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区

真心帮扶结硕果 产业浇开致富花

三伏天,地处秦岭腹地的陕西省蓝田县辋川镇,虽然早晚气温比城市稍微能凉爽几度,然而面对各种蚊虫的不时“袭扰”,难免让人措手不及,内心产生几分惶恐。但是有这样一群“高新铁军”,他们驻扎在大山中,用“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信念”,真心帮扶贫苦户摘掉“穷帽子”,全力用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谱写出一幅幅脱贫攻坚的“壮美画卷”。

近日,记者走进西安高新区驻蓝田县辋川镇部分扶贫点,看到了这些山村焕发的新面貌,了解到了西安高新区驻村扶贫干部为了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的所作所为,发现了不少感人至深的故事。

大力发展蜂蜜与黑木耳产业

二仙桥村脱贫攻坚成效大

二仙桥村,这个位于秦岭腹地的偏远小山村,由于土地稀缺、土壤贫瘠,不能大面积种植农作物。西安高新区驻村第一书记魏海平,从去年5月底带领工作队进驻该村后,他们就第一时间认真走访、仔细摸排、耐心了解村情民情,很快确立了确定了“发展集体经济,实施产业帮扶”的工作思路。

工作思路确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魏海平带领村民在村中成立了秦仙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中华蜂、开办豆腐坊、种植黑木耳,产业发展已具雏形。虽然遇到各种艰难困苦,但是这些都丝毫没有影响他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让他们发展产业的目标和方向始终没有改变。尤其是今年上半年蜂蜜与黑木耳种植大获丰收,更坚定了他与贫困户通过产业脱贫奔小康的信心。木耳基本是批发价50元/斤。零售价60元/斤销售了500余斤。

魏海平告诉记者,仅贫困户今年养殖的中华蜂总产量已经达到了300多斤,按照零售价50元/斤计算,这项收入就能达到15000元。黑木耳今年上半年保守产量能采摘2500斤左右,按照零售价60元/斤计算,收入也能达到150000元,极大地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下半年的黑木耳也即将开始种植,随着栽培经验的成熟,收入将会持续增加。再加上灌溉所用的都是山泉水,绿色天然无公害,他们也将继续加大帮助村民进行品牌包装和销路开拓的力度,想方设法为村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魏海平说,上半年他与驻村干部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村民”的模式,依托二仙桥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发展中蜂养殖1500箱和黑木耳种植6万余袋,帮助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今后他们将继续努力,争取让所有贫困户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

如今,养蜂和黑木耳种植已经成为二仙桥村脱贫攻坚主导产业,为贫困户致富增收提供了坚强的产业保障,还增加了村民的日常劳务收入。

记者在二仙桥村采访时了解到,魏海平和工作队员在村子中备受村民的爱戴,不少村民将他们当成知心人,很多事情都要及时向他们请教,甚至连3岁左右的小朋友也亲切地叫他们为“爷爷”,足见他们在村民心目中的威望和地位。

三台山村推动“三变改革”

贫困户脱贫致富劲头足

三台山村位于蓝田县辋川镇最东南的深山之中,距离镇政府30多公里、距离县城40多公里,海拔1500-1600米,是典型的山区穷村。全村85户,大部分家庭在贫困线上下浮动。通村主干道为3.5米宽的水泥路,交通极为不便,耕地资源太少。同时,该村还地处秦岭保护区内,并位于水库上游,不能开办有污染的企业,甚至连养殖业也受到很大限制,加上留守的村民普遍生产技能差、市场观念落后,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村民的贫困程度。

西安高新区驻村第一书记叶天彤,从去年5月底带领工作队进驻该村后,通过详细调研、分析,制定了具体的措施。他们确立了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明确了“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初步确定了发展大棚食用菌种植、大棚蔬菜种植、中蜂养殖等三大主导产业,来带动全体村民脱贫致富的思路。

为充分发挥合作社带动全村脱贫致富的目标,2018年5月,在叶天彤及帮扶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依托已经成立的合作社,三台山村正式启动了村“三变改革”,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以“开展清产核资、明确所有权、确认组织成员身份、保障组织成员依法分享收益分配权”的方式为“三变改革”行动模板,盘活村有限的土地、荒地、林地等资源;把资金变股金,让分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同时,将社会帮扶产业发展的资金折算成全体入社社员的股权,实现村民变股东。

“三变改革”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该村集体经济实力,一方面是通过合作社经营盈余给村民分红,另一方面可以为有部分劳动能力但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提供就近劳务的机会,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通过工作队的继续培养,充分发挥了村民的积极性,带动三台山村全村的脱贫、致富。通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为三台山村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全村村民脱贫致富的平台。

该村村委会主任王思仁表示,如今,三台山村通过大力推动“三变改革”,不仅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更让全村村民看到了致富增收的新希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加坚定了。经过西安高新区驻村工作队一年多的帮扶,三台山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用上了水厕,家家户户门前也建好景观花坛。今年上半年村子大棚食用菌种植、中华蜂养殖效果显著,下半年大棚蔬菜种植将会取得收益,产业扶贫的确让村民们过上了期盼已久的幸福日子。

红门寺村有增收“新机器”

村民致富增收门路广

红门寺村地处秦岭腹地,距离县城40多公里,距离镇政府17.5公里。全村包括2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165.5亩,林地面积6340亩,属于典型的山高地薄、人均收入低下的贫困山村。

去年5月底,西安高新区驻村第一书记翟大学带领工作队员进驻该村后,他们经过详细调研,认为红门寺具有发展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经济的自然条件。经过西安高新区帮扶组的积极协调与促进,并在省、市、县工商部门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蓝田县新红门农业生态观光农民专业合作社”,于去年8月24日正式获批,同年9月7日,蓝田县新红门农业生态观光农民专业合作社揭牌成立。

该合作社成立后,今年已经通过资源变资产的形式,将该村原已废弃的老学校进行置换改造,全面改装成为企业员工训练营与青少年乡村生活体验基地,今年下半年有望投入使用。同时,他们还积极发展民宿,扩大农家乐规模,发展大棚无公害蔬菜、杂粮、山泉水特色产品,使村民实现增收,让老红门寺村焕发新面貌,为村民提供了致富增收新机器和新门路,带动全体村民致富增收。

据了解,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号召,去年5月底迅速安排10个扶贫工作队进驻辋川镇开展扶贫工作以来,西安高新区各工作队充分发扬高新铁军精神和效率,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脱贫攻坚工作中,通过产业扶贫等形式,大力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把真正的“造血”机器留给了广大贫困户和村民,为他们早日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让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蓝田县、辋川镇及所驻村村民的交口称赞。今后各工作队将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用真心扶贫、用真情扶贫,竭力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更大的“高新力量”。(彭昌堤通讯员张晓哲)

来源: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  责任编辑:李芮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