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陕西安塞剪纸:母亲传下来的剪刀 传播着生生不息的文明

摘要:4月3日,“中华文明凝心铸魂之旅”2018全国网络媒体主题采访团来到陕西延安安塞,看到了古老剪纸的艺术的崭新发展。

中国网讯(王偲瑶):“原始的古拙,殷商的神秘,秦汉的雄浑,隋唐的博大”这是学者党荣华对安塞剪纸的总结和概括。4月3日,“中华文明凝心铸魂之旅”2018全国网络媒体主题采访团来到陕西延安安塞,看到了古老剪纸的艺术的崭新发展。

图片333

安塞剪纸

母亲口传身授 剪纸印迹淳厚隽永的民风

在中国,许多人都知道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剪纸就是“民间艺术之乡”安塞县的安塞剪纸。1993年,安塞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2006年“安塞剪纸”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遗产代表名录。

从事剪纸艺术的陈莲莲因此也非常自豪,她曾得到民间剪纸艺术大师高金爱的指点,技艺突飞猛进。

图片444

陈莲莲剪纸作品(王偲瑶 摄)

“过去安塞妇女都爱剪花,在安塞民歌《迎亲歌》中提到‘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安塞人看谁家女子是否聪明灵巧,总是要与剪花连在一起。过去给儿子定亲,也有‘不问人瞎好,只要手儿巧’的说法。”陈莲莲介绍道。

陈莲莲从记事起,就拿起剪刀剪纸。问起是跟谁学的,陈莲莲说:“妈妈教的。”几千年来,民间艺术是劳动者的艺术,常不入史册,因此,安塞剪纸的历史没有文字可考证。但问一问健在的剪花老婆婆:“剪花跟谁学来的?她们都会是同样回答:“妈妈教的。” 据说,从现在整理出来的剪纸作品中,可以寻觅到安塞历史文化的踪迹。

剪纸以母亲们口传身授的方式代代传承,内容有民间故事、戏剧人物、花鸟鱼虫。例如在嫁娶时贴窗花,春节用于美化环境等,“用做衣服的剪刀,用普通的纸,我们剪出生活的样子来。”陈莲莲说。

期待创新演绎 让经典“活起来”

图片555

陈莲莲展示的宣传册设计(王偲瑶 摄)

今年35岁的陈莲莲剪纸数十年,生在这片土地上,喜欢这里,喜欢剪纸。“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到现在,我已经35岁了,对剪纸却有了隐隐的担忧。”陈莲莲表示。

她的担忧在于基础的剪纸技巧并不难掌握,“创新太难了”,陈莲莲说:“创新剪纸的内容,才是能够保持剪纸艺术经久不衰的要点。现在其实我们现在正努力创新,产品传承了过去母亲们的花鸟鱼虫,也剪起了生活的样子。”

陈莲莲依稀记得,在她小时候,春节、嫁娶、农闲、祭祀都有各色各样剪纸的身影,“那时,信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人们的娱乐活动非常少,对于妇女们来说,一把剪刀就算得上是娱乐工具了。因此剪纸艺术非常受欢迎,现在大家娱乐方式多样化,剪纸要发展,就必须创新或是像腰鼓一样走上舞台。”

对于如何创新,陈莲莲也有自己的思考:“剪纸是我对生活的憧憬。对生活的愿望、对未来的追求都会用剪纸表达。任何一件艺术品都要有生命力,只要展现自己的生命力,作品才有灵魂,有灵魂就是受欢迎。”其次,她提到衍生品的制作,通过生活物品传递非遗文化,让剪纸走进人们的生活。

据了解,2009年10月,以安塞县为代表的中国民间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品名录”。2011年陈莲莲与几位剪纸爱好者一同创办“安塞红窗花工作室”,更多的人正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做出贡献,“被称为‘地上文物’的安塞剪纸定会传承下去”陈莲莲告诉记者。

来源: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  责任编辑:姬雯