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丝路国际陕菜美食节 助力陕西面食“甲天下”

摘要:5月7日,在丝路国际陕菜美食节主会场大唐西市,一大波面食爱好者正准备向美食“进攻”。

中国网讯(王偲瑶)5月7日,在丝路国际陕菜美食节主会场大唐西市,一大波面食爱好者正准备向美食“进攻”。“今天面食种类丰富,可得好好尝尝。”市民王女士说。

图片2

陕西面食之一凉皮(王偲瑶 摄)

“面食王国”大放异彩 “天下第一面”一条3.8米长

众所周知,陕西面食文化积淀深厚,早在唐朝时期,以西安为主的面食制作,已享誉海内外。经过这黄土地上几千年的蕴育,面食早已同陕西人的血脉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并已悄然融入到了陕西人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每一个老陕人都有面食情节。

图片3

陕西面食制作工艺(王偲瑶 摄)

在丝路国际陕菜美食节现场,“天下第一面”受邀展出。面点师李鹏介绍,天下第一面,一套三碗,一碗面两碗汤。一碗面条3.8米长。3.8米有几种内涵,即2000年3月8日研制成功、三秦八百里平川。面有6公分宽,薄如纸,柔似筋。两碗汤包括北方酸辣臊子营养汤,南方海鲜营养汤。

图片4

面点师李鹏接受中国网丝路中国专访(王偲瑶 摄)

从古至今,关中人在面食品方面下的功夫最大,创造的面食名品最多,仅就面条而言岐山的宽汤面已为美食家所推崇,此次美食节还有长安的臊子面、油泼面、杂酱面、刀削面、浆水面、麻食、煎饼、凉皮可谓异彩纷呈、变化无穷,因此被游客戏称为“面食王国”。

图片5

智能餐吧展示(王偲瑶 摄)

更有特色机器,一分钟产出一碗香喷喷的面来。参展工作人员夏先生介绍:“这是一款无人智能餐吧,有干拌面和汤面两种类型。干拌面四个口味,汤面五个口味,按照操作提示生成二维码扫码支付。一分钟时间面就可以出来。”

夏先生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会让更多的人了解面食,了解智能餐吧。“我们的创始人认为,做面食是一种情怀,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让更多人尝到陕西面食,将其推向全球。”夏先生说。

不需作料有嚼头  蒲城椽头馍有来头更有吃头

在丝路国际陕菜美食节上,来自渭南市蒲城县的椽头馍看似普通却给味蕾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蒲城县食品工业发展办公室赵佳玫介绍,蒲城椽头蒸馍因其状如椽头而得名,到20世纪已有200余年的制作历史,为蒲城特有的传统食品而声名原扬。

图片6

蒲城椽头蒸馍展示(蒲城县食品工业发展办公室 供图)

蒲城椽头蒸馍以形状似盖房用的椽头而得名。正宗的椽头蒸馍,做工极为规范,有一水二面三酵四合五压六揉七蒸八起的讲究,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一道工序不符合,就不能做出椽头馍特有的色香味,蒸馍时不使碱,发酵程度要求严格,面团要反复盘揉,所以椽头蒸馍内酥外光,含水分少,不佐蔬菜吃,则甘香满口,且便于携带,又耐久贮,成为宴会待客,馈赠亲友,外出旅游必备美食。

为什么说椽头馍有来头呢?赵佳玫表示,光绪26年,慈禧太后西逃西安时,点名要吃蒲城的椽头蒸馍,吃后大加赞赏,为了长期享用,回京后将椽头馍作为清廷贡品。 

图片7

臊子面展示(王偲瑶 摄)

除了椽头馍,在美食节现场,蓝田九大碗、岐山臊子面、礼泉豆腐干、陕南老糖等具有地域特色与历史渊源的小吃吸引着八方来客。陕西面食代表着陕西人的精神,也承载着一个地域的独特风情,通过此次活动也使更多人了解陕西悠久的面食文化助力陕西美食“甲天下”。

来源: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  责任编辑: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