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百年口岸连结中欧满洲里盼作对外开放“桥头堡”

41号界碑旁,国门巍然矗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字镶嵌其上;国门下方,两条铁路一端连着满洲里,一端通向俄罗斯。一列满载木材的火车正从北方驶来……当下,满洲里口岸如此展现在两岸记者眼前。

从往来通道到边贸重镇

近日,由全国台联组织的两岸记者内蒙古参访团来到边城满洲里,首站即赴铁路口岸。该口岸于1902年开通,与西伯利亚大铁路连接,是通往欧洲的一条“大动脉”。百余年来,当地成为人员、货物南北流通的要道。

1988年,满洲里开始发展对外贸易,从原来的人、物往来通道,逐步转变为边贸枢纽;1992年,国务院同意建立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之后,口岸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伴随往来货物数量的急剧增加,单靠铁路运输无法满足需求,满洲里公路与航空口岸于1998年、2009年相继开通使用,成为中国大陆沿边口岸中唯一的公、铁、空“三位一体”国际口岸。

软硬件优化,促进边贸增长

满洲里口岸管理委员会主任张可表示,为更好服务边贸,口岸近年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投资33亿元(人民币,下同)建设占地15平方公里的铁路新国际货场,将使铁路口岸年换装能力提高一倍;投资4.2亿元,进行公路口岸扩能升级工程,让年通关人员、货物总量提升至1000万人次和1000万吨……

除硬件设施外,各类促进通关便利化的措施也在实施。去年,满洲里口岸综合检验检疫、边防检查等部门,实现单一窗口作业。

日臻优化的基础设施,与不断便利的通关环境,客观上推动了满洲里口岸边贸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口岸货运量达3109万吨,居沿边口岸首位;进出境人员186万人次,同比增长17%;开行中欧班列1302列,同比增长50%。

目前,从满洲里通关的中欧班列线路达53条,最远至德国汉堡。为推动口岸从“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当地积极鼓励和支持以满洲里为起、终点的中欧班列。今年1至7月,这样的班列已有85列。

借力港澳台企业,推动口岸发展

据口岸工作人员郭海涛介绍,香港企业2004年开始到满洲里投资,“不仅带来资金,也为当地中小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

他补充道,当地边贸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对国际贸易规则的熟悉度不足,香港企业以跨国贸易见长,为当地企业带来了许多有益经验。“香港企业在口岸发展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每年都会组织企业赴香港招商引资。”

随着口岸贸易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也从香港拓展至澳门、台湾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郭海涛说,这段时间他正办理数家台湾企业对当地木材行业的投资。

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寻找发展新机遇

谈满洲里口岸变迁,张可表示,过去5年成长尤为迅速。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口岸边贸发展的方向性更强,政府和企业主动作为的动力更足。

据张可介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会定期组织代表团赴俄罗斯各地进行经贸对接。他接触的俄罗斯地方政府与不少企业对“一带一路”倡议反响热烈,对中俄经贸合作意愿强烈。

当地与波兰、白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的贸易比重也在不断提升;即便是对俄贸易,也从原来的后贝加尔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等毗邻区,向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州和莫斯科等地区扩展。

改革开放40年,满洲里口岸贸易走过了不平凡历程。张可表示,口岸将继续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积极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中新社记者 夏守智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姬雯

(原标题:百年口岸连结中欧满洲里盼作对外开放“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