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湘鄂赣皖方言探讨合肥开讲 皖语言资源集将出版

“平上去入—湘鄂赣皖四省方言探讨”巡回讲座7月1日在安徽省图书馆开讲。

记者从讲座上了解到,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中华文化、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全世界有7000余种语言,而每隔半个月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湖南工业大学教授陈山青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仅“妻子”这一个词语,在中国就有100余种表达方式。如今许多青少年只会说“塑普”,即为夹杂方言的普通话。目前,陈山青正主持着由湖南主持人汪涵发动的“响应计划”,在湖南的乡间田野调查建立方言数据库,保护和传承方言。

而安徽方言,并非指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由各种不同的方言组成。据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安徽省项目专家徐建介绍,目前安徽方言主要由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吴语和徽语五种语言组成,分别以“两水三山”(淮河、长江、大别山、九华山、黄山)为界,呈现出过渡性与混合性的特点。

“宣州吴语是安徽地区比较有意思的皖南土著方言,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九华山脉以北,秋浦河、青弋江沿线村落。叠音词丰富是它的一大特点。”徐建举例说,在当地,“臭虫”被称为“香香虫”,“蝴蝶”则被称为“蝶蝶得”。

据了解,百余年来,安徽省南部有大批迁徙定居的客籍人,长年累月,他们所说的温州话、西南官话、湘语、畲话等也成为安徽方言中的客籍话。然而,徐建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前往安徽芜湖县调研,发现该县的“温州话”已快要失传。

“我调研的时候,只有几位六旬老人还能从记忆中搜寻到一些‘温州话’方言词汇,连一个长句都无法说出来,这种类似的皖南客籍方言已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如今要想听地道的方言,都要前往山坳坳里寻找高龄老人,未来这些皖南客籍方言可能就要从方言地图上抹掉了。”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方言的抢救与保护。2012年教育部启动“中国方言文化典藏”项目,综合运用“音像图文”多媒体手段采集特色语言文化,在安徽也设立“濉溪”“寿县”“绩溪”“屯溪”调查点。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前往全国1500余个方言点进行采集记录。

2016年,“安徽汉语方言调查”项目启动,45个方言点纳入计划,截至目前已完成25个方言点的采集任务,而此次方言调查的资料,将于2019年筹备编辑、出版安徽省语言资源集。 (赵强 朱海峰)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芮

(原标题:湘鄂赣皖方言探讨合肥开讲 皖语言资源集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