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来自丝路的虫子”亮相第三届丝博会 解密鎏金铜蚕的前世今生

中国网讯(王偲瑶、杨茜)5月11日,在第三届丝博会开幕式后举行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合作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将“鎏金铜蚕”仿制品,缓缓放置在第三届丝博会的会标之上。“鎏金铜蚕”亮相第三届丝博会,“网红蚕”再获盛赞。

千年金蚕 见证丝路故事

1

第三届丝博会陕西文物展区

1984年12月安康石泉县农民谭福泉,在河沙里面淘金发现“鎏金铜蚕”。蚕通长5.6厘米,朐围1.9厘米,朐局1.8厘米。首尾9个腹节,仰首吐丝,体态逼真。经专家鉴定为汉代鎏金铜蚕。

自出土以后,鎏金铜蚕作为长安丝路文物的重要代表,1992年和1999年两次赴日本参加《丝路之都——长安秘宝》和《丝绸之路的辉煌——中国灿烂的珍宝展览》引起国外观众的瞩目。

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提到“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

作为和平使者,神奇的蚕见证了丝路发展,东西交融。千年鎏金铜蚕,正是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的见证,也是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纽带作用的标志。

鎏金铜蚕的发现说明汉代陕南地区的养蚕活动已经形成相当规模。据《石泉县志》记载,安康石泉县古代养蚕业就十分兴盛,为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供应丝绸。西汉的丝织物不仅畅销于国内,更是沿着“一带一路”行销海外,走到了西亚和欧洲,受到了丝路沿线国家的喜爱。可以说,鎏金铜蚕的出土,集中体现了汉代蚕桑养殖业和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

“网红蚕”受关注 创意+文化传递丝路故事

在第三届丝博会分会场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陕西文物展区”内,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文化产业部特别展出鎏金铜蚕的文创周边产品,包括胸针、香插、书签、项链等兼具实用性与文化内涵的常用品,吸引了市民驻足围观。

1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创产品蚕宝宝胸针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化产业部工作人员黄方介绍,作为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以“鎏金铜蚕”为灵感,依托陕西地域历史文化及藏品特点,研发出“鎏金铜蚕”系列文创产品,产品涵盖生活用品、装饰首饰、食品等多个种类。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资源和平台,让文创产品成为有效地传播文化的手段,让老百姓把“文物”带回家。

在第三届丝博会上,还召开了“2018鎏金铜蚕与开放发展论坛”,进一步挖掘“鎏金铜蚕”的历史文化价值,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探寻安康市的发展新机遇。

1

陕西历史博物馆“鎏金铜蚕”周边文创产品

安康市石泉县,又被称为“金蚕之乡”,自古以来就是西北重要的蚕桑养殖地。现如今,安康石泉县也正大力发展蚕桑养殖业,蚕桑产业成为了其脱贫攻坚的重要推手。蚕桑产业有“短、平、快”的特点,技术容易普及,能够广泛普及农户。现今安康蚕桑产业已有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形成了产、供、销、工、农、贸的一体化格局,展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今天,安康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历史机遇,打造“金蚕之乡,丝路之源”的品牌,继续将蚕桑产业做大做强,并整合当地的富硒资源、生态资源,全力向外推广一个全新的安康的形象。

丝博会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交流合作、共享共赢及友城互动的重要载体,鎏金铜蚕作为“丝路使者”出现,也象征着本次盛会将秉承“新时代、新丝路、新机遇”主题,为“一带一路”合作搭建桥梁。

来源: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  责任编辑:李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