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

山西:健康扶贫让群众看病更有底气

制度不断健全,政策日趋完善真招实招层出不穷,特色工作亮点纷呈

岢岚县岚漪镇石家会村村民崔国宝给记者拿出一个账单,上面记录着他因患膀胱癌在岢岚县人民医院住院期间的治疗费用:总费用7275.38元,基本医保报销5094.08元,民政医疗救助700元,补充医疗保险报销927.6元,自己支付553.7元。“这不,有健康扶贫的好政策,我就能安心看病了。”笑容满面的崔国宝对记者说。

2015年以来,以58个贫困县为主战场,山西省采取超常规措施,拿出过硬办法,遏制和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健康扶贫制度不断健全,政策日趋完善,真招实招层出不穷,特色工作亮点纷呈,逐步探索形成“双组长”引领,“双督导”推进,“双签约”服务,“三个一批”救治、“三保险、三救助”保障看得起病,“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保障看得上病,“136”兴医工程保障看得好病的健康扶贫山西特色。统计数据显示,山西省因病致贫返贫的人口数已由2015年的55.19万人降至2017年的31.66万人,短短两年时间,已有23.53万贫困群众因为健康扶贫政策的有力支撑,拔掉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病根”,走上了脱贫奔小康的坦途。

山西省健康扶贫领导组由分管卫生工作的副省长和分管扶贫工作的副省长任“双组长”,对健康扶贫实行专项督导与综合督导相结合的“双督导”。为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山西省建立起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三保险”,个人缴费救助、免费适配辅助器具救助、特殊困难帮扶救助的“三救助”兜底保障长效机制。在门诊慢性病保障上,对35种慢性病按病种,支付限额内100%报销,其他慢性病,按不低于60%报销;在住院治疗保障上,贫困群众在县域内、市级、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个人年度医保目录内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1000元、3000元和6000元。医保目录外费用,按照85%的比例予以报销。并对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实施财政全额救助,对残疾人给予免费适配基本辅助器具救助,对24种大病贫困患者给予5000元大病关怀救助,对少数特殊困难人群个人自付费用进行医疗救助。截至2017年底,山西省支出保障资金4.85亿元,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平均达到90%以上。浮山县寨圪塔乡石口村贫困户李明患有慢性梗阻性肺病,在县医院住院35天,共花费11673元,自己仅支付927元。像李明这样的贫困患者,有了“三保险”“三救助”兜底,看病有了“底气”。

为让贫困人口看得好病,山西省建立急慢分治、分批分类的救治体系,组织动员2.9万名基层干部职工对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摸底排查,实现分类救治、动态监测“有的放矢”。在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中深入开展“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行动,推动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到人、精准到病。截至目前,山西省累计筛查大病救治对象2.67万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已累计收治2.62万人。

山西省开展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团队和乡村干部团队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签约帮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解决贫困群众看病就诊问题,乡村干部签约服务团队解决贫困群众就医报销问题。贫困群众有了这些亲人们的照料,看病不再犯愁了。隰县寨子乡中桑峨村村民段红兵,由于严重腰椎间盘突出致下肢失去知觉,长期卧床导致严重褥疮。“双签约”签约医生刘月明协调段红兵及时转入县医院接受规范治疗;签约干部“第一书记”胡成光又通过县关工委、民政、残联等部门为段红兵家申请了1万余元救助款。截至目前,山西省共组建“双签约”服务团队2.1万个,确保“就医有人管,报销有人办”,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山西省以县乡一体化改革为契机,提升县级医疗集团医疗服务能力,构建起“大病救治及时、慢病综合防控、中医服务延伸”的省市县、县乡村联动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助力攻坚健康扶贫。并通过实施“136”兴医工程,带动优质医疗资源发展壮大,更好地保障贫困群众就医。(记者 秦洋)

来源: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李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