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区

打通“经脉”,让高新区成为新要素集聚平台

毛同辉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今年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30周年,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承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功能的高新区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出发,续写辉煌,更好地承担起新时代国家创新发展的使命?这是需要各地高新区建设者们在发展实践中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坚持战略定力,让创新成为高新区永恒基因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高新区作为创新驱动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更应围绕这一战略,干在实处,挺在前列。

一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创新是高新区发展的主旋律、最强音,创新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命脉所在、关键所在,坚定高新区的价值就在“高”上,特色就在“新”上,咬定创新不放松,使创新成为融入高新区发展血脉的基因。

二是“乱云飞渡仍从容”。尤其是在近两年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外面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形势下,更应“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定创新驱动战略信念,厚植创新优势,不因一时的压力、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动摇和犹疑。

三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盘活存量,做强增量,围绕将高新区打造成为一市、一省乃至全国“创新发展引领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目标,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亮剑精神和紧迫意识,集聚并激活各类创新要素、资源,形成引资、引智、引项目的“洼地效应”,让科技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适应新常态,让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重要特征。

就各地高新区来说,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要坚定创新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一是鼓励创新、支持创新,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浓起来。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把优势作足,把政策落实,从而把声势造出来,把平台建起来,把动力和活力激发出来,让高新区成为新技术、新信息、新人才集聚的平台,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孵化发育的沃土。

二是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实施精准招商,把走创新驱动路子的决心亮出来。作为处于创新前沿的高新区,在招商引资上,更要以全区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为参照系,对标先进,坚持创新导向,实施精准招商。第一要有选择,建立负面清单;第二要有重点,瞄准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第三要有眼光,要看到那些具有专、精、特、优等特征的优质小项目未来的发展空间和裂变能力,不辞细流。

三是抓好创新型项目的落地和见效,让以创新引领新常态的底气硬起来。要上下形成共识,即抓高科技项目建设就是抓创新驱动发展,同时,项目引进来只是第一步,推进项目落地、尽快投产见效才是关键。好项目有好发展、好效益,就会形成示范效应,吸引更多具有技术含量、创新元素的优质项目汇聚而来,成为全区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为创新打通“经脉”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已是全国上下坚定、统一的共识,然而,仅有认识还不够,要真正发挥创新的驱动作用,创新的环境需要营造,创新的土壤需要培育,创新的活力需要激发,只有把这些工作都做细、做实、做出效果,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为此,我们要针对体制机制的障碍、市场主体的难点痛点、资源配置市场化的不充分等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实施改革。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权利放给市场主体,降低各种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二是建立以创新平台为龙头的科技创新体制,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产业基金的引导、科技资源的整合、体系结构的完善、人才引进的创新等措施,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体系。

三是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盘活人这个“第一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着眼于激发和调动人的创新活力和动力,制定更具竞争力、更富吸引力、更有创新性的高端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让高端人才有施展的舞台、有匹配的回报、有受尊重的环境、有价值实现的空间。(责任编辑:唐华)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张园

(原标题:打通“经脉”,让高新区成为新要素集聚平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