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改革篇——陕西声音最雄壮

摘要:通过不间断的采访活动,一批代表时代代表担当的生动陕西声音被采集被传播,他们共同成为新丝路上悦耳的陕西交响。

“我的家乡中国陕西省,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顾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大漠飘飞的袅袅炊烟。这一切,让我感觉到十分的亲切。”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主题演讲时,向现场的来宾和听众这样深情的表示。也是在这次访问期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

时光如梭,转眼距离这次演讲已经快5年时光,“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规划已经升级为“一带一路”这样更为广阔的格局,陕西在这样的格局里扮演着新的重要角色,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一大批陕西国企更是以自己的努力和担当为“一带一路”争光,为陕西发展添彩,让中国梦的实现更加真实。

为此,自2018年6月12日开始,“陕”耀新时代 领航新丝路——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暨“砥砺奋进 国企担当”主题采访活动也将焦点投向了这些陕西国企。采访团众多记者走进陕汽集团、宝钛集团等多家省属国有企业,深入一线、对话劳模、体验发展,全方位采访记录“砥砺奋进国企担当”这一新时代陕西企业的精神风貌。通过不间断的采访活动,一批代表时代代表担当的生动陕西声音被采集被传播,他们共同成为新丝路上悦耳的陕西交响。

“钛”棒了  陕企装备大飞机

1529448665800

2017年5月5日,上海浦东机场,伴随着飞机引擎的轰鸣声,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冲向云霄,一个多小时后缓缓降落。这标志着中国国产大飞机首飞成功,中国也进入了大飞机时代。有谁知道,这项成就的取得包含着多少陕西国企的贡献?

大飞机的核心技术在于发动机,发动机的核心在于材料。C919的心脏发动机以及合金材料就有宝钛集团的贡献。今年即将迎来60岁生日的宝钛集团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宝鸡市,六十一甲子,企业从建厂之初就一直坚持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最重要的材料保障。进入改革开放以来,集团始终以科技创新来引领发展,提升企业新动能,并牢牢掌握着我国钛加工材料行业的核心科技成为领军企业,在我国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的主导权,在国际市场领域也具有相当的份量。“在大飞机工程中,宝钛集团直接和间接为C919研制生产了多种规格钛合金材料21项,保障供应了钛合金板材、棒材、管材、锻件等,完全实现了大飞机所用钛合金材料的国产化,这使得国产大飞机名副其实。”集团董事长王文生这样对采访团表示。

这是一种沉甸甸的担当精神,为了让中国科技继续筑梦未来,宝钛集团连续承接4500米载人潜水器钛合金球舱,来装备“深海勇士号”向深海领域进军;完成世界最大MMA氧化反应器、世界最大PTA装置氧化反应器,实现了在这一领域的国际领先。除了这些之外,在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布局下,集团又依照“做精军品、做活民品”的发展思路,将钛合金技术引入大众消费生活,一大批钛产品成为市场新宠。

当国产大飞机飞向蓝天的时候,还有另外的陕西国企在助力她飞向蓝天。在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内,西安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就依托核心设备---4万吨大型模锻液压机为大飞机提供“西安制造”的铮铮铁骨。在这里建造出的飞机大型框梁结构正是飞机的骨骼,有了强健的骨骼和有力的心脏,大飞机才可以飞得更高更稳。

美如“华”  新索道改变不可能

1529168658927

“终南阴岭秀,碧嶂插遥天。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当采访团如约来到陕旅集团华山西峰索道公司采访时,登上索道实地体验的时候,轿厢外呼啸的山风和美景将大家迷醉,不禁让人想起了电视纪录片《大秦岭》中的这段主题曲在登临华山遥望秦川大地时,刚刚收获了麦子的大地远看一片金黄,让记者们心中充满豪气。这种豪气也荡漾在西峰索道建设管理团队的心中。

“西峰太华索道从勘察论证到设计规划,历经十年光阴,经受住了重重考验,终于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这是我们每一个建设者刻在骨血里的骄傲。”索道总设计师王庆武回忆起关于这条索道的设计之初非常感慨。是的,自古华山一条路,没有人会认可在华山别的方向开拓出新的旅游通道,因为山势险峻、地质条件恶劣,决定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事实是,在没有路的崇山峻岭当中建设出一条新的索道,意义和难度一样重大。西峰索道建成,将拓展出华山旅游新的空间,增加景区体量,扩大旅游收入,让国内专家对于华山拥有一流品牌三流产品的论断进行修正。但是从西边建设索道因为地理条件限制,工程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怎么办?作为投资建设单位陕西旅游集团的决策层很快就有了一致的决定,一定要建,还要建成中国一流世界领先的索道工程,让更多的游客能够阅览到华山这一人类共同的自然遗产。2008年开始,索道建设正式全面铺开,到2013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6年的时光成就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西峰索道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也发挥了建设者的创造力。在悬崖上凿壁建站,最大限度保障自然本体的完整性,将建设污染和运营污染降到最低。现在华山上仍有一台装载机停留在上面,那是当年建设者将其拆为零件之后背到山上组装而成的,现在他永久地留在华山与山融为一体,成为陕旅集团砥砺奋进的象征。现在的华山西峰索道每天接待数千人次,每到节假日更是一票难求。

