相信了。那一刻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找到了回家的路,心里既有惊喜也有安心。

一块镜糕背后的城市情缘

一块镜糕见证了西安30年的发展变化,更印证了30年的城市味觉,从以前的走街串巷到如今落地大唐不夜城,更是讲述了一个历久弥新的故事。

图片5

“大唐不夜城·现代唐人街”作为国家的高品质街区,慢慢也成了西安人心中一处新晋的网红打卡地,在春节黄金周期间更是以412.34万的客流量,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同时作为一个舌尖的美食聚集地,它不仅要给诸如春发生等老一批老字号一席之地,更要给哪些街头巷尾人们记忆深处美食,一个温暖的“家”。

图片6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种味道让胃感到充实心也觉得满足,过滤了几十年的铅华留下的都是儿时的记忆,既然生活那么便要有滋有味,如此,何不去尝尝从前的味道。(张良

来源: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  责任编辑:张园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