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原创儿童剧生存艰难票房十强一半都是外国戏

来自立陶宛的《来吧,我们一起找星星》中,演员和不到三岁的小观众沟通非常细腻。

“六一”刚刚过去,暑假又要来临,儿童演出正在进入一年中最火的时期,仅仅六月份在北京市场上就有一百多场儿童演出。不过,在这个繁荣的市场里,那些国外引进、有“外国脸”的演出特别受欢迎,相比之下,纯国产儿童剧则明显稍逊一筹。

票房十强一半都是外国戏

道略亲子产业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了2017年亲子演出票房数据。2017年儿童剧演出同比增长9%,达到1.57万场。其中,国外引进剧目数量越来越多,2017年引进剧目77部,占到儿童剧大剧场票房十强榜单的一半,这在其他演出类型里面是没有的。

大船文化正是一家凭借引进剧目在儿童剧领域崛起的机构。2017年全年演出比前一年增长了500%,仅仅从加拿大引进的《我是演奏家》,2017年就演出了300场,今年预计还要演出600场。

大船文化负责人尤兴华认为,引进剧目的优势有目共睹,“人家的创新意识比较强,经常会让我们的观众感觉发现了新大陆,了解到儿童剧还能这样演,观众还能够参与到这种程度。”《我是演奏家》是尤兴华在国外参加展会时发现的剧目,严格说这是一场音乐启蒙演出,它让孩子们了解音乐,理解节奏,对音乐产生好奇心。现场演出更像是一场狂欢,每个座位上都有几种乐器,演出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在台上演员的引导下一起参与演出,氛围格外欢乐。

国外儿童剧演员的敬业也是有目共睹。尤兴华说,许多亲子演出需要台上台下的交流,一个动作的到位程度,是否发自内心的开心表情,演出中的爆发力,都对演员有很高要求,国外儿童剧演员在这些方面普遍做得非常好。

前不久在中间剧场演出的剧目《来吧,我们一起找星星》,就是针对三岁以下宝宝开发的。整场演出演员没有高高在上,观众也没有正襟危坐,而是在舞台上观众围成一圈,演员在中间表演。因为有的小观众刚会蹒跚学步,有的还只会爬,来自立陶宛的两位演员更像是幼儿园老师,脸上堆满温柔的笑,慢慢伸手引导孩子去触摸他们身上粘着的灯,不时地在舞台上倒立、打滚,而孩子们则在他们身边爬来爬去……

这样的场景让一旁的家长也大受裨益。刘女士的孩子刚刚一岁,在演出中经常爬到演员身边,好奇地看他们身上的星星灯,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格外可爱。“看这种演出不光孩子觉得有意思,家长也能够受益不少,看演员们和孩子的相处,对孩子的鼓励,我们也会反省自己平时对孩子也许少了点耐心,以后肯定会还来看这种演出。”

国内团队过于追逐IP

在道略发布的2017亲子演出主要数据中显示,儿童剧票房收入连年呈上升状态,2017年达到4.68亿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演出市场中,面向成人的话剧演出已经相对稳定,而儿童剧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这样一片“蓝海”自然吸引了不少机构和团队参与。各路团队最喜欢操作的项目就是将热门IP和超级IP制作为儿童剧,比如《猪猪侠》《托马斯》《巴啦啦小魔仙》等都是借助热门IP打造的产品,在市场也非常受欢迎。超级IP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每年有三十多个机构在演《白雪公主》,但演出时家长都会带孩子去看。

中间剧场负责人杨云对于IP剧并不“感冒”。“中国创作者大量做IP,把想象中孩子会喜欢的东西给他们,以便家长愿意掏钱,却并没有考虑是否能给孩子一个新鲜的认识世界的角度,是否能为他们的世界打开一扇大门。”

事实上,虽然超级IP既受剧场欢迎,也得到家长的欢迎,但并不意味着超级IP就是好戏。儿童剧业内人士表示,像《白雪公主》《丑小鸭》《灰姑娘》这样的经典故事被搬上舞台,如果没有精致的制作、新颖的编创,就不值得花钱去剧场看,还不如在家里读绘本更有营养。尤其是一些超级IP用人偶的形式演出,剧情往往被简单化处理,演员使用的都是预先录制的配音,让剧场演出独有的现场感染力,大大降低。

当我们的创作者过于重视如何能让家长掏钱的时候,许多家长正在慢慢失去对国产原创的信心,转而从引进剧目中获取更好的观演感受。国内今年还出现了不少妈妈团队,就是因为觉得在国内没有好的儿童剧给孩子看,干脆自己从国外引进剧目,让更多孩子能有好戏看。

原创儿童剧生存更艰难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交流,越来越多的引进剧目,也对国内不少原创团队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有压力也有动力。

国外剧目独特的表达、交流形式启发了不少原创团队,国内新锐儿童剧品牌鲸鱼创艺就是这样一个团队,他们近年来制作了《小兵张嘎》《大海》等作品,《小兵张嘎》还先后前往俄罗斯、英国等国进行巡演。

《小兵张嘎》在俄罗斯演出时,现场一片啜泣声,演出结束后,全体观众站起来向台上谢幕的演员鞠躬,感谢主创用一个孩子的故事来反思战争。但就是这样一出在国外备受欢迎的好戏,在国内演出时依然能够感受到,因为没有“外国脸”而带来的压力。“有的剧场一看我们的报价就说,国外团队也就这个价格,你们怎么也这么贵?在上海演出时,大家都觉得我们不是外国戏,肯定不好卖!”鲸鱼创艺负责人郭岩说,做原创本来就不容易,如今的大环境让团队生存得更加艰难。

虽然做原创公司的账面收入不太好看,但郭岩觉得还是应该继续坚持。有一次,他们在上海演出《小兵张嘎》时,她听到一个孩子对爸爸说“啊!中国人也会演戏啊!”这一幕给她的触动很大,“我们演《小兵张嘎》,演出结束后,爸爸、妈妈能和孩子交流,这样的交流多珍贵?但许多外国戏演出时就是孩子看,爸妈在一边刷手机。”郭岩说,他们的团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中国孩子看到以国际化表达方式呈现的中国故事,“只是希望我们的这份好心能有人领。”

杨云也表示,现在国内有不少原创团队能够推出制作比较精良的原创剧目,反而是只认“外国脸”的习气,让引进剧目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有些国外的街头演出引进比较便宜,就被我们的引进机构当作剧场演出来经营,但效果大打折扣。”她认为家长为孩子选择儿童剧,还应擦亮眼睛,也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更加利好的政策,有针对性地扶持国内原创儿童剧。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李芮

(原标题:原创儿童剧生存艰难票房十强一半都是外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