在砥砺奋进精神的指引下,陕旅集团近年来不断开拓,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王”字型项目布局,南有诸葛古镇、西有周原景区、北有圣地河谷,东有少华景区、中有白鹿原影视城等重大项目支撑,加上丝路沿线产业布局和多项跨国实景演艺,陕旅集团作为文化国企,正在将陕西声音沿着丝路传出国门。

有“汽”质  车轮滚滚向世界

1529802600101

沿着丝绸之路走出国门的不仅仅是陕旅演艺的品牌,还有轰轰隆隆的汽车轰鸣声,这其中,陕汽集团的各型重型汽车是“车轮滚滚”这场实景演出中的主角。

作为我国第一座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生产基地,陕汽从三国蜀魏交战的宝鸡蔡家坡五丈原下起步,今年已经走过整整半个世纪。陕汽从最初自主研发生产出了我国第一代重型军用越野车,解决了我军“有炮无车”的状况,成为国家唯一指定装备军队的主力战车,有力地促进了国防现代化。随着改革开放到来和外部市场的变化,从军用装备到民用转变成为陕汽的一个阶段的主调。从80年代的重型汽车技术到新世纪初的与跨国公司合作搭建新一代重型卡车平台,陕汽又经历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创业,每一次创业陕汽都实现了规模上台阶、产能上台阶、效益上台阶。涌现出延安、德龙、奥龙、欧舒特、华山、通家等多个自主品牌。最让陕汽人自豪的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5次大阅兵中,都有陕汽生产的装备挺胸昂头,行进在队伍的中间,这是陕汽的光荣,更是陕西的光荣。说明了陕汽在生产能力、核心技术、国企担当等领域走在了前列。

50年来,陕汽不断砥砺奋进 ,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成为永恒的主旋律。在现今的全新发展阶段,陕汽组建起陕西重汽、汉德车桥、西安康明斯等22家参股子公司,形成了陕汽、潍柴动力、法士特、汉德等黄金产业链,使得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在2015年3月国家推进提升军民融合战略为国家战略之前,陕汽人就非常自豪地表达了自己的前瞻性:从上世纪90年代陕汽就率先完成了军转民的过渡,并依靠自身不断发展,在市场上创出了一系列品牌,成为军民融合的典范。现在民用汽车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出口数量不断增加,并拥有了自营进出口权,产品出口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几十个国家,在巴基斯坦、阿尔巴尼亚、委内瑞拉等国家市场占有率甚至达到了35%,真正实现了陕西品牌行天下。

近年来陕气集团更深入地树立起了“德”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以“品质成就未来”为品牌理念,坚持“德赢天下,服务领先,品质成就未来”。在国家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下,又以国企应有的担当,将开发的视角投向了新能源领域,成功开发出大马力天然气重卡、双燃料、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品,目前天然气重卡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居于国内第一。与陕汽一起成长的还有一批默默奉献的陕汽人,用心坚守,用心奉献,聚沙成丘,成就了大国企的历史担当。其中“三秦工匠”席小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东等就是典型代表。他们用敬业、专注、创新的精神,实现了由个人到产品再到品牌的一致传承,用辛勤劳动践行着“砥砺奋进国企担当”。

“水”调歌  用创新引领担当

1530085111451

众所周知,《前汉书》的记载中历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国就是陕西关中平原。当秦国蜀郡郡守李冰父子开凿世界第一水利工程都江堰之后,使得成都平原丰饶随人,不假灾害,逐渐取代关中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和水利的基础性作用有目共睹,近年来陕西中部和北部农业和生活用水供需矛盾加大,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引汉济渭工程在经过反复论证报国家批准后,于2012年开始动工建设,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也随之成立。

这是一项怎样的伟大工程?工程从汉中洋县新建的黄金峡水利枢纽开始,途径宁陕境内的三河口水利枢纽,然后通过秦岭输水隧洞抵达秦岭北麓的周至县黑河水库旁,再进行分流分配到南干线和北干线,实现对西安、咸阳、杨凌、渭南、西咸新区等多个县市的水资源供给。工程的意义内涵丰富,可以有效地支撑大西安建设和“八水润长安”构想实现,可以为渭北旱塬农业生产提供生产用水以改进果业粮业等增收增产,可以补充黄河下中游的用水量,通过水资源置换实现陕西北部多地市用水问题。这是陕西省内的南水北调,她的建成让关中地区有望重新夺回天府之国的荣光。

这又是一项可以载入中国水利史的创造工程。工程建设不仅是要在岭南工区新建几个水利枢纽,在岭北和关中平原修建灌溉干线,重点和难点就是首次在世界十大名山秦岭的底部开凿输水隧洞98公里,这也是世界最长的水利隧洞之一,工程施工难度也堪称世界第一,随时接受挑战,断层塌方、岩爆、硬岩、涌水、有害气体等地质灾害时有叠加发生,岭南工区就曾遭遇过日4.6万立方米的超强涌水,世界最顶尖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在秦岭底部的岩石上掘进也如同蚂蚁吃大象。难度归难度,引汉济渭人发扬积极创新精神,扛起国企的担当,让这项工程按计划平稳推进,即将重现秦人善治水的辉煌传统。

“对于这么具有挑战性的工程体量,我们以固有的时代担当,下决心为陕西大地留下一项造福子孙的标志工程,这个过程中没有创新的意识是不行的。”在引汉济渭公司副总经理董鹏的视野里,公司的多项创新性成果足以让大家自豪:在王浩院士工作站和张建民院士领衔的博士后创新基地引领支持下,激发极化、三维地震、瞬间电磁等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成功运用,预报准确率达到80%,走在世界前列;成功运用超长距离隧洞施工通风技术,创造了钻爆法独头掘进6.5公里的世界纪录;在三河口建立了防洪抢险先进预警系统,提前三小时预报洪水水位水量,有效地保障了工程的安全;引入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建立视频会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环保监控系统等等,这些十多项大小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环保创新内容,让引汉济渭工程从立意到实施再到未来2020年投入使用,都站在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上,陕西省委省政府柔性治水战略将得以顺利践行。

现代秦人完全可以想象,当汉江清水穿越秦岭来到关中大地,那水流声是一首怎样的陕西欢歌,再美的形声词也描摹不出这动听的“水”调,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富三秦也不再是梦。

“煤”问题  我们任务就是找黑金

1529801676194

在本次采访过程中,记者们听到了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的陕西声音,但是有这样一种声音非常独特,它来自于我们的脚下深处,低沉浑厚而往往被大家忽视,甚至和侏罗纪的恐龙都扯上了关系。制造这种声音的就是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陕西投资集团的重要子公司,陕西煤田地质集团由陕西省煤田地质局成建制改制而成,主要从事煤炭资源勘察、石油钻探、矿山地质、地球物理勘探等专业领域的工程施工及专业研究。60多年来由几代陕煤地质人踏遍了三秦大地和祖国山山水水,为建设中的国家寻找支持经济发展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当勘探机械开展勘探作业,当勘探人开展勘探实验的时候,一处处历经地球亿万年变革深埋地下的黑金宝藏被发现。1982年地处陕西北部的侏罗纪地层特大型神府煤田被发现,直接推进了陕西经济发展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为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其影响力延展至今。多年来陕煤地质人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累计探明煤炭资源量1780多亿吨,占全国查明煤炭资源总量12%,也为陕西推出了渭北、彬长、黄陵等重要煤田,成为支撑陕西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组亮点企业。

这份答卷的背后,是一大批将大地做考卷,用坚实脚步和不懈努力来作答的陕西煤田地质人,他们的事迹真实而又鲜活。父子两代投身地质勘探工作的陕西省劳动模范王恒业,积极援建西藏努力在高原地区找到矿藏和地热资源,在自身榜样带动下,家里有望推出新的第三代地质人;全国第一届最美地质队员夏斐作为女性,多年扎根在陕北一线,在毛乌素沙漠最前沿工作,探寻到年产2800万吨的小保当特大型煤矿;常年深入荒山野岭寻找地质矿藏的新青年吴晓勇,通过自己的细致耐心和坚持,找到了多处大型矿藏,连续获得“重大进展奖”和国土铁军“荣誉称号。

而今,陕西煤田地质人又通过技术创新,使用无人机航空影像系统、数字化成图系统等技术手段,不断在地壳中找寻新的宝藏。未来,等待我们的将是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大发现。

当国产大飞机呼啸着飞向蓝天;当华山之巅清风吹过山岗;当陕汽重卡驰骋在世界各地;当汉江清泉汩汩流进关中平原;当煤田地质人一次次在大地上敲响沉重的探杆,风声、水声、呼啸声、轰鸣声、敲击声,这些代表陕西国企带着陕西印记的陕西声音一起交织。

这是和谐的乐章,这是奋进的交响,这是最雄壮的陕西声音。

作为记录者,采访团进行着认真的采访记录;作为追梦者,你我都要静下心来仔细地倾听品味。

因为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责任。

(作者: 张锋哲)

来源: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  责任编辑:李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